使用手機/平板掃描QR Code借閱前,請先下載/安裝 udn讀書館 App。
為了被看見,你真的很努力了,憤怒正是你努力的方式……
憤怒的人,都是受傷的人。
【第一本「拆解憤怒」的心理專書】
憤怒暴露了一個人內心的「地雷」,
藉著憤怒,我們靠近它、修復它──
處理憤怒,就是深度清理我們的「內在戰場」。
◆◆◆
怒火是淚水,是一個人潰堤的委屈、恐懼、挫敗、自責……
它正無助地對你說:「請你看看我!」
◆◆◆
「都是他的錯!」「他竟然不聽我的!」「他怎麼能不愛我!」……我們生氣時,幾乎是反射性地冒出這些念頭。你可知這就是理解憤怒的關鍵?
「都是他的錯!」(所以他應該改。)→但其實這是「你認為」。為什麼他必須遵照你的規矩呢?
「他竟然不聽我的!」(不把我放在眼裡。)→你比較厲害嗎?人家為何非得以你的意見為主?
「他怎麼能不愛我!」(我付出了那麼多。)→你的付出,對方一定要回報嗎?
事實上,這些是長久以來貼在我們內心深處、難以察覺的「標籤」。不但驅使我們直覺式評價他人、要求他人,更以此苛責自己,不符合期待的,一律嫌棄。由於害怕弱點一旦被發現,會被討厭,我們極力掩藏。因此,叢非從心理師說:
「憤怒是一個人看起來最強大的時候,但也是一個人最不設防、最脆弱的時候。」
然而,剝開憤怒的外衣,那是一個人遍體鱗傷之下的深深渴望,與最在乎的真相。透過家庭、親子、職場等眾多案例拆解,我們層層向內探索,能讓堵塞的愛流動起來,使憤怒轉化為關係改善的良性動力。
看見、理解,而後轉化──當你對自己真正接納,便是擁有了情緒自由的寶藏。
本書特色:
◎獨創「憤怒分析表」,每章末並附「思考與表達」練習,幫助你善用憤怒,重整人生。
◎你問:「道理我都懂,為何我還是會憤怒?」因為,最根源是要回到自己身上,自己滿足自己,就從練習這四件事開始:
1.你需要別人認同你,但你認同自己嗎?2.你需要別人體諒你,但你體諒自己嗎?3.你需要別人尊重你,但你尊重自己嗎?4.你需要別人保護你,但你懂得保護自己嗎?
◎本書剝開憤怒外衣,按部就班、層層辨析,帶著讀者向「內」深究六大關鍵「心結」,將你對他人的憤怒、他人對你的憤怒及你對自己的憤怒,轉化成為促進自我愛護、關係改善的良性動力。
◎透過本書:在親密關係中,幫助你和你愛的人,重新理解彼此。在職場上,引導你找出衝突的導火線,不再壓抑憤怒,更健康地與同事相處。在生活中,不做情緒的奴隸,拿回自我意志的主導權。
◎叢非從心理師以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貫穿整本書:憤怒不只是表面的生氣而已,其實還夾帶著許多更重要的「目的」──掩飾內在的脆弱,維持彼此的界限,表達由衷的渴望……在閱讀的過程中,你將能慢慢聽懂憤怒想要告訴你的訊息,讓你內在想被聽見、想被滿足的部分,能夠被溫柔地接住,打造更自在的關係與生活。(摘自本書推薦序/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心理師聯合推薦:
◎【專文推薦】胡展誥(諮商心理師/《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作者)
◎【共同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
讀者好評:
◎透過這本書以及「憤怒分析表」,讓我能回到過去,療癒那個軟弱的自己。也讓我找到了總是感覺孤獨、沒有安全感的原因。
◎當我們面對來自他人的憤怒時,很多時候的第一反應是「他為什麼要這麼生氣啊?」或者「這有什麼好生氣的呢?」讀了叢非從老師這本《願你擁有憤怒的自由》就會發現,根本的原因是我們的關注點不同。我以為的「這件事不值得」,其實對方憤怒的並不是「這件事」。
憤怒可以讓我們更加瞭解自己的需求。憤怒本身不是目的,之所以會憤怒,是我們渴望被理解,希望彼此一起解決問題,或者只是想保護自己。當我說「你什麼都不願意和我說」,其實我是在表達「很多事情我想要分擔一些」。
真心推薦與「憤怒」糾葛的人讀這本書。理解了憤怒,也更能夠好好地理解他人、理解自己。
◎憤怒原來是我們對他人的愛。
讀完《願你擁有憤怒的自由》這本書,我最深的一個感受是:原來我的憤怒,就是我的無助、我的脆弱、我的委屈、我的期待落空……
憤怒的背後,藏著我們不能立刻察覺的許多情緒,而這些情緒,全部指向一個地方:愛的表達。
我對父母說:「能不能不要管我了,你們很煩。」其實我想說:「很多事我可以自己來,因為我知道你們會一直在我身邊。」我對伴侶說:「你能不能幫我做做家務?你怎麼一回家就不動了。你怎麼這麼懶?」其實我想說:「我好累,我需要你,我想和你一起分擔。」……
把這本書推薦給所有「憤怒」過的人,尤其是正被親密關係困擾的人,因為憤怒的另一個名字,是我對他人的愛。
憤怒的人,都是受傷的人。
【第一本「拆解憤怒」的心理專書】
憤怒暴露了一個人內心的「地雷」,
藉著憤怒,我們靠近它、修復它──
處理憤怒,就是深度清理我們的「內在戰場」。
◆◆◆
怒火是淚水,是一個人潰堤的委屈、恐懼、挫敗、自責……
它正無助地對你說:「請你看看我!」
◆◆◆
「都是他的錯!」「他竟然不聽我的!」「他怎麼能不愛我!」……我們生氣時,幾乎是反射性地冒出這些念頭。你可知這就是理解憤怒的關鍵?
「都是他的錯!」(所以他應該改。)→但其實這是「你認為」。為什麼他必須遵照你的規矩呢?
「他竟然不聽我的!」(不把我放在眼裡。)→你比較厲害嗎?人家為何非得以你的意見為主?
「他怎麼能不愛我!」(我付出了那麼多。)→你的付出,對方一定要回報嗎?
事實上,這些是長久以來貼在我們內心深處、難以察覺的「標籤」。不但驅使我們直覺式評價他人、要求他人,更以此苛責自己,不符合期待的,一律嫌棄。由於害怕弱點一旦被發現,會被討厭,我們極力掩藏。因此,叢非從心理師說:
「憤怒是一個人看起來最強大的時候,但也是一個人最不設防、最脆弱的時候。」
然而,剝開憤怒的外衣,那是一個人遍體鱗傷之下的深深渴望,與最在乎的真相。透過家庭、親子、職場等眾多案例拆解,我們層層向內探索,能讓堵塞的愛流動起來,使憤怒轉化為關係改善的良性動力。
看見、理解,而後轉化──當你對自己真正接納,便是擁有了情緒自由的寶藏。
本書特色:
◎獨創「憤怒分析表」,每章末並附「思考與表達」練習,幫助你善用憤怒,重整人生。
◎你問:「道理我都懂,為何我還是會憤怒?」因為,最根源是要回到自己身上,自己滿足自己,就從練習這四件事開始:
1.你需要別人認同你,但你認同自己嗎?2.你需要別人體諒你,但你體諒自己嗎?3.你需要別人尊重你,但你尊重自己嗎?4.你需要別人保護你,但你懂得保護自己嗎?
◎本書剝開憤怒外衣,按部就班、層層辨析,帶著讀者向「內」深究六大關鍵「心結」,將你對他人的憤怒、他人對你的憤怒及你對自己的憤怒,轉化成為促進自我愛護、關係改善的良性動力。
◎透過本書:在親密關係中,幫助你和你愛的人,重新理解彼此。在職場上,引導你找出衝突的導火線,不再壓抑憤怒,更健康地與同事相處。在生活中,不做情緒的奴隸,拿回自我意志的主導權。
◎叢非從心理師以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貫穿整本書:憤怒不只是表面的生氣而已,其實還夾帶著許多更重要的「目的」──掩飾內在的脆弱,維持彼此的界限,表達由衷的渴望……在閱讀的過程中,你將能慢慢聽懂憤怒想要告訴你的訊息,讓你內在想被聽見、想被滿足的部分,能夠被溫柔地接住,打造更自在的關係與生活。(摘自本書推薦序/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心理師聯合推薦:
◎【專文推薦】胡展誥(諮商心理師/《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作者)
◎【共同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
讀者好評:
◎透過這本書以及「憤怒分析表」,讓我能回到過去,療癒那個軟弱的自己。也讓我找到了總是感覺孤獨、沒有安全感的原因。
◎當我們面對來自他人的憤怒時,很多時候的第一反應是「他為什麼要這麼生氣啊?」或者「這有什麼好生氣的呢?」讀了叢非從老師這本《願你擁有憤怒的自由》就會發現,根本的原因是我們的關注點不同。我以為的「這件事不值得」,其實對方憤怒的並不是「這件事」。
憤怒可以讓我們更加瞭解自己的需求。憤怒本身不是目的,之所以會憤怒,是我們渴望被理解,希望彼此一起解決問題,或者只是想保護自己。當我說「你什麼都不願意和我說」,其實我是在表達「很多事情我想要分擔一些」。
真心推薦與「憤怒」糾葛的人讀這本書。理解了憤怒,也更能夠好好地理解他人、理解自己。
◎憤怒原來是我們對他人的愛。
讀完《願你擁有憤怒的自由》這本書,我最深的一個感受是:原來我的憤怒,就是我的無助、我的脆弱、我的委屈、我的期待落空……
憤怒的背後,藏著我們不能立刻察覺的許多情緒,而這些情緒,全部指向一個地方:愛的表達。
我對父母說:「能不能不要管我了,你們很煩。」其實我想說:「很多事我可以自己來,因為我知道你們會一直在我身邊。」我對伴侶說:「你能不能幫我做做家務?你怎麼一回家就不動了。你怎麼這麼懶?」其實我想說:「我好累,我需要你,我想和你一起分擔。」……
把這本書推薦給所有「憤怒」過的人,尤其是正被親密關係困擾的人,因為憤怒的另一個名字,是我對他人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