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ver

戲曲演進史(一)導論與淵源小戲

點閱數

作者
曾永義

出版社
三民書局

格式
EPUB

曾永義教授《戲曲演進史》包含十編,首尾為〔導論編〕、〔結論編〕互為起結,起為引導讀者進入「戲曲」,結為對「戲曲」全面之觀照;中間八編為:〔淵源小戲編〕、〔宋元明南曲戲文編〕、〔金元明北曲雜劇編〕、〔明清南雜劇編〕、〔明清戲曲背景編〕、〔明清傳奇編〕、〔近現代戲曲編〕、〔偶戲編〕。全書考述戲曲劇種的源生、形成與發展,是兼顧小戲、大戲,南曲、北曲和詞曲系曲牌體之雅、詩讚系板腔體之俗等三大對立系統本身之滋生成長歷程,以及其間之交化蛻變現象。
〔導論編〕與〔淵源小戲編〕合併為第一冊,先探討戲曲關鍵詞之命義、定位,再進入戲曲之源生,以「演故事」者為「戲劇」;以「合歌舞用代言演故事」者為「戲曲小戲」,則「戲劇」實為「戲曲」之前奏,因就文獻考述先秦至唐代文獻所見之「戲劇」與「戲曲小戲」劇目。
以此作為梳理統緒之定錨,往下建構脈絡系統,打破時代之制約而貫穿時代,航向戲曲演進之「長江大河」。
曾永義
1941年生,臺南人。國家文學博士,現任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特聘研究講座教授,2014年當選第30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學術和教學以戲曲為主體,俗文學、韻文學和民俗藝術為羽翼。海外訪學經歷豐富,曾以訪問學人或客座教授身份赴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密西根大學、史丹佛大學、萊頓大學、魯爾大學、香港大學。並為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戲曲學院等大陸十數所學校之客座教授。
曾獲學術榮譽:國家文藝獎、四度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兩度國科會優良研究獎、中山文藝獎、國科會特約研究計畫主持人、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獎、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教育部第52屆學術獎、教育部第13屆國家講座主持人。兩度執行科技部「人文行遠專書寫作計畫」。
著有學術著作《明雜劇概論》、《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論說戲曲》、《戲曲源流新論》、《從腔調說到崑曲》、《俗文學概論》、《戲曲腔調新探》、《地方戲曲概論》、《戲曲學》、《戲曲劇種演進史考述》等二十餘種。
散文集有《蓮花步步生》、《飛揚跋扈酒杯中》、《人間愉快》、《清風明月春陽》和《椰林大道五十年》等七種。
戲曲劇本創作總計22種,包含崑劇9種,京劇8種,歌劇3種,歌子戲與豫劇各1種,2016年集結18種出版劇本彙編《蓬瀛五弄》、《蓬瀛續弄》二書。
教學、研究之餘,長年從事民族藝術之維護發揚與研究工作,四十餘度率團赴歐美亞非列國做文化交流。2016年獲頒「二等景星勳章」,2020年獲頒第31屆傳藝金曲獎戲曲表演類特別獎,可以印證其一生殊勝的學術成就。
曾永義先生戲曲研究的當代學術史意義──《戲曲演進史》代序
《戲曲演進史》自序
甲〔導論編〕
第壹章 歷來戲曲之「遭遇」
引言
一、戲曲歷代被鄙薄
二、有識之士肯定戲曲之見解
三、戲曲為韻文學之極致
(一)體製
(二)音律
(三)語言
(四)內容
(五)風格
四、戲曲為表演藝術之峰巒發為顯學
結語
第貳章 戲曲創作之動機與目的
引言
一、諷諫說
二、教化說
三、抒憤說
四、游藝說
五、主情說
結語
第參章 戲曲關鍵詞之命義定位考述
引言
一、「戲劇」、「戲曲」命義定位
(一)其稱「戲文」者見於以下資料
(二)南戲文
(三)南曲戲文
(四)其稱「南戲」者見於以下資料
(五)其稱「永嘉戲曲」者見於以下資料
(六)其稱「戲曲」者見於以下資料
二、戲曲中「小戲」、「大戲」命義定位
(一)文獻上之「小戲」與「大戲」
(二)民國以後學者對「小戲」、「大戲」之看法
(三)著者對於「小戲」、「大戲」之見解
三、「腔調」、「聲腔」、「唱腔」命義定位
四、「戲曲劇種」命義定位
(一)大陸學者之「劇種觀」
(二)著者對「戲曲劇種」之看法
結語
第肆章 戲曲與說唱之關係:從北雜劇來觀察
引言
一、歷代說唱名目
二、戲曲與說唱歌樂之三體系
(一)踏謠體
(二)詞曲系曲牌體
(三)詩讚系板腔體
三、從北雜劇觀察戲曲與說唱之密切關係
(一)樂曲
(二)搬演
(三)說唱文學之遺跡
(四)題材
結語
第伍章 從儺戲、寺廟劇場、雜劇論戲曲與宗教之關係
引言
一、先秦儺儀與戲劇、戲曲的源生
二、由現今儺戲觀其「儀」與「戲」交替雜揉之關係
三、宗教儀式與戲劇演出之交互運用關係
四、由寺廟劇場觀察宗教與戲劇之關係
五、雜劇中宗教劇所蘊含的意識形態
(一)彌補現實人生的不足
(二)彌補道德法律的缺陷
(三)用為獎善與補恨
(四)抒憤寄慨和深寓諷世之義
(五)純屬迷信思想的反映
結語
第陸章 「戲曲研究」之回顧、檢討與「戲曲演進史」之建構
引言
一、戲曲史研究之回顧與檢討
(一)「通史性戲曲史」著作述評
(二)廖奔、劉彥君之《中國戲曲發展史》述評
(三)「斷代史」、「劇種史」與相關論題之著作述評
二、戲曲理論史研究之概況與得失
(一)古代戲曲文獻之總體觀察
(二)一九六〇年代以後探討戲曲學之論著
(三)「戲曲藝術論」之著作述評
(四)戲曲理論「通論性」與「史論性」之著作述評
三、「戲曲演進史」之建構
結語
結尾
乙〔淵源小戲編〕
第壹章 先秦至唐代戲劇與戲曲小戲之淵源及其劇目考述
引言
一、先秦之戲劇和戲曲小戲劇目
(一)儺儀戲劇:蜡祭與方相氏驅儺
(二)〈大武〉之樂
(三)戲曲小戲群《九歌》
二、兩漢魏晉南北朝之戲劇和戲曲小戲劇目
(一)西漢「角觝戲」中之《東海黃公》、《總會仙倡》、《烏獲扛鼎》與《巴俞舞》
(二)西漢之「俳戲」《古掾曹》和「歌戲」
(三)東漢之《鄭叔晉婦》
(四)三國之《遼東妖婦》和《慈潛訟鬩》
(五)晉代之《文康樂》
(六)蕭梁之《上雲樂》
(七)蕭齊之《天台山伎》
三、唐代之戲劇和戲曲小戲劇目
(一)《蘭陵王》
(二)《蘇莫遮》
(三)《弄孔子》
(四)《撥頭》
(五)《樊噲排君難》
(六)《西涼伎》
(七)《鳳歸雲》
(八)《義陽主》
(九)《麥秀兩歧》
(十)成輔端《旱稅忤權奸》
結語
第貳章 唐代宮廷小戲「參軍戲」及其嫡裔「宋金雜劇院本」之轉型與變化
引言
一、「參軍戲」之源起及其劇目考述
(一)「參軍戲」之源起
(二)唐五代「參軍戲」劇目考述
二、宋金雜劇院本及其劇目考述──「參軍戲」之嫡裔
(一)「雜劇」之名已見唐代
(二)宮廷官府之宋金雜劇院本劇目考述
(三)民間之宋金雜劇院本考述
三、南戲北劇中之院本成分考述──「參軍戲」之變化
(一)院本與北劇同臺先後演出
(二)南戲北劇中插入性之院本
(三)南戲北劇中融入性之院本
四、清代之「曲藝相聲」──「參軍戲」之轉型
(一)學者對「相聲」之觀點
(二)「相聲」概述
(三)「相聲」中之「參軍戲」姿影
結語
第參章 唐代民間小戲《踏謠娘》及其嫡裔宋金「爨體」、「雜扮」和明代「過錦」與近代地方小戲
引言
一、《踏謠娘》考述
二、《踏謠娘》所引發之問題
三、宋金之「爨體」、「雜扮」和明代「過錦戲」考述──《踏謠娘》之嫡派、近現代地方小戲之先驅
(一)宋金「爨體」
(二)宋金「雜扮」
(三)明代「過錦戲」
四、清代《綴白裘》所收之地方小戲
(一)從劇情內容看
(二)從曲牌音樂看
(三)從腔調音樂看
(四)從賓白曲辭之造語看
(五)從腳色、出數、排場三方面看
五、近現代地方小戲形成之徑路
(一)以鄉土歌舞為基礎而形成
(二)以小型曲藝為基礎而形成
(三)以雜技為基礎而形成
(四)以儺舞為基礎而形成
(五)以小型偶戲為基礎而形成
(六)以多元因素結合而形成
小結
結語
第肆章 近現代地方小戲之題材、文學、音樂與藝術特色
引言
一、地方小戲之劇目題材類型
(一)婚姻戀愛類
(二)家庭生活類
(三)農村生活類
(四)史事神怪公案類
(五)張紫晨歸納的十三個類型
二、地方小戲之文學特色
三、地方小戲之音樂
(一)秧歌戲之音樂
(二)花鼓戲之音樂
(三)花燈戲之音樂
(四)採茶戲之音樂
四、地方小戲之藝術質性
結語
結尾
版權宣告

其他人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