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ver

我與文學(三版)(美好年代典藏版)

點閱數

作者
張秀亞

出版社
三民書局

格式
EPUB

你是否終日為生活所需而忙碌?
你有多久不曾留意身邊的人事物?
「美文大師」張秀亞女士以美善的心靈、細膩的情思、優美的文字寫成這本《我與文學》。它將開啟你的心靈,讓你以新的眼光來看待身邊的一切,發現日常的美麗輪廓。
我有一個時期,曾企圖自室內走到戶外,如今,我才發現在戶外停留得太久了,我要回到屋簷下,回到心靈的內室裡來,諦聽他人以及自己靈魂的微語──那才是人類真正的聲音。。

  |系列緣起|
  當代臺灣女性創作者在文壇一片璀燦,往前推至戰後的五O年代,顛沛來臺的外省移民第一代婦女,在臺灣女性書寫未臻成熟的時期,墾闢前路。而張秀亞女士便是在數點繁星當中閃耀的一位。家國的動盪讓許多生命出現凹折,宏大敘事不足以關照個人生命,張秀亞女士用小敘事突圍,在「自己的房間」創造臺灣女性書寫早期範式,《北窗下》在臺灣出版獲得廣大迴響,直到八O年代再版次數衝破二十三次,締造傳奇。她是西潮之下的摩登新女性,在老文青的少年時代,人人持卷,愛不釋手。

  但傳奇女子轉過身來,是生離丈夫、獨自攜幼來臺的顛簸動盪。主外兼主內,揀選柴米油鹽,安頓撕裂的心肺並非從容簡單;她推著自己往前、專注生活的細節,將那些細瑣幽微的美好投入筆端,奠定自己的美文書寫風格。她成為自己的光照、成就整個美好年代。

  一個甲子過去,適逢張秀亞女士逝世二十周年,編輯部輯選其經典著作,以饗讀者。看她專注於那些曾經斷裂的日常,在生活的細微處滌塵去垢,她亦或是他;妳亦或是你,在我們的年代,都能創造出屬於我們的美好年代。

系列特色

  ★五本書的初版日期橫跨1958-1978年,見證張秀亞女士20年的創作生涯。
  ★展讀張秀亞女士善感的靈魂與極致的微物書寫,發現平凡日常的美麗輪廓。
  ★邀請于德蘭女士記敘母親的寫作情思,讓讀者更貼近一代美文大師。

美好推薦

  攝影作家|蔡傑曦
  作家|Kaoru阿嚕 阿飛 知日謙 彼岸的鹿 黃繭 游知牧 溫如生
張秀亞(1919-2001)
河北滄縣人。筆名陳藍、張亞藍、心井。北平輔仁大學西洋語文學系、歷史研究所史學組畢業。曾任重慶《益世報》副刊主編,來臺後曾任靜宜英專(今靜宜大學)、輔仁大學中文系及研究所教授,並曾在美國西東大學擔任講座。作品領域寬廣,涵蓋新詩、小說、散文、評論、翻譯、藝術史,曾獲婦聯會新詩首獎、中國文藝協會首屆散文獎章、中央婦工會首屆文藝金質獎章、中山文藝獎首屆散文獎。著有詩集《水上琴聲》,小說集《藝術與愛情》、《那飄去的雲》,散文集《北窗下》、《牧羊女》、《水仙辭》,評論集《寫作是藝術》等,共八十餘種。
代 序
重讀母親的《我與文學》
前 記
第一輯
春天的聲音

雨 夜
月 圓──為砂朥越旅臺同學會會刊寫

水 松
文 竹
風 鈴
海棠樹
小城.老屋
夏日小箋

呼 喚
我愛雲
楓 葉
田 園
小 花
白色的節日
池 畔

初秋隨筆
深 秋
落雪的日子
雪地上
山與水
寂 寥
杏黃月
星影搖搖
旋轉的燈柱
沉 默
知 音
第二輯
詩.生活
吾 師
我的一位老師
寄給薔
致友人書
有 寄
小 箋
黃鳥.小孩
愛之火

馬槽邊的小羊
快樂痛苦

第三輯
一年來
我與文學
讀書偶得
月夜讀畫
讀畫記
圖繪感情的畫師──塞尚
散文的抒情
文字的寶盒
奧斯定的自傳
我試寫《西洋藝術史綱》
海敏威的思想與技巧──《海敏威創作論》序
版權宣告

其他人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