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ver

《時代革命》電影訪談錄

點閱數

作者
《時代革命》團隊;一群香港人

出版社
春山出版

格式
EPUB

☆希望讓香港人和世界看見勇氣


☆坎城影展參展作品、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法國FIPADOC最具影響力紀錄片大獎《時代革命》電影人物精采訪談紀錄☆


「仍然留在香港的,包括我,很多流亡海外的,或者現在在監獄裡的朋友,縱使你們沒有機會看得到,但我很希望,我祈求天父,單單是這部電影的存在,都可以給予你一份安慰,一個擁抱。」


──摘錄自《時代革命》導演周冠威的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得獎感言


本書由電影《時代革命》中十五位主要受訪者的訪談集結而成;年齡最長者已過八十,最小的在二〇一九年抗爭時只有十四歲。從他們在反送中運動的經歷,可以看到在無大台(沒有指揮中心)的狀況下,眾多香港人如何貢獻個人不同的能力,在各自的位置發揮與無名他者連結的創意,如水聚散發動一波又一波的抗爭行動;裡面有關於他們為何走上街頭的心理轉折,對民主的強烈渴望,對香港這個共同家屋的熱愛,對法治的維護與堅持,更有對國家暴力的直接控訴。


最觸目驚心也最讓人感動的,是幾乎每一位受訪者,即便再恐懼,還是以行動展現了願為手足抵擋暴力的決心。不論他們說:「我想我的勇氣是來自於想見到每一位手足都可以得到應有的治療」、「我很害怕,但我更怕明天見不到他們」、「要是少了我一個,前面的手足就多一分被捕的風險」,還是「我不想讓年紀比我小的孩子承擔這些」,都展現了無比的勇氣、友愛與手足之情。這些高貴的情誼,即使面對殘忍的警黑與國家暴力,甚至是媒體噤聲和扭曲,也無法被掩蓋。


如同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也是本書受訪者之一的李怡所言:「我不清楚為什麼會這麼有勇氣,我也想像不到為什麼會這麼有勇氣,我也很想問問那些年輕人,為什麼你們這麼有勇氣?」他們不是被時代選中,而是自己選擇走出來的。


勇氣,手足之情,以及對香港的強烈認同,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上精明務實的「香港人」形象,HongKonger這個字開始在字典裡出現。縱使在《港區國安法》的限制下,反送中運動無法再在香港公開傳播、討論,然而經過這樣一場幾乎撼動整個香港的社會運動,無論是不是作為一種「民族」的概念被理解,「香港人」作為一種身分認同已然成形,而這正是香港經歷了二〇一九年後的最大改變。

《時代革命》團隊
一群香港人。
Timeline of Revolution of Our Times
前言
1.李怡:時事評論員
2.馬屎埔陳伯
3.陳虹秀:社工
4. Morning:急救員
5.Tiger:七一立法會死士
6. 阿爸:業務經理
7. 阿媽:行政人員
8. 蛇仔:社工系學生
9. Nobody:「家長車」頻道管理員
10. I don’t know:「家長車」頻道管理員
11. Aidan:中學生
12. Motor:大學生
13. JOJO: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生
14. V仔:中學生
15. 真心:中學生
【導演訪談】我希望讓香港人和世界看見勇氣
——《時代革命》紀錄片導演周冠威訪談 ⊙整理:三光

其他人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