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ver

我的黑手父親:港都拖車師傅的工作與生命

點閱數

作者
謝嘉心

出版社
游擊文化

格式
EPUB

「不好好念書,長大就跟我一樣當黑手!」──父親

「父親用他的技術養活了一家子,為什麼卻把自己的工作當成負面教材?」──女兒

工人女兒對於父親最深情的疼惜
深刻動人、具有台灣味的黑手師傅民族誌
看見技術工人的驕傲、自豪與矛盾

吳曉樂、張慧慈、謝國雄、林文蘭、宋世祥、劉清耿 感動推薦

身為工人之女,她與工人最近的距離,不是父親,而是父母親的告誡:「不好好念書,將來就跟你爸一樣做工!」
從小,父親的工作就隔絕在她的生活之外,父母親總是以父親的職業當作反面教材,「工人」、「黑手」是她必須依靠讀書全力避免的未來,而父親的職業,包含父親本身,則成了展示不堪、讀書失敗的負面教材。
直到大學接觸了社會學,「工人」這兩個字浮出檯面,成為她認識自己的的線索,並促使她在研究所階段,開啟了認識父親與拖車師傅的旅程。
她以疼惜的口吻探問著:「父親用他的絕活養活了一家子,為何卻把自己與自己的工作當成負面教材?」
同時也思索著:「為什麼在台灣社會,技術的價值總是不如學歷?當人們認為取得好文憑是為了獲得好工作時,文憑真的可以做到這件事嗎?而什麼又是好工作?技術工真的就如此不堪嗎?」
本書以作者父親的工作與家庭為背景,描繪港都拖車師傅的工作史與生命史,書寫他們如何走上拖車師傅之路,又如何放棄向上流動,甘願做師傅就好。而在他們以自身技術為豪時,回到自家屋簷下,為何又處處貶低自己的職業?

★臺灣社會學會碩士論文佳作獎、碩士論文田野工作獎★
★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碩士論文優秀獎★

【本書特色】
.翻轉工人悲情的刻版印象,呈現技術工人驕傲自豪的一面。
.展現師傅的學藝經歷,從小學徒、半桶師到出師。
.師傅可以辨識自己製造的產品,每台車子上面都有師傅的「胎記」。
.內行看焊道,師傅可以透過看焊道,評價做工品質,而在工廠師傅之間則是透過「手路」,判斷彼此技術的高低。
.在拖車產業,實力和品質,才是讓人衣食無虞的「鐵飯碗」。
.在黑手的世界,跳槽與轉業是人人必走的加薪之道。
.口碑和情報很重要,薪資低的工廠吸引不到好師傅,打混摸魚的師傅,也難以一案接過一案。
.技術為王道,師傅不用看老闆臉色,遇到亂砍價的雇主,還可以透過罷工來維持行情。

【齊聲推薦】
謝國雄(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一個以技術為傲的車斗師傅,不時恐嚇女兒:如果不好好唸書,以後就像我一樣做工。這個女兒認真唸書了,拿到社會學碩士,然後寫了這本書。不像1970年代的成衣業、塑膠加工業等的受僱者,努力讓自己翻身成為頭家,這些有「功夫」底的車斗師傅,卻不想創業成為頭家,這是為什麼?這些師傅擁有一身絕活,為何回到家中,卻處處貶低自己的工作?作者以祖父母、雙親與自己的生命經驗來解開這個雙重的身世之謎。這是一本結合生命、研究與寫作的社會書,全書以流暢的故事展開技術與文憑的對話,值得所有想瞭解台灣社會的職業與工作、家庭與親情、教育與產業的人一讀!

宋世祥(【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
父親的工作不光是一家的經濟收入來源,往往也成為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社會最重要的入口。謝嘉心不只用《我的黑手父親》說了自己父親的故事,也是高雄這個工業城市裡,乃至全台灣廣大勞工家庭與群體的故事。透過嘉心細緻又全方面的描述,勞工不只是髒兮兮的黑手,而是充滿勞動價值的黑金。

林文蘭(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人社院學士班合聘副教授)
在台灣這座「頭家島」上,不是每個黑手都想成為頭家,有些人「甘願做師傅」。本書描繪了以技藝自豪的師傅,為何不願攀升流動階梯?更遑論讓孩子繼承父業。這本深刻動人有台灣味的民族誌,擁有社會學分析的質地,更蘊含豐富的文化肌理和生命印記。作者刻劃港都拖車師傅置身的勞動世界:他們如何在師徒制底下,從「做中學」鍛鍊手路;他們如何出師,精進技術、勇闖江湖,與頭家斡旋和互挺。本書讓我們看見擁有真工夫、打造經濟奇蹟的拖車師傅如何安身立命,更引領我們反思「技術王道」和「文憑主義」之間的永恆對話。

劉清耿(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這是一本可讀性高的社會書。寫作起點來自作者與父親在互動中萌生的困惑:為什麼擁有一技之長,專於製造、維修拖車的父親對自身的技術能力感到驕傲自豪,卻又時常以貶抑自己職業的方式告誡子女:「不好好讀書,將來就跟我一樣做黑手」?圍繞著這個謎題,作者展開她的解謎之旅。可喜的是,這場解謎之旅一如刻印在黑手父親身體裡的鐵工技藝,豐富多彩。在流暢行文中,讀者除了可以認識一位平凡父親的生命故事,也可以了解黑手師傅在傳統師徒制裡的技術養成經驗,更得以一窺台灣傳統產業技術變遷的縮影。《我的黑手父親》不僅是精彩的技術研究,也是富有社會學想像的社會書。
【作者簡介】
謝嘉心
七年級生,高雄市小港區人,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從小在工業區長大練就不太會過敏的鋼鐵之肺與支氣管,曾經是極度怕冷、超級早睡的南國的孩子,大學與研究所在風城接受各路大學生與寒冷冬天的洗禮,成功取得熬夜及抗寒屬性。碩士論文《「做師傅就好」:港都黑手師傅的生命、工作與社會流動》獲得臺灣社會學會碩士論文佳作獎、碩士論文田野工作獎、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碩士論文優秀獎。

現於NPO的世界載浮載沉,試圖維持心裡那點理想之光,並尋找與現實生活壓力之間的平衡點。聯絡方式 hsin2136@gmail.com

【攝影者簡介】
Chih-Hsuan Wu(吳致萱)
工人之子,能操一口流利的台語,本業是海運,辭職留學英國,回國跑去當翻譯接待友邦外賓,29歲創業,於高雄左營創立社區空間「有 福 YO FU」,致力於人事時地物的各種連結,參與了左營《見城誌》的寫作與攝影,同時為《漫遊左營文化誌》的發起人&設計者,攝影作品三度受邀於泰國展出(2019-2021),目前兼任高中校刊社的指導老師。
推薦序|老鼠生的孩子想打洞(吳曉樂)
推薦序|技術能當飯吃,但不要孩子吃這行飯(張慧慈)

序言 不讀書,以後就像我一樣做工
前言 溫室裡的工人之女

第一章 活絡台灣經濟的紅血球
01 我的高雄市小港區
02 關於拖車的二三事
03 台灣拖車產業的興衰

第二章 離鄉背井學師仔
01 往返台東的野雞車
02 師仔的工作與日常
03 師仔的兩個功課

第三章 師傅的生存之道
01 半桶師如何精進技術?
02 經營人際關係
03 跳槽、轉業與技術圈

第四章 技術為王道的世界
01 拖車工廠的型態與師傅的就業模式
02 以技術為豪的師傅
03 師傅的「鐵飯碗」

第五章 做師傅就好
01 師傅與頭家
02 黑手不想成為頭家

第六章 毋通佮我做仝途
01 父親的職業欄
02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結語 什麼是「好工作」?

番外篇 黑手之家—我爸、我媽還有我們
01 父親的餐桌
02 勤儉為家訓
03 鐵工父親的自製家具
04 身為農家長女的媽媽
05 家庭主「傅」

後記 板台忠的最後一天
攝影篇 拖車師傅的工作現場

其他人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