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ver

思想的分斷:陳映真與朴玄埰

點閱數

作者
延光錫

出版社
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格式
PDF

【簡介】

《思想的分斷:陳映真與朴玄埰》是一本在亞際文化研究的歷史脈絡中所進行的實驗作。此書從區域的視角出發,將分享殖民、分斷、冷戰和後冷戰的歷史經驗的南韓和台灣,視作相互參照的對象,並通過台灣的陳映真(1937-2016)和南韓的朴玄埰(1934-1995)的相互觀看,試圖打開超克現成知識體系的階序和分割之新的討論空間。尤其,在此書摸索與去殖民/去帝國的多元世界相配的知識實踐道路的過程中,毛澤東思想、竹內好的「作為方法的亞洲」、溝口雄三的「作為方法的中國」以及陳光興的「去帝國」成為支撐此實驗的核心思想資源。換句話說,若沒有20多年亞際文化研究的歷史所形成和深化的相互參照網絡以及歷史思想資源的累積,那麼此實驗根本無法進行。不過,對於1990年代末後冷戰局勢下,面對知識生產模式的轉型需求而起步的亞際文化研究,此書亦是一個檢驗其20年的成果和侷限的試金石。


【推薦】

作者以南韓的朴玄埰與台灣陳映真在相似的冷戰史背景下,從知識、思想與戰後史間的斷裂,指出即走上後殖民對現代性想像的必然路徑,並用他們的思想作為填補與斷裂之間的「歷史中間物」,作者更穿透這樣的填補物辯證出對東亞新殖民主義的再認識,當然也是對亞洲戰後民主化的虛構性提出重重一擊。
──王墨林

延光錫身上有的能耐/武功是其他人很難有的,他自己知道自己是韓國人,可是不只是。他可以在「民族」之間、之外遊走,在語言、地域之間遊走(錢新祖稱之為「出入異文化」),他與前輩朴玄埰、陳映真的關係是複雜的,一方面他承繼了他們民族主義為基盤的國際主義,一方面他在情感知識方法上從民族主義(甚至於國際主義)解放出來,能夠長出更為「客觀」的分析能力與視野,這是我以為他的工作潛在的爆發力之所在。
──陳光興

《思想的分斷》是第一本有系統地嘗試分析、比較台韓左翼經驗的著作。光錫的分析以陳映真與朴玄埰為切入點,不僅僅理解他們的世代與時代,更能夠進一步思索改造社會的知識與行動之間存在著什麼關係?並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思想課題拉起了一個十字座標型的連結:橫向比較兩個歷史人物與他們的學思、實踐與時代,縱向地聯繫他們曾經走過、而我們現在繼承下來的歷史。
──陳信行
延光錫(1977-)
1977,南韓中部農村出生
2004,韓國外國語大學中文系畢業
2004-2007,從事國際海運物流
2007-2009,台灣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
2009-2016,台灣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
曾任韓國聖公會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兼講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系訪問學者、韓國北韓研究大學研究教授、現為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推薦序】──回望一個相信新世界的年代/陳信行
韓文版序
敘說:思想性巫祭

戲台:走進區域性參照
歷史掛帥與區域性參照研究
反思當代的殖民性:以朴玄埰為線索

奉請:當代歷史中間物──陳映真(一九三七-二○一六)與朴玄埰(一九三四-一九九五)
作為參照點的台灣:陳映真
作為歷史中間物的朴玄埰
如何歷史化一九八○年代?

灌浴:一九八○年代與後冷戰轉型的悖論──「社會性質論戰」
為何反思南韓社會性質論戰?
光州五.一八與「民眾論」的悖論
民眾論的再歷史化與朴玄埰的民眾論
陳映真的南韓情結與社會性質論
朴玄埰的社會形態論和社會性質論
反思「貧困」和「斷裂」的相互內在化

奉送:新殖民/分斷體制下思想繼承
殖民主義現代性與知識的所有
新殖民性認識與思想繼承的矛盾:朴玄埰與白樂晴的爭論
被忘卻的遺產:《民族經濟論的基礎理論》與新殖民/分斷體制
民族經濟論」與新殖民/分斷體制

拆台:重新開啟思想解放空間
朴玄埰的困惑:具有開放性的可能性
東亞去殖民主義:亞洲作為方法
回顧《思想的分斷:陳映真與朴玄埰》

後記
【讀後】──延光錫的工作意味著什麼?/陳光興
附錄
朴玄埰與陳映真年譜
參考書目

其他人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