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ver

「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

點閱數

作者
陳玉箴

出版社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格式
PDF、EPUB

「台灣菜」是什麼? 從酒樓裡的台灣料理、戰後初期公共食堂、清粥小菜、國宴變遷到當代小吃與夜市,《「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檢視「台灣菜」這個概念在百年間如何被定義、被認識、被實踐。

「台灣菜」鑲嵌在大歷史與社會的變動中,而我們每一個人只要烹飪過、書寫過、消費過,也都是「台灣菜」定義的參與者。

陳玉箴分析國族與國族性如何在日常生活消費行為中被實踐與「體現」。一方面從歷史面向耙梳台灣飲食史的發展,探索百年來的食物生產與消費;另一方面將史學研究與人類學、文學研究結合,進一步分析「國家」作為一種集體意識,如何影響人的味覺與身體記憶。
作者:陳玉箴
現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著有《飲食文化》、《大碗大匙呷飽未?一定要知道的台灣菜故事!》、《聽布拉格唱情歌》等書及多篇學術論文。譯有《飲食、權力與國族認同:當代日本料理的形成》、《媒介概念十六講》等。心願是地球食物資源永續,下一代還有美食可吃!
序 我的台菜之旅 
第一章 序論:「台灣菜」的文化史 

第二章 殖民地的高級料理:日治時期「台灣料理」的誕生 
前言:台灣料理——被命名的他者 
第一節 台灣料理初登場 
第二節 日治時期酒樓中的食色消費 
第三節 台菜的文化展演:從「支那料理」到「台灣料理」 
小結:殖民地料理的展演與變形 

第三章 古早台灣味:庶民的餐桌 
前言:台菜的文化展演與生活實踐 
第一節 台人家常食物 
第二節 平民的盛宴:節慶食物與辦桌 
第三節 日常點心與街頭小食 
小結:民間版的「台灣菜」 

第四章 移植與混雜:戰後飲食版圖的重劃 
前言:國家、移民與食物 
第一節 戰後的巨變:經濟困頓與節約運動 
第二節 反共復國思維下的消費管理:酒家與公共食堂 
第三節 移植的中國味:餐廳、市場與眷村飲食 
第四節 新地圖與新階層:「中國菜」的混雜與在地化 
小結:戰後成為中華菜系之邊緣分支的「台菜」 

第五章 族群、階級與飲食「傳統」的創造 
前言:當代「台灣菜」內涵的改變 
第一節 「四大族群」論述與「客家菜」、「原住民菜」的興起 
第二節 國宴中的族群象徵 
小結:本土化路線孕生的「台灣小吃」 

第六章 台灣菜與「家鄉味」:家與文化記憶的變遷 
前言:飲食書寫中的個體記憶與集體記憶 
第一節 從「家鄉味」的溝通記憶到文化記憶 
第二節 唐魯孫與逯耀東:對家鄉味的追尋 
第三節 家的身體實踐:林海音飲食書寫中的烹與食 
小結:「家鄉味」的重新界定:文化記憶的定著之處 

第七章 結論:玻璃沙拉罐裡的台灣菜 
引用書目(中文)
引用書目(日文)
引用書目(英文)

其他人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