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手機/平板掃描QR Code借閱前,請先下載/安裝 udn讀書館 App。
一天天見報的副刊文學,
總是引領著藝文風潮,
璀璨的作品如奔尖的浪花⋯⋯
波瀾壯闊的文學浪潮背後,
推著文學作家乘風破浪的力道──副刊編輯
總是比任何人更先期待掌聲和目光,
精心策畫作品見刊那瞬間的耀眼。
這是,讀者每天等待的報刊背後的故事,
一個推浪的人所經歷的副刊黃金時代。
==特別企畫==
〔收錄〕跨世代|跨平台〔講座〕
30年之間的文壇實況:
同樣曾經身兼作家與編輯身分的林黛嫚與陳又津,大談兩個世代的「作家/編輯人」,在雙重角色(人格)切換的冒險犯難過程!──《推浪的人》特輯〈跨世代作家/編輯人的對話〉
報紙副刊╳書籍出版╳網路新媒體:
同樣站在浪尖上見證過報紙副刊、書籍出版黃金年代的三位編輯達人,聯經出版總編輯胡金倫、報導者總編輯與中央副刊主編林黛嫚,是怎麼看待網路世代為傳媒界掀起的海嘯呢?
【你將會在本書中找到】
.你知道俗稱「報屁股」的副刊,竟然有冷、熱之分?
.你知道周公夢蝶應允了女性的咖啡邀請,會慎重地一早去理髮而盛裝出席嗎?
.你知道當年「中副」的特色之一,竟是「訃聞版面」嗎?
.菜鳥小編接到珍貴的大作家手稿,卻弄丟了,該怎麼辦?
專文推薦
蔡素芬 知名小說家
郭強生 知名作家、學者
推薦特輯
跨世代作家/編輯人對話 林黛嫚╳陳又津
文壇名家共同見證
隱地 爾雅出版社創辦人
李瑞騰 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
向陽 知名作家、詩人
劉克襄 知名作家
宇文正 知名作家、聯合報副刊主任
朱國珍 知名作家
王盛弘 知名作家、聯合報副刊副主任
王聰威 知名小說家、《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
孫梓評 知名詩人、自由時報副刊主編
朱宥勳 知名作家、《秘密讀者》編輯委員
編輯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行業,而報紙副刊編輯隨著平面媒體的式微,今已瀕臨滅絕。這個時候,林黛嫚出版她的副刊歲月之憶述,不無記錄文壇、見證時潮、總結副刊編輯經驗的用心。──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 李瑞騰
黛嫚將在中副近20年的工作過程梳理成這本真誠無諱的集子,說的雖是她個人的編輯枱經驗,卻也是一本第一線體驗與觀察現代副刊變化的簡史。──知名小說家 蔡素芬
閱讀這本回憶錄,讓我尤其驚喜的是,黛嫚不僅僅是分享了她在中副的寶貴經驗,更重要的是,她讓我們看到副刊其實也是傳播媒體的一環,它在台灣的藝文生態中所歷經的變化,與它為台灣建立起的許多人文軟實力,需要有像這樣一本書留下記載。──知名作家、學者 郭強生
自1988年解嚴以降,迄於2006年網際網路狼般虎般崛起之際,近20年間黛嫚主編見證了報紙副刊黃金年代,也親炙它的漸趨沒落與沉寂,主編以直白、信實之筆重現了副刊日常,記錄下孫如陵、梅新兩位前輩行誼,同時琥珀也似結晶了名家傳奇,舉凡高陽的快筆、蘇雪林的清寂、段彩華的默誦腹稿、夏志清快人快語……蛾眉淡掃卻有點睛之妙,寫下網路大軍逼境之前,上世紀末的文學傳播小史。——知名作家、聯合報副刊副主任 王盛弘
退伍後,新世紀來臨前,曾與中央副刊有過短暫緣分。徬徨待業的我,接到黛嫚姊電話,問我要不要到中副「喝杯咖啡」?於是我竟獲得了小小的副刊編輯經驗——跟著校版,約稿,採訪,見識過副刊室豐厚的書架,同事們相處的溫度,以及,黛嫚姊危機處理的能力。為期不長的兩個月,沒能有機會聽黛嫚姊細說往事,但知道自己參與過黃金餘暉,而今終於有一冊完整的追憶,將編輯枱工作苦樂鉅細靡遺記下。此刻身為副刊編輯的我,讀來自然別有感觸,然則對一般讀者而言,它更有時間磨瀝而出的貴重。——知名詩人、自由時報副刊主編 孫梓評
總是引領著藝文風潮,
璀璨的作品如奔尖的浪花⋯⋯
波瀾壯闊的文學浪潮背後,
推著文學作家乘風破浪的力道──副刊編輯
總是比任何人更先期待掌聲和目光,
精心策畫作品見刊那瞬間的耀眼。
這是,讀者每天等待的報刊背後的故事,
一個推浪的人所經歷的副刊黃金時代。
==特別企畫==
〔收錄〕跨世代|跨平台〔講座〕
30年之間的文壇實況:
同樣曾經身兼作家與編輯身分的林黛嫚與陳又津,大談兩個世代的「作家/編輯人」,在雙重角色(人格)切換的冒險犯難過程!──《推浪的人》特輯〈跨世代作家/編輯人的對話〉
報紙副刊╳書籍出版╳網路新媒體:
同樣站在浪尖上見證過報紙副刊、書籍出版黃金年代的三位編輯達人,聯經出版總編輯胡金倫、報導者總編輯與中央副刊主編林黛嫚,是怎麼看待網路世代為傳媒界掀起的海嘯呢?
【你將會在本書中找到】
.你知道俗稱「報屁股」的副刊,竟然有冷、熱之分?
.你知道周公夢蝶應允了女性的咖啡邀請,會慎重地一早去理髮而盛裝出席嗎?
.你知道當年「中副」的特色之一,竟是「訃聞版面」嗎?
.菜鳥小編接到珍貴的大作家手稿,卻弄丟了,該怎麼辦?
專文推薦
蔡素芬 知名小說家
郭強生 知名作家、學者
推薦特輯
跨世代作家/編輯人對話 林黛嫚╳陳又津
文壇名家共同見證
隱地 爾雅出版社創辦人
李瑞騰 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
向陽 知名作家、詩人
劉克襄 知名作家
宇文正 知名作家、聯合報副刊主任
朱國珍 知名作家
王盛弘 知名作家、聯合報副刊副主任
王聰威 知名小說家、《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
孫梓評 知名詩人、自由時報副刊主編
朱宥勳 知名作家、《秘密讀者》編輯委員
編輯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行業,而報紙副刊編輯隨著平面媒體的式微,今已瀕臨滅絕。這個時候,林黛嫚出版她的副刊歲月之憶述,不無記錄文壇、見證時潮、總結副刊編輯經驗的用心。──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 李瑞騰
黛嫚將在中副近20年的工作過程梳理成這本真誠無諱的集子,說的雖是她個人的編輯枱經驗,卻也是一本第一線體驗與觀察現代副刊變化的簡史。──知名小說家 蔡素芬
閱讀這本回憶錄,讓我尤其驚喜的是,黛嫚不僅僅是分享了她在中副的寶貴經驗,更重要的是,她讓我們看到副刊其實也是傳播媒體的一環,它在台灣的藝文生態中所歷經的變化,與它為台灣建立起的許多人文軟實力,需要有像這樣一本書留下記載。──知名作家、學者 郭強生
自1988年解嚴以降,迄於2006年網際網路狼般虎般崛起之際,近20年間黛嫚主編見證了報紙副刊黃金年代,也親炙它的漸趨沒落與沉寂,主編以直白、信實之筆重現了副刊日常,記錄下孫如陵、梅新兩位前輩行誼,同時琥珀也似結晶了名家傳奇,舉凡高陽的快筆、蘇雪林的清寂、段彩華的默誦腹稿、夏志清快人快語……蛾眉淡掃卻有點睛之妙,寫下網路大軍逼境之前,上世紀末的文學傳播小史。——知名作家、聯合報副刊副主任 王盛弘
退伍後,新世紀來臨前,曾與中央副刊有過短暫緣分。徬徨待業的我,接到黛嫚姊電話,問我要不要到中副「喝杯咖啡」?於是我竟獲得了小小的副刊編輯經驗——跟著校版,約稿,採訪,見識過副刊室豐厚的書架,同事們相處的溫度,以及,黛嫚姊危機處理的能力。為期不長的兩個月,沒能有機會聽黛嫚姊細說往事,但知道自己參與過黃金餘暉,而今終於有一冊完整的追憶,將編輯枱工作苦樂鉅細靡遺記下。此刻身為副刊編輯的我,讀來自然別有感觸,然則對一般讀者而言,它更有時間磨瀝而出的貴重。——知名詩人、自由時報副刊主編 孫梓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