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ver

歷史知識與歷史思考

點閱數

作者
著:黃俊傑

出版社
臺大出版中心

格式
PDF


  
  中國史學的精神基礎是人文主義,誠如人類學家張光直先生所言,中國古典文明是一個連續性的文明,中國的人文精神認為人秉持天之意志而生,強調「己心與天心互通」的緊密聯繫;對超自然天命充滿了無限的嚮往崇拜。這種人文精神表現在史學上,可以見到史家的重人甚於重事;肯定歷史行為者的自由意志;以淑世、救世為目的;並且以歷史真理的守護者自居,道德判斷為其價值所寄,這使得為知識而知識的純粹思考活動淪為次要,歷史研究總與德行主體的建構互相滲透。而傳統中國史家認為歷史之內藏匿著永恆的常道,這種預設使歷史被當作是提煉「永恆真理」的一種手段,造成傳統史學變遷意識不發達。宋代是中國中世社會的結束,近世社會的開始,宋人歷史意識更為發達,標舉出了「理」作為歷史敘述的思想內涵,「理」既是事實又是價值;是規律又是規範,這種哲學命題的歷史敘述將自然的時間轉化為一種人文的時間,其特徵是從具體的歷史事實或個案中抽離出普遍而抽象的行為規則,並申論行為規則的普遍必然性。在此傳統中,「普遍性」深植於「特殊性」之中,「抽象性」也建立於「具體性」之上;然而這些性質之間卻有內在矛盾,這矛盾該如何解決,是中國歷史理論值得思考的問題。

  本課程的開授目的即在提供讀者關於歷史知識與歷史思考的相關資訊,經由探索歷史經驗提昇個人的批判思考能力,也能夠進一步學習建立完整而具體的史觀與研究方法。
  
  
  黃俊傑(1946~)教授,臺灣大學歷史學學士、碩士,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曾任臺大歷史學系講師及副教授、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合聘教授、美國華盛頓大學等校客座教授,現任臺大歷史學系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史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著有《孟學思想史論(卷一)》(1991)、《孟子》(1993)、《孟學思想史論(卷二)》(1997)、《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1999)、《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2000)、Mencian Hermeneutics: A History of Interpretations in China(2001)、《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2001)等書。編有《孟學思想的歷史發展》(1995)、《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一):通論篇》(2001)、Norms and the state in China(1992)、Culture Change in Postwar Taiwan(1993)、Imperial Rulership and Cultural Change in Traditional China(1994)、Time and Space in Chinese Culture(1995)等書。
  
  
課程簡介
第一講 導論:兼論傳統中國史學的思想基礎
第二講 近代歷史學研究專業化及其問題
第三講 歷史思維的特質
第四講 歷史知識的性質
第五講 歷史寫作的特質與目的
第六講 歷史敘述的藝術
第七講 歷史的因果解釋及其問題
第八講 歷史通則的建立及其問題
第九講 歷史知識、集體記憶與社會變遷
第十講 歷史研究中的客觀性問題
第十一講 社會史的新視野
第十二講 思想史的新視野
第十三講 歷史研究中的道德判斷
  

其他人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