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ver

從現代到後現代的自我追尋:夏目漱石與村上春樹的比較研究

點閱數

作者
張小玲

出版社
秀威出版

格式
EPUB

在日本文壇史上的文學名家裡,
夏目漱石與村上春樹是兩顆閃亮的星斗。

作為日本現代和後現代時代的代表作家,他們的作品,不只展現了文學中普遍對於自我與生存的思索,及對文學意義的追求,更呈現了日本作為一個國家與民族,在通往現代化的道路上的發展軌跡。

研究比較文學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即是透過比較,加深對理論問題的思考,提供給認知世界的新視角。然而,單純比較這兩位作家,是無法達到此目標的;需要在具有寬闊文化視野的前提下、及具備相應理論素養的基礎上,從具體的文本分析入手,才能對文學與現代性問題做出一些有益的探討。

因此,本書在日本現代和後現代的文學背景之下,對明治時期的代表作家──夏目漱石,與當代的代表作家──村上春樹,從自我、女性觀、中國觀、對文學意義的追求這四個方面進行比較研究,分析了兩位作家具代表性的作品,如《行人》、《門》、《心》、《尋羊冒險記》、《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海邊的卡夫卡》等。希望透過這樣的比較,對日本現代化發展道路上的一些問題,從文學的角度做一剖析。
張小玲,文學博士。從事日本近代文學及比較文學研究,現任中國海洋大學日語系副教授。曾出版學術專著《夏目漱石與近代日本的文化身份建構》(2009年,北京大學出版社)。
前 言  作為「問題」的夏目漱石與村上春樹

第一章  「自我」與現代及後現代─以夏目漱石與村上春樹的戀愛小說為中心
第一節  戀愛與「自我」的悖論―《三四郎》中作為主體的男性與作為「他者」的女性
第二節  自我‧戀愛‧語言―村上春樹作品人物的「自他未分化」現象研究

第二章  現代和後現代語境下的「女性蔑視」
第一節  「女性嫌惡」與宗教回歸―女性主義角度的《1Q84》解讀
第二節  「女性蔑視」傾向的體現與破綻―性差(gender)視角的夏目漱石與村上春樹比較研究

第三章  現代和後現代語境下的中國觀比較研究
第一節 夏目漱石的中國觀解析―以《滿韓處處》為例
第二節  作為「符號」的中國―從《諾門罕的鐵的墓場》看村上春樹的中國觀

第四章  現代和後現代語境下「文學」的功能
第一節  文學的形而上意義―夏目漱石對「文學」內涵的追尋
第二節  「物語」與「療癒」―村上春樹的「小說」觀解

終 章  現代和後現代語境下日本文學者的精英意識─從村上春樹對夏目漱石的「誤讀」談起
附錄一 夏目漱石研究略史
附錄二 村上春樹研究略史
附錄三  試論知識分子與民族國家的關係─從明治知識分子對文化身份的探詢談起
參考書目
後記

其他人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