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ver

詮釋之外:藝評社會與近當代前衛運動

點閱數

作者
高千惠

出版社
典藏藝術家庭

格式
PDF

藝評-
作為啟蒙精神的延續
作為辯證文學的展演
作為美學定義的伸張
作為跨語際的實踐
作為歷史意識的表態
作為藝術理論的聲言
作為思想與行動的聯結
作為前衛的守護角色
作為文化發展的經驗參照
作為新感知世界的陳述

  藝評與藝術,過去被設定於「謎」與「詮釋」之間的關係。
  藝術評論不僅是藝術作品的陳述文字,具有影響性的視覺文化評論,也是藝術史的扭轉點。作為藝術理念、思維和工具演練,本書旨在介紹具影響藝術史、藝術生態的近代重要評論書寫之影響力、進而討論近代及當代藝術評論的思潮和困境,並分析藝術評論與社會文化脈絡的關係和作用力。它不僅是一種檔案的總整理,更期待能作為區域藝術文化發展的經驗參照。
  這是一本以藝評與藝術思潮出發的前衛藝術運動小史、一本有關藝評社會生態史的筆記,也期待是一本能產生藝術社會交流的閱讀文本。
高千惠
藝術領域教學者、藝術文化評論者、客座策展人。曾任教於美國紐澤西蒙克爾州立大學、台灣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香港浸會大學、高雄國立師範大學跨領域研究所、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研究所。著有《當代文化藝術澀相》、《百年世界美術圖象》、《當代藝術思路之旅》、《藝種不原始:當代華人藝術跨域閱讀》、《日常的誘惑》、《非藝評的書寫》、《叛逆的捉影》、《移動的地平線:文藝烏托邦簡史》、《藝術,以XX之名》、《發燒的雙年展》、《風火林泉-當代亞洲藝術專題研究》、《第三翅膀:藝術觀念及其不滿》等十餘本書。研究領域為:現代藝術史、藝術社會學、文化批評、創作理論與實踐、藝術評論與思潮、東亞現(當)代藝術、水墨發展、視覺文化與物質文化研究。
自序-詮釋之外的行動

第一卷 當現代性遇見民族性
1 啟蒙運動與文藝沙龍的串連
2 唯美生產與工藝革命的思潮
3 規範批評與民族美學的論點

第二卷 唯物與唯心的角力
1 當前衛藝術遇見現代化社會
2 前進唯物實證批評的藝評者
3 從象徵精神到形式主義批評
4 重塑世界與未來烏托邦想望

第三卷 現代主義的精神分裂
1. 意識與精神分析的探索運動
2. 藝術自主與國家文化的衝突
3. 三山時期的平面美學新論述
4. 日常文化與情境國際的交叉

第四卷 後現代的介入與改寫
1. 東亞前衛與戰後新國際美學
2. 介入與參與的社會行動類型
3. 女性藝術運動與後殖民論述
4. 後真相年代的大眾批評解放
5. 詮釋之外的自律性與感知力

其他人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