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手機/平板掃描QR Code借閱前,請先下載/安裝 udn讀書館 App。
看祕辛,學談判!
兩岸協商重要推手
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祕書長 高孔廉 最新力作
與大陸談判交流28年寶貴經驗不藏私大公開
他的一小步,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一大步
前海基會董事長 江丙坤──專文推薦
本書首度披露兩岸交流祕辛
學習與中共談判技巧
辜汪會談、連胡會、朱習會、馬習會……如何維持對等與尊嚴?
兩岸直航、小三通、ECFA、服貿協議……對台灣是否利多於弊?
大陸劫機潮、千島湖事件、三聚氰胺毒奶、肯亞詐騙案……用智慧化解危機
《兩岸第一步》記錄高孔廉參與兩岸事務28年的史實。
兩岸關係從1949起是「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1987年開放探親,展開民間交流,1991年成立陸委會及海基會,兩岸開始協商談判,但卡在「一個中國原則」,高孔廉時任陸委會副主委,幕後參與協商方案的研擬,直到1992年達成一中各表、各說各話的共識,擱置雙方政治爭議,兩岸才能就民生議題展開務實協商。
可惜1996至2008年,兩岸又因環境及人為因素,中斷協商及聯繫,其間變化曲折起伏,甚至陷入危險邊緣,直到2008年,兩岸同意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協商,才又踏上坦途。此時,高孔廉轉任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祕書長,由幕後走向台前,親身參與官方的協商談判,深知談判是讓與取(give and take)的拉鋸過程,各取所需,絕非單方讓利。另又因經常協助台商處理經貿糾紛,也了解商業談判應注意的事項,本書把這些經驗彙整,相信對後來者應有參考價值。
推薦
前海基會董事長 江丙坤
高孔廉係實際參與我方大陸政策決策和執行的先驅型人物。早在1988年行政院研考會任務編組成立大陸工作會報,他便擔任馬英九主委副手,出任副執行祕書一職,正式踏上兩岸不歸路。這個單位,可以說是我政府大陸政策或兩岸事務體制化的第一步,意味著兩岸關係從「軍事抗衡」質變為「協商對話」新時代。之後,不論是兩岸關係條例的起草制訂,以及規範兩岸交流秩序之各項行政命令的訂定;乃至於成立專責機關──陸委會,設置白手套民間機構──海基會,均可見其投身參與謀畫的身影和心血。
全書共十四章,翔實記錄作者參與兩岸事務的始末,毫無保留地寫出其親身參與兩岸談判經驗與心得,並引證學理為讀者點出國際談判和兩岸談判之門道,希望讀者能理性看待兩岸協商,不要用「黑箱」或「讓利」片面之詞,汙名化我方談判團隊為台灣爭取有利條款之努力和貢獻。在書中,我們也看到作者對兩岸實力消長,台灣談判籌碼愈來愈少、時不我予的憂慮,尤其是因應紅色供應鏈的快速崛起,他對兩岸產業合作與分工之必要性和迫切性之諄諄呼籲,憂國憂民之心情,溢於言表。
兩岸協商重要推手
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祕書長 高孔廉 最新力作
與大陸談判交流28年寶貴經驗不藏私大公開
他的一小步,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一大步
前海基會董事長 江丙坤──專文推薦
本書首度披露兩岸交流祕辛
學習與中共談判技巧
辜汪會談、連胡會、朱習會、馬習會……如何維持對等與尊嚴?
兩岸直航、小三通、ECFA、服貿協議……對台灣是否利多於弊?
大陸劫機潮、千島湖事件、三聚氰胺毒奶、肯亞詐騙案……用智慧化解危機
《兩岸第一步》記錄高孔廉參與兩岸事務28年的史實。
兩岸關係從1949起是「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1987年開放探親,展開民間交流,1991年成立陸委會及海基會,兩岸開始協商談判,但卡在「一個中國原則」,高孔廉時任陸委會副主委,幕後參與協商方案的研擬,直到1992年達成一中各表、各說各話的共識,擱置雙方政治爭議,兩岸才能就民生議題展開務實協商。
可惜1996至2008年,兩岸又因環境及人為因素,中斷協商及聯繫,其間變化曲折起伏,甚至陷入危險邊緣,直到2008年,兩岸同意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協商,才又踏上坦途。此時,高孔廉轉任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祕書長,由幕後走向台前,親身參與官方的協商談判,深知談判是讓與取(give and take)的拉鋸過程,各取所需,絕非單方讓利。另又因經常協助台商處理經貿糾紛,也了解商業談判應注意的事項,本書把這些經驗彙整,相信對後來者應有參考價值。
推薦
前海基會董事長 江丙坤
高孔廉係實際參與我方大陸政策決策和執行的先驅型人物。早在1988年行政院研考會任務編組成立大陸工作會報,他便擔任馬英九主委副手,出任副執行祕書一職,正式踏上兩岸不歸路。這個單位,可以說是我政府大陸政策或兩岸事務體制化的第一步,意味著兩岸關係從「軍事抗衡」質變為「協商對話」新時代。之後,不論是兩岸關係條例的起草制訂,以及規範兩岸交流秩序之各項行政命令的訂定;乃至於成立專責機關──陸委會,設置白手套民間機構──海基會,均可見其投身參與謀畫的身影和心血。
全書共十四章,翔實記錄作者參與兩岸事務的始末,毫無保留地寫出其親身參與兩岸談判經驗與心得,並引證學理為讀者點出國際談判和兩岸談判之門道,希望讀者能理性看待兩岸協商,不要用「黑箱」或「讓利」片面之詞,汙名化我方談判團隊為台灣爭取有利條款之努力和貢獻。在書中,我們也看到作者對兩岸實力消長,台灣談判籌碼愈來愈少、時不我予的憂慮,尤其是因應紅色供應鏈的快速崛起,他對兩岸產業合作與分工之必要性和迫切性之諄諄呼籲,憂國憂民之心情,溢於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