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手機/平板掃描QR Code借閱前,請先下載/安裝 udn讀書館 App。
「地方創生」到不了的地方,就來「反造」吧!
「反造」是種非典型都市規劃的精神和方法,強調人類共同居住在一起的單位——城市,不只由政府主導,從上而下,做理性計算的技術官僚計劃,還能由住民發動,從下而上,進行更包容、更具創意的空間安排,進而實踐更多元的社群意義。
《反造再起》為「反造系列」第二輯,以「城市共生」為主軸,分為〔關懷弱勢:人生百味、萬華協力〕〔老城再生與活化:台中中區再生、高雄哈瑪星〕〔聯合公民社會和公部門資源:Open Green〕〔人群關係的再造:古風小白屋、南機拌飯〕〔用其他方式重組社區關係:玖樓共生公寓、燦爛時光書店、都農網、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五大方向,收錄十二個經典案例。各案例之間並非獨自發展,而是可資相互參照,彼此交疊。在實踐上這些案例也相互協力和串連,有的已經發展出社會企業甚至商業化的運作方式。
「共生」指的是一群市民對於城市空間與發展的重新想像,當他們在經營共生實驗的同時,也同時在創造一個新的城市。相較於容易落入事業導向或物質環境改造的「地方創生」,「城市共生」的核心在於社會與社群關係的建構與資源的再生產,提供合作的機會與地方活化的基礎。
《反造再起》(第二輯)不同於《反造城市》(第一輯),在抗爭、游擊與開創之餘,嘗試進一步用「城市共生」的觀點,強調市民之間的協力、合作甚至跨域,與公部門的串連,進而發展自我治理的機制,創造城市生產與生活多元的新可能性,是對日益私有化、商品化、財團化、全球化,以及政府無所作為的應對之道。
本書特色
1.每篇皆有案主集經驗之大成的「教戰守則」,幫助其他社群更快掌握行動方針。
2.每個案例皆是台灣地方生活的創造與發明,寫作者交代組織的起源、待解決的社群問題、行動的過程、和取得的成效,有些甚至成為社會企業、邁向商業化。透過具體的書寫,讓社區的經營留下紀錄,讓行動的內容不會只是空話,甚至能激發讀者對這類的群體和行動有更多的理解與同理心,進而想去參與類似的案例,或自己揪團採取行動。
3.「地方創生」如何不變成「地方創傷」?本書提供了可能的答案。
名人推薦
山崎 亮(studio-L代表、慶應義塾大學特別招聘教授)
木下 勇(千葉大學園藝學研究科教授)
呂欣怡(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孫啓榕(孫啓榕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
徐世榮(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
高耀威(正興國理事長)
張鐡志(文化與政治評論者)
陳東升(台灣大學社會系特聘教授)
陳育貞(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會長、台大城鄉所兼任副教授)
喻肇青(中原大學景觀學系榮譽教授)
黃麗玲(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廖桂賢(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副教授)
廖嘉展(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劉柏宏(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主持人)
響庭 伸(東京首都大學都市環境科學研究科教授)
龔書章(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所長)
好評推薦
每次造訪台灣,從事社區營造的朋友都會帶我去看一些有趣的案例,結果本書介紹的所有地方我幾乎都去過了,主事者們的熱情令我印象深刻。對老建築的愛、對社區生活的努力、對台灣獨特設計的摸索、召集值得信任的夥伴一起工作的意義等等……經營團隊每天在嘗試錯誤中前進。我希望讀者從此書讀到的,不只是案例的梗概或具體的操作手法,而能從中看出經營者的志趣和人格特質。──山崎 亮(studio-L代表、慶應義塾大學特別招聘教授)
城市需要一些逆向的思維去翻攪,才得從既定的呆板發展中創建新意。多年前讀了侯老師的《城市造反》得到許多衝擊性的啟發。如今《反造再起》出版,彷彿某種逆轉城市的號角再次響起。──高耀威(正興國理事長)
本書所挑選的案例,都是具有社會創新理念的團隊精彩動人的經驗,對於我們想像未來社會的願景具有高度的啟發性,值得深度閱讀。──陳東升(台灣大學社會系特聘教授)
《反造再起》案例中的共生創意與行動耐人尋味,其內含的跨域、跨層的對話與反思更是令人深省,值得作為課堂上的讀本,也盼能帶動大眾的討論。──喻肇青(中原大學景觀學系榮譽教授)
都市發展可以有很多不同手段,砍掉重練、夷平再來的發展方式,不但不正義、不經濟、不文化、不環保,而且其實很老土。從《城市造反》、《反造城市》到《反造再起》,我們看到了許多酷極了的「非典型」規劃術,在思維翻轉的明天,這樣的規劃術應該成為典範。──廖桂賢(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副教授)
城市的變遷是人類處境的縮影,我們看見資本化、體制化的巨大力量,改變亙古以來的景觀。人的內在被輾壓而過,失落的想拾起,不滿的想反抗,有憧憬的想創造,城市的反造是必然。如何跨界合作,共同面對發展中所生成的瘡疤,或是創造共存共榮的共和生態環境,這是極大的功課,也是不能逃避的使命。──廖嘉展(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反造再起》與前幾本受到歡迎的書一樣,透過田調挖掘各種不同的案例故事,讓這些案例被更多人瞭解並一起行動。身為反造行動者之一,除了大力推薦本書外,也感謝侯老師辛苦投入編寫而發揮莫大的影響力。──劉柏宏(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主持人)
「反造」是種非典型都市規劃的精神和方法,強調人類共同居住在一起的單位——城市,不只由政府主導,從上而下,做理性計算的技術官僚計劃,還能由住民發動,從下而上,進行更包容、更具創意的空間安排,進而實踐更多元的社群意義。
《反造再起》為「反造系列」第二輯,以「城市共生」為主軸,分為〔關懷弱勢:人生百味、萬華協力〕〔老城再生與活化:台中中區再生、高雄哈瑪星〕〔聯合公民社會和公部門資源:Open Green〕〔人群關係的再造:古風小白屋、南機拌飯〕〔用其他方式重組社區關係:玖樓共生公寓、燦爛時光書店、都農網、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五大方向,收錄十二個經典案例。各案例之間並非獨自發展,而是可資相互參照,彼此交疊。在實踐上這些案例也相互協力和串連,有的已經發展出社會企業甚至商業化的運作方式。
「共生」指的是一群市民對於城市空間與發展的重新想像,當他們在經營共生實驗的同時,也同時在創造一個新的城市。相較於容易落入事業導向或物質環境改造的「地方創生」,「城市共生」的核心在於社會與社群關係的建構與資源的再生產,提供合作的機會與地方活化的基礎。
《反造再起》(第二輯)不同於《反造城市》(第一輯),在抗爭、游擊與開創之餘,嘗試進一步用「城市共生」的觀點,強調市民之間的協力、合作甚至跨域,與公部門的串連,進而發展自我治理的機制,創造城市生產與生活多元的新可能性,是對日益私有化、商品化、財團化、全球化,以及政府無所作為的應對之道。
本書特色
1.每篇皆有案主集經驗之大成的「教戰守則」,幫助其他社群更快掌握行動方針。
2.每個案例皆是台灣地方生活的創造與發明,寫作者交代組織的起源、待解決的社群問題、行動的過程、和取得的成效,有些甚至成為社會企業、邁向商業化。透過具體的書寫,讓社區的經營留下紀錄,讓行動的內容不會只是空話,甚至能激發讀者對這類的群體和行動有更多的理解與同理心,進而想去參與類似的案例,或自己揪團採取行動。
3.「地方創生」如何不變成「地方創傷」?本書提供了可能的答案。
名人推薦
山崎 亮(studio-L代表、慶應義塾大學特別招聘教授)
木下 勇(千葉大學園藝學研究科教授)
呂欣怡(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孫啓榕(孫啓榕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
徐世榮(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
高耀威(正興國理事長)
張鐡志(文化與政治評論者)
陳東升(台灣大學社會系特聘教授)
陳育貞(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會長、台大城鄉所兼任副教授)
喻肇青(中原大學景觀學系榮譽教授)
黃麗玲(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廖桂賢(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副教授)
廖嘉展(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劉柏宏(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主持人)
響庭 伸(東京首都大學都市環境科學研究科教授)
龔書章(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所長)
好評推薦
每次造訪台灣,從事社區營造的朋友都會帶我去看一些有趣的案例,結果本書介紹的所有地方我幾乎都去過了,主事者們的熱情令我印象深刻。對老建築的愛、對社區生活的努力、對台灣獨特設計的摸索、召集值得信任的夥伴一起工作的意義等等……經營團隊每天在嘗試錯誤中前進。我希望讀者從此書讀到的,不只是案例的梗概或具體的操作手法,而能從中看出經營者的志趣和人格特質。──山崎 亮(studio-L代表、慶應義塾大學特別招聘教授)
城市需要一些逆向的思維去翻攪,才得從既定的呆板發展中創建新意。多年前讀了侯老師的《城市造反》得到許多衝擊性的啟發。如今《反造再起》出版,彷彿某種逆轉城市的號角再次響起。──高耀威(正興國理事長)
本書所挑選的案例,都是具有社會創新理念的團隊精彩動人的經驗,對於我們想像未來社會的願景具有高度的啟發性,值得深度閱讀。──陳東升(台灣大學社會系特聘教授)
《反造再起》案例中的共生創意與行動耐人尋味,其內含的跨域、跨層的對話與反思更是令人深省,值得作為課堂上的讀本,也盼能帶動大眾的討論。──喻肇青(中原大學景觀學系榮譽教授)
都市發展可以有很多不同手段,砍掉重練、夷平再來的發展方式,不但不正義、不經濟、不文化、不環保,而且其實很老土。從《城市造反》、《反造城市》到《反造再起》,我們看到了許多酷極了的「非典型」規劃術,在思維翻轉的明天,這樣的規劃術應該成為典範。──廖桂賢(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副教授)
城市的變遷是人類處境的縮影,我們看見資本化、體制化的巨大力量,改變亙古以來的景觀。人的內在被輾壓而過,失落的想拾起,不滿的想反抗,有憧憬的想創造,城市的反造是必然。如何跨界合作,共同面對發展中所生成的瘡疤,或是創造共存共榮的共和生態環境,這是極大的功課,也是不能逃避的使命。──廖嘉展(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反造再起》與前幾本受到歡迎的書一樣,透過田調挖掘各種不同的案例故事,讓這些案例被更多人瞭解並一起行動。身為反造行動者之一,除了大力推薦本書外,也感謝侯老師辛苦投入編寫而發揮莫大的影響力。──劉柏宏(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