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手機/平板掃描QR Code借閱前,請先下載/安裝 udn讀書館 App。
梅莉恩‧糜爾納的《正常人被鎮壓的瘋狂》一書,彙編了她從1940年進入精神分析專業領域開始直到她的68歲高齡(1986年)之間所寫的精神分析論文、講稿、短文共計20篇,再加上編書時所寫的導論和後記各一篇,可以看成她一生在精神分析專業方面著作的全集。由美國心理協會與倫敦精神分析中心共同創立、現今最完備的《精神分析電子資料庫》(Psychoanalytic Electronic Publishing)中輯錄的70本「經典書籍」中即包含此書。
糜爾納在書中討論有關「象徵」的問題,與之相關的「象徵形成」、「象徵化作用」、「象徵運作」等概念細節,以及象徵如何以意象這種內在體驗而誕生。她不但論證從前及同時代如巒克(Otto Rank)、撒克斯(Hans Sachs)、克萊恩(Melanie Klein)、席格(Hanna Segal)等人的精神分析,更結合哲學家馬熙丹(Maritain)、朗格(Susan Langer),藝術評論家宮布利希(Gombrich)、艾倫茲懷喜(Ehrenzweig)等各領域的觀點,對後來的精神分析理論提供重要的貢獻。另外,糜爾納利用她所擅長的「自由畫」來進行精神分析,可說是貫通藝術與精神分析之間的重要橋樑,在藝術治療方面多有貢獻。而她在書中的所有文章,都立基於她臨床工作的「經驗」和「體驗」。
作者糜爾納以「瘋狂」為書名,是因她所使用的「瘋狂/正常」這組詞彙是針對廣泛讀者的訴求,而不是只為了精神分析或心理治療專業讀者。她認為瘋狂不但不可畏,反而正是常人都可能具有的超常體驗。因此,在本書中,糜爾納把這種累積在社會文化規範下對「瘋狂」的誤認及懼怕做徹底的翻轉。從作者自己的體驗到臨床案例的細密觀察與詮釋,她要我們和「瘋狂」重新交涉,從而能更深刻理解我們所具有的瘋狂本質實乃同時鄰接著「疾病/創意」的兩個界域,了解到在我們所生活的現實世界中,由於我們的懼怕,以致為了「正常」之故,我們也同時犧牲了許多創意生活的機會。
糜爾納在書中討論有關「象徵」的問題,與之相關的「象徵形成」、「象徵化作用」、「象徵運作」等概念細節,以及象徵如何以意象這種內在體驗而誕生。她不但論證從前及同時代如巒克(Otto Rank)、撒克斯(Hans Sachs)、克萊恩(Melanie Klein)、席格(Hanna Segal)等人的精神分析,更結合哲學家馬熙丹(Maritain)、朗格(Susan Langer),藝術評論家宮布利希(Gombrich)、艾倫茲懷喜(Ehrenzweig)等各領域的觀點,對後來的精神分析理論提供重要的貢獻。另外,糜爾納利用她所擅長的「自由畫」來進行精神分析,可說是貫通藝術與精神分析之間的重要橋樑,在藝術治療方面多有貢獻。而她在書中的所有文章,都立基於她臨床工作的「經驗」和「體驗」。
作者糜爾納以「瘋狂」為書名,是因她所使用的「瘋狂/正常」這組詞彙是針對廣泛讀者的訴求,而不是只為了精神分析或心理治療專業讀者。她認為瘋狂不但不可畏,反而正是常人都可能具有的超常體驗。因此,在本書中,糜爾納把這種累積在社會文化規範下對「瘋狂」的誤認及懼怕做徹底的翻轉。從作者自己的體驗到臨床案例的細密觀察與詮釋,她要我們和「瘋狂」重新交涉,從而能更深刻理解我們所具有的瘋狂本質實乃同時鄰接著「疾病/創意」的兩個界域,了解到在我們所生活的現實世界中,由於我們的懼怕,以致為了「正常」之故,我們也同時犧牲了許多創意生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