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ver

永無天日

點閱數

作者
維若妮卡‧羅西

出版社
大塊文化

格式
PDF、EPUB

《永無天日》


永無天日1


永無天日2 流火風暴




《紐約時報》、《今日美國報》排行榜暢銷書
YALSA美國圖書館協會年度最佳青少年小說
美國最大書評網Goodreads讀者票選年度最佳青少年奇幻小說
圖書館期刊年度最佳讀物
NCIBA北卡獨立書商協會年度最佳讀物

一百萬種死法,只有一種存活方式。
圍牆外的死亡工廠,有一百萬種死法。
圍牆內的密閉城市,則是以自由為代價的夢幻堡壘。
一個流火風暴肆虐的世界,要想存活,你別無選擇……

電影改編權由華納兄弟買下,並已售出近30種語言版權

詠歎調一輩子生活在密閉的夢幻城裡,透過左眼上的智慧眼罩,能將她帶往她想要去的虛擬世界。在夢幻城裡,沒有飢餓、疼痛與恐懼,能實現任何夢想、達成任何渴望。她整個世界都局限其中,從來沒想到圍牆外的世界有些什麼。游隼則是生活在一個飽受流火風暴摧殘的世界,那個被稱為有一百萬種死法的死亡工廠。他是少數擁有過人力量的異能者,能在黑暗中視物,也能從呼吸中辨別他人的絕望與恐懼,更有預測流火風暴的能力。

個性冷漠的游隼,遇見了被逐出夢幻城的詠歎調,她纖細的身材、如牛奶般光滑的肌膚,還有身上散發出的奇特香味,在在吸引著他,讓他無法自拔。少了密閉城市的庇護,詠歎調知道,游隼這個野蠻人可能是她生存下來的唯一希望。在這片永遠不見天日的天空下,永遠沒有起色的世界,兩個人互不信任、各懷鬼胎,詠歎調需要游隼的幫忙,游隼也需要詠歎調來解救姪子鷹爪。極端不同的兩人,必須接納對方才能生存。他們乍看不可能的盟約,產生一種聯繫,強大到足以決定所有人的命運。如果他們能存活,將是彼此找到答案的最大希望。


譯者說明
本書中的人名,一部分沒有照習慣的方式音譯,而是採用意譯,或發音與意譯混合的方式呈現,在此略做說明。
《永無天日》的背景是未來的地球,當時人類不知製造了什麼樣的可怕災難,只有少數倖存,總數可能不到一百萬。災難過後,有一層濃密的雲霧包圍著地球,終日不散,看不見藍天。濃霧裡有閃電火焰,蓄積能量到一定程度,就像雨一般墜落地面,毀滅房舍、農作物、牲畜、人類。這層雲霧書中稱做Aether,一般譯做「以太」,但由於它具有閃電在雲層中迸發,以及將烈焰灑落大地的特徵,我譯做「流火」。詩經中形容夏季日頭赤炎炎,說是「七月流火」,相形之下,本書中的流火更具體,只不過它危害最烈的季節卻是冬季。
一小群菁英份子在災難發生之初,建造了若干密閉城市,把自然界的攻擊阻擋在外,居民仍能享受安全而舒適的生活。密閉城市保存過去的文明與科技之餘,也培養大批科學家研究如何延長人壽,改良基因,使人類能繼續征服惡劣的環境。未能進入密閉城市的人,只好在外界逐漸退化,流火使他們幾乎無法務農,無法定居,生活型態變得相當原始。
無分密閉城市或外界部落,由於每個聚落裡的人數都不多,所有的成年人都認識彼此,所以除了密閉城市裡的高級主管,一般人都有名無姓。密閉城市的人傾向採用與我們這時代差不多的傳統名字,外界居民則偏好用自然物命名,例如谷、溪、礁、熊、隼,或許意味著他們與歷史文化漸行漸遠,也或許是融入自然。為了保存這方面的差異,我把外界人的名字都盡可能意譯,有時為了對照上的方便,會保留原來發音的一部分,所以就出現維谷(Vale發音維爾,意義是山谷)、「羅吼」(Roar發音羅爾、意義是吼叫)、「李礁」(Reef發音李夫,意義是礁石)這樣的名字。
女主角詠歎調的名字是個例外。她生長在密閉城市,母親卻為她取了一個不傳統的名字。詠歎調非但不存在於自然界,也沒有實體,而是一種歌曲;西洋歌劇中的歌唱部分幾乎都屬於詠歎調的形式。小女孩詠歎調自幼受聲樂訓練,把詠歎調唱得出神入化,這不僅是她取悅母親的方式,後來在她到外界求生時,也提供很大的幫助。把她的名字直譯為詠歎調,行文才能流暢。
另一個重要角色馬龍的名字也要在此一提。Marron在法語中指美洲的逃亡奴隸(源自西班牙文cimarrón),從十六世紀開始,中、南美洲的黑奴一部分逃亡,集結成山寨,擁有防禦力量,並能生產食物,自給自足,在白種人的虎視眈眈下生存到二十世紀才逐漸被同化。這種部落一方面對來自非洲不同區域的異族黑種人兼容並蓄,一方面在白種人不斷圍剿下努力維持原鄉的生活方式,形成獨特的文化。我們從馬龍這個人和他的城寨,也看到類似的特質,名字有助我們理解這個角色,只惜不能直接用翻譯表達。

本書譯者 張定綺
作者簡介:
維若妮卡‧羅西 Veronica Rossi
維若妮卡出生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畢業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並在舊金山加州藝術學院研習美術。她在完成《永無天日》第一部之前,已開始寫作青少年小說,並獲得太平洋西北作家協會與西南作家年度競賽的首獎。《永無天日》為作者的首部作品,卻以高達七位數字美金賣出北美版權。出版後,登上《紐約時報》與《今日美國報》暢銷排行榜,售出近三十種語言版權,並由華納兄弟公司買下電影版權。維若妮卡與丈夫和兩個兒子住在北加州。

譯者簡介:
張定綺
台大外文系研究所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研究。曾任《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中文版資深編輯、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筆譯組召集人、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撰述委員,譯著甚豐,現為全職母親兼譯者。

[作者問與答]
妳寫《永無天日》最初的靈感從何而來?
好幾個靈感的泉源幾乎同時出現。我原本在努力尋找拿兩個大不相同的社會做對照的方法。我發現在電腦前面坐了一小時後的感覺,跟在戶外消磨一小時的感覺,有極大差異。我也發現我非常依賴人類發明的工具。某個階段,我心頭浮現一幅畫面:一個安全地窩在自己房間裡,對著電腦收看人造世界的男孩,跟一個深夜裡靠在火堆旁,衣服上滿是煙味的男孩呈對比。從這兒開始,分別推演原始社會和先進社會的樣貌,然後透過這兩個角色,探討兩者之間的差異,非常有趣。
這是理性而有意識的創造,但我想我在潛意識中把自然與人造世界並列。早在構思之前,我就打算為一個角色取名叫游隼。他一直藏在我心深處,等我創造一個他可以進入的世界。詠歎調大致也是如此。故事情節是從角色與他們的世界衍生出來的。

妳認為哪些書或作家對妳的寫作有影響?
很多!例如我欽佩M.T. 安德森(M. T. Anderson,著作譯為中文出版的有《鐵面人1─天花宴會》與《鐵面人2─海上王國》,亦創作《饋》)、克莉絲汀‧卡修(Kristin Cashore,《殺人恩典》作者)、蘇珊‧柯林斯(Suzanne Collins,《飢餓遊戲》作者)、萊妮‧泰勒(Laini Taylor,《煙與骨的女兒》作者),先舉其中少數。《饋》(Feed)與《戰爭遊戲》(Ender’s Game)提供我精彩而值得追隨的科幻小說範例。我非常喜歡《殺人恩典》的美妙文筆與浪漫愛情。把背景設在日本封建時代的《鳳長氏傳奇1─不眠的夜鶯》(Across the Nightingale Floor)是一本冒險羅曼史。蓮恩‧賀恩(Lian Hearn)對感官的運用真是出神入化,文字也美。萊妮‧泰勒的《煙與骨的女兒》是真正的傑作。我還可以舉更多例子,但我想介紹幾本非小說,因為它們對我的影響同樣深刻。《極端演化》(Radical Evolution)讓我理解只要努力把想像力用在思考科學發展,所有的可能性並不像我們原本以為的那麼遙不可及(甚至已經開始發展了也說不定)。黛安‧艾克曼(Diane Ackerman)的《感官之旅》(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Senses)對《永無天日》的啟發在任何書之上。書中對各種感官大加讚美。這本書我有兩本,一本放車上,一本放家裡。我隨時會拿來翻閱。

妳的描寫──包括科技、風景,甚至人物──非常細膩生動,畫家的背景對妳建構書中世界是否有幫助?
先要謝謝妳!我盡力而為。我覺得繪畫對寫作的幫助還超過建構世界。視覺藝術家受過色彩平衡、對比、結構等訓練。藝術除了創作本身,也用到技術知識,可以使創作更完善。
我嘗試以同樣的方式運用我的感官。這需要以正確的比例混合各種元素塑造畫面,呈現適當的質感,正確的感情經驗。如果我不能看到我的畫面,以生動的手法描寫,我想讀者也做不到。不論用的是油彩或紙筆,我都盡可能充分呈現我腦子裡的東西。

妳寫作之前,有沒有為書中的人或物做過速寫、圖畫或模型?
我曾把一些初步構想畫下來,也畫過一張大概的地圖。我還保留一批帶給我靈感的照片檔,包括屋頂石瓦片的特寫和夜光雲。

我們從小說情節中逐漸了解,生活在虛擬世界裡,對人類處理恐懼與壓力等本能反應的能力,有危險的影響。妳認為隨著我們對科技的依賴加深,人類真正的未來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嗎?
當然最好不要。我只能說,我個人的感受和我耗在電腦前面的時間,兩者之間有明顯的關係。我是個作者,我喜歡沈浸在想像的世界,我很容易在電腦前面一坐好幾個小時。但我學會,我必須經常主動回歸現實生活,才能保持最佳狀態,例如到附近走走,或至少花幾分鐘做點別的事。

如果妳生活在詠歎調和游隼的世界,妳會想做靈聽者、靈嗅者、靈視者,或定居者呢?為什麼?
我想我要做定居者,這樣才能到虛擬世界裡盡情探索。這就像時空旅行一樣令人無法抗拒。我想看好多地方。我也很想變成美人魚,參加海中音樂會。我還想到外太空去釣魚。

妳對熱中寫作的年輕作家有什麼建議?
閱讀。寫作。結交跟你一樣喜愛寫作,願意支持你的朋友。而且不要放棄。

我們知道妳不能洩漏太多祕密,但妳能否給個提示,《永無天日》第二部會發生什麼事?
氣氛會更黑暗,也更緊張。《永無天日》的問題都以角色為中心。但到了第二部,流火強大的衝擊變得很真實,出現的人物也更多。阿游和詠歎調都挑起對各自社會的龐大責任,他們手忙腳亂,我也天天為他們提心吊膽。
封面
全文
版權頁

其他人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