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手機/平板掃描QR Code借閱前,請先下載/安裝 udn讀書館 App。
對土地的濃厚之情和對小人物的關照,使黃春明在勾勒社會問題的面貌的同時,也讓筆下人物能在陷入命運困境時不忘展開笑容,讀之令人在感傷之餘仍不禁莞爾一笑。〈兒子的大玩偶〉裡的父親為了謀生裝扮成廣告人,回家後總是以這般打扮面對孩子,等到有天孩子看到父親的真面目時,竟認不得父親而大哭,父親拿粉準備裝扮的瞬間,彷彿為人生的荒謬與哀傷下了個黑色幽默的註腳。
黃春明亦有許多的作品披露台灣在美日兩國經濟殖民下的社會圖像,如〈蘋果的滋味〉裡受傷的工人阿發,在洋人餽贈的蘋果的滋味中,全然忘記自己失去了一條腿,失去自主謀生的資本,反而對咀嚼到洋人贈予的蘋果,並與西方文化沾上邊而雀躍不已,呈現其令人心酸的卑微。〈我愛瑪莉〉、〈小琪的那頂帽子〉則描述農村小人物在工商社會下為了生存掙扎,以及遭受美日經濟文化殖民的卑屈,在嘲諷中突顯出民族意識的矛盾。
黃春明亦有許多的作品披露台灣在美日兩國經濟殖民下的社會圖像,如〈蘋果的滋味〉裡受傷的工人阿發,在洋人餽贈的蘋果的滋味中,全然忘記自己失去了一條腿,失去自主謀生的資本,反而對咀嚼到洋人贈予的蘋果,並與西方文化沾上邊而雀躍不已,呈現其令人心酸的卑微。〈我愛瑪莉〉、〈小琪的那頂帽子〉則描述農村小人物在工商社會下為了生存掙扎,以及遭受美日經濟文化殖民的卑屈,在嘲諷中突顯出民族意識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