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戰救臺灣?解讀美國對臺政策
- 作者
張淑雅
- 出版社
讀書共和國/衛城出版
- 格式
EPUB(流動版面)、PDF
- 出版日期
2014-11-04
- 分級
普級
- ISBN
9789868729537
- 定價
320元
購買本商品可參與下列活動
-
DESCRIPTION
書籍簡介
時值中華民國建國百年,臺海兩岸依舊是實質的兩個政體,各自以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成立紀念百年,但臺灣除了締造經濟奇蹟,政權維繫迄今也許還是政治上的奇蹟。在一九四九年,許多專家都研判臺灣即將不保,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權也將徹底潰敗,美國已經在討論是否要安排蔣介石流亡,是否要扶植當時的省主席陳誠或者臺獨人士另立政權。 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韓戰爆發,一般認為是臺灣存活的重要關鍵,但韓戰真的救了臺灣嗎?
事實上韓戰初起時,第七艦隊巡防只是虛張聲勢,臺灣防禦力仍舊不佳,一直到一九五二年十月韓戰停火談判期間,美方才交付第一批飛機給臺灣。不同於一般韓戰救臺灣的共識,本書的研究意在闡明,美國並未因韓戰爆發或者中共介入,而「決意」拯救國府或保衛臺灣,也不僅是冷戰意識型態作祟,導致與中共的關係正常化拖延近三十年。
事實上,韓戰後期,隨著內部局勢穩定,臺灣才逐漸從美國的負債變成資產,美國發現自己不需要付出太多代價,就能將蔣介石塑造成反共領袖(一九五三年時不排除但也不鼓勵蔣反攻大陸),成為防堵共產世界的工具。
但美國自始都未承諾保臺,臺灣也一直被認為戰略地位不高,然而韓戰的結果確實確立了東亞的冷戰局面,也使臺灣終究能在夾縫中生存,臺灣可以模糊操作的奇特地位,成為美國無須付出高昂軍事代價,但又能牽制中國的一顆棋子。 臺灣不僅在國際政治地處邊陲,如何存活下來,在研究領域上也普遍不受重視。
本書可說是第一本細膩解讀臺灣問題如何在五○年代誕生的專書,除了回顧這段歷史,亦對至今仍對兩岸關係影響最大的美國,解讀其思維與決策模式。更多
-
AUTHOR
作者介紹
張淑雅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碩士,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歷史學博士。專長學科為美國外交史,研究範圍主要為一九五○年代美國對臺灣的政策。
更多 -
CATALOG
本書目錄
緣起
第一章前言
I. 冷戰、內戰與韓戰
II. 韓戰救臺灣的共識
III. 研究資料與各章大要
第二章:分離臺灣(一九四九年)
I. 政治經濟手段保臺
II. 獨立於中國的臺灣
III. 聯合國託管的可能性
IV. 矛盾思維與對立政策
V. 結語
第三章:袖手旁觀(一九五○年一月至六月二十四日)
I. 袖手旁觀
II. 一邊倒的展示
III. 風向轉變
IV. 結語
第四章:力求中立(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至十一月十五日)
I. 中立臺海
II. 難以執行的中立
III. 麥帥與杜魯門的對立
IV. 聯合國內的運作
V. 結語
第五章:有限戰爭(一九五○年夏至一九五一年春)
I. 揮軍北上
II. 錯失停戰良機
III. 及早談和可能
IV. 軍事報復的考量
V. 懲罰行動
VI. 結語
第六章:政策轉變(一九五○年十二月至一九五一年五月)
I. 對臺政策重估的制約因素
II. 國府參戰問題與中立化政策的反省
III. 對臺政策觀念的突破
IV. 結語
第七章:改變態度(一九五一年五月至一九五二年三月)
I. 削弱中共的努力
II. 臺灣從負債變成資產
II. 影響軍援效率的因素
IV. 分離但不獨立的中國
V. 結語
第八章:政治資產(一九五二年三月至一九五三年一月)
I. 停戰談判的遷延
II. 牽制中共
III. 取消中立化的考量
IV. 沿海騷擾
V. 成為政治資產
VI. 結語
第九章 刻意模糊(一九五三年)
I. 放蔣與限蔣
II. 迴避承諾
III. 壓力楔子策略
IV. 刻意模糊的對臺政策
V. 結語
第十章 結論
I 美國對臺政策的變化
II 影響美國決策的因素
III 決策彈性和利弊
IV 韓戰救臺灣?
V 韓戰救臺灣!
卷末語
大事對照年表
譯名對照
注釋更多
其他人也看了

香港廢墟(第二版)
售價 128元

塞爾登先生的中國地圖:香料貿易、佚失的海圖與南中國海
售價 208元

螺絲愈來愈鬆:從政客、名流和小人物,記錄當代美國走向內在瓦解與重建的心靈史
售價 7折 455元

全球反恐戰爭
售價 7折 315元

中國民族史(增訂本)
售價 4折 124元

「牠」者再定義:人與動物關係的轉變
售價 392元

以民主之名的獨裁:民粹、兩極分化、後真相,戕害自由的21世紀「權力遊戲」
售價 71折 340元

哲學動物:乳牛擁有尼采的智慧?水母能解釋宇宙結構?啄木鳥是當代禪學大師?31則經典理論大哉問,上一堂最顛覆思考的哲學課
售價 7折 245元

不平等的審判:心理學與神經科學告訴你,為何司法判決還是這麼不公平
售價 7折 294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