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古木
8折 280元
作者 夏嵐
126元
作者 麥克.史密斯
7折 224元
作者 許玟慧
101元
作者 蔡瓊瑋
132元
作者 布蘭蒂‧萊麗
售價 7折 273元
作者 吉靜如
售價 7折 266元
作者 王文華
售價 7折 245元
作者 AI4kids、曾衒銘
售價 7折 210元
內容簡介:
青春期孩子不是難溝通,
而是需要你和他站在同一陣線。
青春期孩子讓父母很抓狂?
倔強、愛發脾氣、叛逆、難溝通,
明明需要幫忙卻嘴硬否認,老說:「還好、不知道、沒差」。
甚至咆哮:「你很煩。」「幹麼一直問!」
父母該怎麼辦?
面對青春期孩子,父母請當一個偵探,
幫助孩子看見他每一個小小的好,「放大」每一個好。
家有青春期孩子,父母覺得很挫敗、內心很受傷?
「小時候,他都黏著我,跟我感情很好;現在卻說討厭我,還會頂嘴……」
「前幾天,我想關掉他的網路,結果孩子竟以死相逼,還用頭去撞牆……」
青春期孩子叛逆、難溝通……但他們不是故意為難父母,是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正邁向獨立、正在成為他自己,因此追尋「價值感」與「歸屬感」是他們最重要的事。
當無法擁有「價值感」與「歸屬感」,他們容易出現問題行為,如不愛念書、說謊、作弊、網路成癮等。這些讓父母跳腳的行為,父母該怎麼辦?
關係=影響力︰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有多好,對孩子的影響力就有多大
‧停止說教、催促等權威式、上對下的話語,如「趕快去念書」、「不要一直看電視」,這在孩子讀國小時有用,但對青春期孩子無效。
‧當孩子不愛念書,父母從「親子共讀」開始,培養孩子學習動機,尋找孩子能做到的「一小步」。
‧若孩子手機滑不停,除管控孩子上網時間,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在現實生活獲得「價值感」及「歸屬感」。
‧與青春期孩子溝通,善用「我訊息」;父母陪伴孩子,不是為了說服或改變孩子,而是讓孩子感受到︰「因為我愛你,所以不管發生什麼事,我都陪著你。」
蔡宜芳心理師長期與青少年工作,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因此她既能同理出現問題行為的孩子,也能體會父母教養孩子時的挫敗與無力。
家族治療指出,孩子的問題其實反映出家庭系統的運作出了問題。
例如「你追我逃」,當父母管得愈嚴格,孩子就愈反彈;當孩子愈反彈,父母就更覺得這個孩子太叛逆了、不得不管,如此產生惡性循環。
父母太渴盼孩子表現優異,因而有許多期待與要求,但往往忘了孩子最缺乏,卻也最需要的,是願意花時間理解他遇到什麼困難,並陪伴孩子解決困難的人。一本送給每個正在努力與孩子奮戰、百般糾結的父母的實用教養書。
本書特色:
◎陳品皓(米露谷心理治療體系策略長);謝政廷(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助理教授兼心健中心執行長、芳蘭心理諮商所所長)撰推薦序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黃瑽寧(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歐陽立中(「Life不下課」節目主持人);鐘穎(愛智者書窩版主、諮商心理師)共感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從孩子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開始,再到大家關切的網路問題、青春期的各項常見困擾行為等等,這些都是非常常見的親子衝突的問題所在……讓我們先理解,再反應,這種順序也是溝通中很重要的原則,而宜芳心理師的新作,便是呈現出了同樣的精神。──陳品皓(米露谷心理治療體系策略長)
◎本書提到由青少年常見議題所衍生出來的親子衝突,其中的可能解方是「關係」。有品質的關係、有陪伴的關係、具滋養的關係,雖然這沒辦法解決青少年所有的問題,但卻可能讓許多問題有機會被解決。──謝政廷(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助理教授兼心健中心執行長、芳蘭心理諮商所所長)
◎宜芳心理師給青春期父母的叮嚀:
你常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嗎?
原因可能是在孩子身上,我們看見「自己不夠好」的影子。
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期待,是因為我們把自己的「不足」,投射在孩子身上,因此你可能是在氣那個不夠好的自己。
請你寫下自己的五個優點:
我的第一個優點: 。
我的第二個優點: 。
我的第三個優點: 。
我的第四個優點: 。
我的第五個優點: 。
當我們能看見自己的努力和用心,發自內心相信自己「已經是個夠好的父母」,我們就不再需要用外在的評價或孩子的表現來看自己是不是完美的父母。
◎為讓孩子更好,父母容易挑剔孩子,但父母不妨當一個偵探,幫助孩子看見他每一個小小的好,「放大」每一個好。孩子會願意改變,親子關係的情感連結也更深;用親子關係當作改變孩子的力量。
◎「高品質的陪伴」:讓孩子知道,不管發生什麼,都有一個人陪著他;就像現在陪著他面對發生在他身上的那些鳥事,依然對他不離不棄。
陪伴的動機不是要改變孩子,也不是勸他變好,而是單純地讓孩子感到「因為我愛你,所以不管發生什麼事,我都陪著你。」
◎請反思,大人以為的溝通,是否是想「控制」孩子朝我們理想的方向前進?是否是想讓孩子乖乖「聽話」,當我們帶著主觀的想法期待孩子改變?美其名是「溝通」,但本質上是「說服」。
◎如何強化你和孩子的關係,以及讓親子關係成為孩子改變的力量?當孩子有某件事做得好,你可以問孩子:「你是怎麼做到的?」青春期的孩子可能常說:「我不知道」,這時,爸媽可告訴孩子:「你的改變對我來說有多重要」、「你這樣做,媽媽好感動」或「同學說你打排球很厲害耶,我真為你感到驕傲。」孩子不可能馬上變得自動自發、熱愛學習,但或許,他願意做更多這些小小的好的事情,如此,改變也就開始了。
作者簡介:
蔡宜芳 諮商心理師
專業訓練背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諮商心理學組碩士,國家高考諮商心理師
108年度若水學堂「家庭治療師培訓課程」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訓練課程共60小時
藝術治療相關課程共72小時
因為高中念了第一志願的音樂班,經歷好長一段時間的自我懷疑。大學念了輔導諮商,重新找到自我認同,找回那個快樂的自己,也因為走過這段歷程,更能理解個案的痛苦和掙扎,能陪個案走得更深。
有五歲和兩歲的女兒,從她們身上發現哈哈大笑是多麼簡單的事。喜歡小王子說的:「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唯有用你的心。」相信「無論發生任何事,都無損於你生命本質的美好」。願我的文字可以陪你走一程。
曾服務的場域有高中職、社區機構、精神病房。現職為國中專任輔導教師,也是《親子天下》、《未來Family》、《媽咪拜》、《女人迷》的專欄作家。
各單位 親職講座、造型氣球紓壓&自我照顧工作坊、自我肯定講座講師,帶領講座、工作坊超過百場。
主要專長為親職教養、自我肯定、原生家庭、情緒困擾、親密關係、人際、生涯等議題。已出版《接住墜落的青少年──我與那些受傷的孩子,及他們不安的家庭》。
粉專:蔡宜芳心理師的心靈港灣
目錄
009【推薦序】先理解,再反應,當我們面對難搞的青春期孩子/陳品皓(米露谷心理治療體系策略長)
013【推薦序】在青少年的世界裡,找到溝通、互動的方法/謝政廷(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助理教授兼心健中心執行長、芳蘭心理諮商所所長)
019【前言】你不是不會當媽媽,你可能只是太累了
Part 1 當青春期孩子不想學習
034孩子不想唸書、寫作業拖拖拉拉?──找出孩子的「改變動機」
042孩子學習態度消極?──提升「學習動機」、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力
050孩子的學習很被動?──尋找孩子能做到的「一小步」
058孩子的作業總是寫不完?──親師合作,一起陪伴孩子改善
Part 2 青春期孩子難以溝通
066別把孩子做得好的事視為理所當然──孩子的每一份努力,都希望被你「看見」
072孩子都不說,或說「不知道」?──你和孩子的關係有多好,對孩子的影響力就有多大
080孩子說:「我就爛,考最後一名很開心啊。」──此刻起,開始「高品質的陪伴」
089孩子難以管教,怎麼辦?──父母的教養風格需調整
097「心理師,孩子比較聽你的話,你幫我跟他溝通,好嗎?」──使用「我訊息」,孩子不會覺得被責備
Part 3 當青春期孩子出現問題行為
106孩子說謊、作弊……──孩子的問題行為,其實是「生存策略」
115孩子變壞了,怎麼辦?──孩子用偏差行為來獲得關注
124孩子手機不離身,是網路成癮嗎(一)?──孩子上網時間的管控
131孩子手機不離身,是網路成癮嗎(二)?──幫助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成就感及歸屬感
Part 4 當青春期孩子有情緒困擾
138當孩子被老師指責……──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143孩子容易負向思考?──別再對孩子說:「不要難過、不要生氣!」
150自我要求高的孩子不斷自責?──做得好從來不是「應該」
161你習慣用外在表現評斷孩子是否努力嗎?──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
170孩子為什麼會有憂鬱症?──我都有關心孩子,但他卻不肯跟我說
179憂鬱症是因為孩子個性太脆弱嗎?──吃藥不代表你軟弱
Part 5 孩子的行為,可能是「互動」出來的
188你和孩子的依附關係(一)──將影響孩子日後與他人的關係
196你和孩子的依附關係(二)──決定孩子能否信任他人
204不順孩子的意,孩子就威脅撞牆?──關係裡的「互補」影響親子互動
211孩子與你的互動已成為惡性循環?──練習從另一個角度看孩子
219你和另一半的關係好嗎?──別讓孩子成為父母的「情緒配偶」……
Part 6 父母的自我覺察與照顧
230孩子無法達成父母期待──是父母對自己「不足」的投射?
237你常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嗎?──在孩子身上,看見「自己不夠好」的影子
246就算孩子的狀況沒有變好──你能不能看到自己做了哪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