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折 280元
7折 336元
作者 吳曉波
7折 252元
作者 劉益州
5折 130元
作者 凱瑟琳.艾波蓋特(Katherine Applegate)
7折 224元
作者 夏目漱石
售價 75折 255元
售價 53折 385元
作者 谷崎潤一郎
售價 7折 245元
作者 克里斯多福.夏布特
售價 7折 315元
我之所以想寫《玫瑰的名字》,
是因為我想「毒殺一個僧侶」。
――安伯托‧艾可
★一窺小說大師的文學觀與寫作技巧!
享譽全球的《玫瑰的名字》、《傅科擺》是怎麼寫成的?
答案也許不像艾可戲謔回答記者的「從左邊寫到右邊」這麼簡單。
事實上,他花了兩年才寫完《玫瑰的名字》,
《昨日之島》花了六年,《傅科擺》更是花了八年。
一九八〇年,艾可出版第一本小說時已年近五十,因此他曾稱自己是「青年小說家」,此後一生不斷有小說作品問世,而且本本叫好又叫座。本書是作者受邀至美國艾墨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理查.艾爾曼現代文學講座」(Richard Ellmann Lectures in Modern Literature)授課的講稿合集。
艾可說:「好的非文學作品該像一本精心雕琢的偵探小說,而技藝精良的小說家,則藉由『觀察』和『探索』,建立一個精準的世界。」
在書中,艾可以一種嬉戲、嚴肅而又聰明絕頂的姿態,漫步在文學和非文學之間的界線上,不僅帶領讀者實際走一趟他的寫作歷程,揭示文學創作的奧祕,也讓我們看到他如何回答「為什麼我們會因虛構人物的遭遇而哭泣?」、如何創造引人入勝的故事,以及如何解釋「名單式」寫作技巧及其文學意涵。
▍東吳大學英文學系教授 謝瑤玲 讚譽推薦
【各方推薦】
本書是個微小而繁複的寶石,閱讀時令人感覺輕快、愉悅,又飽含嚴肅且充滿洞見的重點。艾可承諾要帶給讀者愉快的閱讀經驗和創作指導,他兩方面都做到了。
――瓦德‧高澤西(Wlad Godzich),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文學教授
書中的思考總是那麼機智又周全,必定會讓艾可的粉絲們心滿意足,並且也將對還沒成為艾可粉絲的讀者有所啟發。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艾可在書中處理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虛構與非虛構作品之間的界線是什麼?小說家如何將二者融為一爐?為什麼我們會在意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或艾瑪‧包法利(Emma Bovary)這些虛構人物的感受?……一如既往,艾可讓閱讀充滿了娛樂性。推薦這本關於「重量級作家如何創作小說?」的極有價值的書。
――David Keymer,《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安伯托‧艾可在一九八〇年寫了他的第一本小說《玫瑰的名字》。這是僅有的五本小說中的第一本,同時也是暢銷書。由於《玫瑰的名字》太受人們喜愛,以至於有些評論者指責,身為符號學教授的艾可,是用編寫電腦程式的方式,以某種祕密的公式寫出成功的小說。想當然,艾可在被冒犯的同時,也以一連串溫和卻語帶諷刺的說法回擊,而這些說法使他的評論者大為吃驚。艾可認為:一本成功的小說,可能並不存在某種神祕公式或配方,不過確實有些成功的要素,而現在,幾十年後,艾可決定告訴我們當初他認為的那些要素是什麼。
――Susan Salter Reynolds,《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
一九三二年生於義大利皮德蒙的亞歷山卓,曾任波隆那大學高等人文科學學院教授與院長,同時也是享譽國際的作家、符號語言學權威、哲學家、歷史學家、文學評論家和美學家。其學術研究範圍廣泛,從聖托瑪斯.阿奎那到詹姆士.喬伊斯乃至於超人,知識極為淵博,個人藏書超過三萬冊。出版過一百四十多部著作,橫跨多個領域。
艾可的第一本小說《玫瑰的名字》自一九八〇年出版後,迅速贏得各界一致的推崇與好評,除榮獲義大利和法國的文學獎外,更席捲世界各地的暢銷排行榜,銷量迄今已突破三千萬本,被翻譯成四十八種語文,並改編拍成電影。其後出版的小說作品有《傅科擺》、《昨日之島》、《波多里諾》、《羅安娜女王的神秘火焰》、《布拉格墓園》等。
發表過十餘本重要學術著作,最著名的是美學研究《美的歷史》、《醜的歷史》、《無盡的名單》等。另著有《悠遊小說林》、《倒退的年代──跟著大師艾可看世界》、《別想擺脫書》、《艾可談文學》、《艾可說故事》、《帶著鮭魚去旅行》、《誤讀》、《智慧女神的魔法袋》、《康德與鴨嘴獸》、《意外之喜:語言與瘋狂》、《植物的記憶與藏書樂》等雜文、隨筆、評論集和繪本。
於二〇一六年二月逝世,享年八十四歲。
譯者簡介
顏慧儀
淡江大學英文研究所碩士班畢業,台灣大學外文研究所博士班肄業。曾任出版社編輯。譯有《聖方濟密碼》、《月光石》(商周出版)、《利馬古書商》(商周出版)等書。
第一章/從左寫到右
你可以坐在樹下,帶著一枝炭筆,和一疊品質良好的畫紙,讓思緒隨處漫遊,接著你寫下幾行文字,例如「月兒高掛空中/樹林沙沙作響」。或許剛開始浮現的文字並不像小說,比較像日本俳句。但無論如何,最重要的事情是開始寫作。
第二章/作者,文本,和詮釋者
把自己作品標題取為《玫瑰的名字》,就要有心理準備面臨諸多對於這個標題的詮釋。我曾經說過,我取這個標題是為了要讓讀者自由發揮。我可能是有意增加各種閱讀方式的可能性,結果產生了大量且避免不了的一連串詮釋。不過文本已經被丟到這個世界上了,作者只好閉嘴。
第三章/文學角色評論
為什麼大家知道有數百萬真實存在的人(其中有許多是孩童)正遭受飢荒之苦,都僅只是感到些微不適,卻在看到安娜.卡列尼娜的死亡時感受到個人強烈的痛苦?我們為什麼能深深地體會一個不存在的人的憂傷?
第四章/我的名單
在我剛剛開始寫小說的職業生涯時,很可能完全沒意識到我自己有多喜歡名單。我寫了五本小說,並嘗試一些其他類型的文學作品後,我現在可以列出一份屬於我的完整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