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期數
出版資訊
出版日期
2025-04-25
線上出版日期
2025-04-25
分級
普級
語言
繁體中文
閱讀更多
本期介紹
廚房的美學與理想的生活
廚房是一個家的鍊金室:在這裡,雙手施展魔法,將來自土地的食材轉化成動人的美味,這個場所也能讓各自忙碌的一家人在此時此刻凝聚情感——或者,即使是獨自生活的一個人也可以在此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幸福時光。
然而,廚房不僅僅關乎實用與功能,它本身也是一門藝術。從如何收納與擺放器物,選用何種型款的料理家電,到使用什麼風格的碗盤:因為一只別緻的木盤或陶盤,就足以改變一道料理的氣質,讓生活的詩意成為日常的實踐。
本期封面故事,首先帶領讀者走進六間風格獨具的廚房,每一位主人皆擁有截然不同的故事與個性——
洪鈺堂:白輻射影像創辦人之一,在台北東區打造文青氣息東村(East Village)廚房;
李瑜:時尚KOL,以簡奢風格詮釋精緻生活;
Kai Ward:澳洲籍主廚,廚房雖小但五臟俱全;
Vicky & Shifty:於老屋公寓中構築充滿歐式韻味的空間;
雙口呂文化廚房:落腳大溪三合院,致力推廣米食文化。
封面人物——柏成設計主理人夫婦Nora與Johnny——共同打造了一處「JCA生活實驗所」。這棟歷史悠久的日式宿舍,在他們巧手改造下,蛻變為既具設計感、又溫暖宜人的家。開放式廚房與小花園相連,陽光斜落,野貓悠然踱步,讓人看見一個理想的廚房與日常生活。
第二部分器物之美介紹許多台灣本地最值得推薦的品牌,從刀具、杯具、到各種食器,令人驚嘆這片土地上蘊藏的匠人精神,當然,也少不了全球經典品牌的推薦。
廚房之美,亦離不開收納之道——這或許才是廚房美學的終極秘密。第三部分特邀MUJI和IKEA分享整理與規劃空間的實用技巧,同時邀請專業整理師與花藝師,提供讓廚房更美、更整潔的秘訣。最後,由漫畫家廢廢子幽默繪製「廚房日常」。
本期還收錄多篇重量級專訪——
隈研吾:這位近年來在台灣多有作品的日本建築大師,罕見接受台灣媒體專訪。
《我們與惡的距離 2》導演與編劇:揭開眾所矚目的第二季,看他們如何延續探討社會議題。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總監岳鴻飛(Robin Peckham):解析台灣藝術市場的生態與國際發展。
The One 南園:這間台灣頂級旅宿如何重新定義文化旅居?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Vol.26的封面故事《歡迎來到美術館》在雜誌排行榜連續十天冠軍,甚至加印,但專題中的遺憾之一就是位於台東的江賢二藝術園區當時尚未完成。如今,這座結合山海之美的藝術殿堂已於三月正式開放,《VERSE》團隊特地深入採訪藝術家江賢二,並推出開箱影片(詳見Instagram @verse.tw)。
此外,四月底即將揭幕的新北市美術館,美術館落腳於陶藝小鎮鶯歌,因此本期「MY TOWN」單元特邀作家盧怡安,書寫關於鶯歌的故事與魅力。今年,我們更計劃擴充內容,將去年十月號的台灣美術館專題,發行為全新的專書。
一百五十年前,島嶼南方的牡丹社事件改編了沖繩、日本、台灣與清帝國之間的關係。而由青鳥文化製作的紀錄片《海殤—牡丹與琉球悲歌》,歷時多年田野調查與採訪,在今年二月底獲選為沖繩國際電影節開幕片,引發許多關注。影片融合訪談、重演與動畫,層次豐富,令人動容。本期特別專訪導演胡皓翔,聆聽他如何克服挑戰,將這段被遺忘的歷史帶回大眾視野。
在沖繩的首映會上,我也坐在觀眾席中,看著這段湮沒已久的歷史重現銀幕——這不僅是沖繩的故事,更是台灣的故事。那一刻,雞皮疙瘩悄然升起。
無論是編輯雜誌,製作影片,還是探索新的短影音形式;不論是打開台灣廚房的美學與料理文化,或者考掘一頁久遠的歷史,我們始終懷抱同一個信念:
說好台灣的故事,寫下台灣文化的詩篇。
—————《VERSE》總編輯 張鐵志
廚房是一個家的鍊金室:在這裡,雙手施展魔法,將來自土地的食材轉化成動人的美味,這個場所也能讓各自忙碌的一家人在此時此刻凝聚情感——或者,即使是獨自生活的一個人也可以在此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幸福時光。
然而,廚房不僅僅關乎實用與功能,它本身也是一門藝術。從如何收納與擺放器物,選用何種型款的料理家電,到使用什麼風格的碗盤:因為一只別緻的木盤或陶盤,就足以改變一道料理的氣質,讓生活的詩意成為日常的實踐。
本期封面故事,首先帶領讀者走進六間風格獨具的廚房,每一位主人皆擁有截然不同的故事與個性——
洪鈺堂:白輻射影像創辦人之一,在台北東區打造文青氣息東村(East Village)廚房;
李瑜:時尚KOL,以簡奢風格詮釋精緻生活;
Kai Ward:澳洲籍主廚,廚房雖小但五臟俱全;
Vicky & Shifty:於老屋公寓中構築充滿歐式韻味的空間;
雙口呂文化廚房:落腳大溪三合院,致力推廣米食文化。
封面人物——柏成設計主理人夫婦Nora與Johnny——共同打造了一處「JCA生活實驗所」。這棟歷史悠久的日式宿舍,在他們巧手改造下,蛻變為既具設計感、又溫暖宜人的家。開放式廚房與小花園相連,陽光斜落,野貓悠然踱步,讓人看見一個理想的廚房與日常生活。
第二部分器物之美介紹許多台灣本地最值得推薦的品牌,從刀具、杯具、到各種食器,令人驚嘆這片土地上蘊藏的匠人精神,當然,也少不了全球經典品牌的推薦。
廚房之美,亦離不開收納之道——這或許才是廚房美學的終極秘密。第三部分特邀MUJI和IKEA分享整理與規劃空間的實用技巧,同時邀請專業整理師與花藝師,提供讓廚房更美、更整潔的秘訣。最後,由漫畫家廢廢子幽默繪製「廚房日常」。
本期還收錄多篇重量級專訪——
隈研吾:這位近年來在台灣多有作品的日本建築大師,罕見接受台灣媒體專訪。
《我們與惡的距離 2》導演與編劇:揭開眾所矚目的第二季,看他們如何延續探討社會議題。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總監岳鴻飛(Robin Peckham):解析台灣藝術市場的生態與國際發展。
The One 南園:這間台灣頂級旅宿如何重新定義文化旅居?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Vol.26的封面故事《歡迎來到美術館》在雜誌排行榜連續十天冠軍,甚至加印,但專題中的遺憾之一就是位於台東的江賢二藝術園區當時尚未完成。如今,這座結合山海之美的藝術殿堂已於三月正式開放,《VERSE》團隊特地深入採訪藝術家江賢二,並推出開箱影片(詳見Instagram @verse.tw)。
此外,四月底即將揭幕的新北市美術館,美術館落腳於陶藝小鎮鶯歌,因此本期「MY TOWN」單元特邀作家盧怡安,書寫關於鶯歌的故事與魅力。今年,我們更計劃擴充內容,將去年十月號的台灣美術館專題,發行為全新的專書。
一百五十年前,島嶼南方的牡丹社事件改編了沖繩、日本、台灣與清帝國之間的關係。而由青鳥文化製作的紀錄片《海殤—牡丹與琉球悲歌》,歷時多年田野調查與採訪,在今年二月底獲選為沖繩國際電影節開幕片,引發許多關注。影片融合訪談、重演與動畫,層次豐富,令人動容。本期特別專訪導演胡皓翔,聆聽他如何克服挑戰,將這段被遺忘的歷史帶回大眾視野。
在沖繩的首映會上,我也坐在觀眾席中,看著這段湮沒已久的歷史重現銀幕——這不僅是沖繩的故事,更是台灣的故事。那一刻,雞皮疙瘩悄然升起。
無論是編輯雜誌,製作影片,還是探索新的短影音形式;不論是打開台灣廚房的美學與料理文化,或者考掘一頁久遠的歷史,我們始終懷抱同一個信念:
說好台灣的故事,寫下台灣文化的詩篇。
—————《VERSE》總編輯 張鐵志
閱讀更多
目錄
☉ INTRO
02 ─ 序曲|廚房的美學與理想的生活
06 ─ BEHIND COVER
☉ VERSE CHOICE
08 ─ A CHAT 隈研吾|創作是一場長期的馬拉松
10 ─ A CHAT 《我們與惡的距離II 》|當觀眾成為主角後
12 ─ A BOOK《我還在跑,沒時間變老:人生賽道的四十個擇學》|在馬拉松世界,重新思索人生下半場
13 ─ AN EXHIBITION 從地獄回來的藝術家|蜘蛛、牢籠與重生
14 ─ A SIP 艾柏迪18 年・醉夢托斯卡尼
15 ─ A CAR AC Cars 英倫復古跑車魂在台灣
☉ COVER STORY
➤廚房的美學
● 名人廚房篇
36 ─ 設計師Nora Wang 的生活實驗|陽光灑落的中島與小花園
42 ─ 雙口呂文化廚房|重現灶台的溫度和米食的味道
48 ─ 時尚KOL 李瑜的極簡廚房|靈魂食物製造所
52 ─ 設計師洪鈺堂的「東村」廚房|打開心扉交流的地方
56 ─ Kai Ward 的家常廚房|用料理勾勒人生滋味
60 ─ Vicky & Shifty 的歐式風格廚房|為老家注入新生命
● 器物篇
廚房器物之美 The Poetry of Everyday Kitchen Tools
葉添 Yetech|百年刀藝的新篇章
六協興業 Atlantic Chef|料理學子的第一把刀
Tomood / 土與木之間|細膩編織生活的溫度
板研製所 B.Y-LAB|與食材親密接觸的載體
大古鐵鑄|為愛追尋,以鐵鑄情
台灣第一筷 LAYANA|一雙被珍視的生活食器
好玻 GOODGLAS|烈焰淬鍊而出的玻璃杯器
安達窯|經典的青瓷,能不能更年輕?
Mao`s 樂陶陶|讓器物盛裝日常幸福
許家陶器品 KOGA|在釉色之中流轉歲月
雪膩|以器物點綴廚房的雅緻
山色製物 Whatwood|承載山林印記的的手作食器
千秋陶坊|在器皿中探見流淌於銀河的星球
65 ─ 餐桌上的藝術饗宴 2025 Luxury Tableware Collections
Saint-Louis Apollo 品茗系列|晶瑩杯壁間的時光詩篇
Hermès Tressages Équestres & Kaorumi 餐瓷系列|當馬韻與果香躍上餐桌
Royal Copenhagen 250 周年紀念名瓷|皇室筆觸的瓷藝
Ginori 1735 海神之旅 & DIVA 女神系列茶具|瓷具的跨世代演繹
● 空間魔法篇
68 ─ 無印良品收納術|打造「剛剛好」的廚房空間
70 ─ IKEA 教你打造高效廚房|從需求出發,規劃流暢動線
72 ─ 整理師廖心筠的收納哲學|找回廚房的秩序與樂趣
74 ─ 花藝師陳譓如的生活美學|讓廚房變花房
78 ─ PLUS |廢廢子:廚房裡的日常小漫畫
☉ STYLE & TREND
86 ─ ITEM 微甜的時光餘韻 One Bite at a Time
92 ─ CARS 歡迎來到自動駕駛時代The Age of Self-Driving
☉ CREATIVE BUSINESS
96 ─ TRAVEL THE ONE 南園・山中的無牆美術館|重新定義台灣文化旅居
☉ ART & CULTURE
108 ─ MUSEUM 大師的恆久追尋,江賢二藝術園區開幕
116 ─ ART 轉折多趣的藝術人生|台北當代聯合總監岳鴻飛
120 ─ MOVIE 《海殤— 牡丹與琉球悲歌》|尋索一段被隱沒的台灣史
☉ IDEAL LIFE
128 ─ WORKSPACE 刺青藝術家JOSH LIN 的工作室
134 ─ MY TOWN 我所喜歡的小鎮生活:鶯歌
☉ V DINING
148 ─ TERROIR 台灣地酒的殿堂——RED BAR
154 ─ TIPSY 花香威士忌|杯中的春日花園
☉ OUTRO
160 ─ EDITORS` MURMUR
02 ─ 序曲|廚房的美學與理想的生活
06 ─ BEHIND COVER
☉ VERSE CHOICE
08 ─ A CHAT 隈研吾|創作是一場長期的馬拉松
10 ─ A CHAT 《我們與惡的距離II 》|當觀眾成為主角後
12 ─ A BOOK《我還在跑,沒時間變老:人生賽道的四十個擇學》|在馬拉松世界,重新思索人生下半場
13 ─ AN EXHIBITION 從地獄回來的藝術家|蜘蛛、牢籠與重生
14 ─ A SIP 艾柏迪18 年・醉夢托斯卡尼
15 ─ A CAR AC Cars 英倫復古跑車魂在台灣
☉ COVER STORY
➤廚房的美學
● 名人廚房篇
36 ─ 設計師Nora Wang 的生活實驗|陽光灑落的中島與小花園
42 ─ 雙口呂文化廚房|重現灶台的溫度和米食的味道
48 ─ 時尚KOL 李瑜的極簡廚房|靈魂食物製造所
52 ─ 設計師洪鈺堂的「東村」廚房|打開心扉交流的地方
56 ─ Kai Ward 的家常廚房|用料理勾勒人生滋味
60 ─ Vicky & Shifty 的歐式風格廚房|為老家注入新生命
● 器物篇
廚房器物之美 The Poetry of Everyday Kitchen Tools
葉添 Yetech|百年刀藝的新篇章
六協興業 Atlantic Chef|料理學子的第一把刀
Tomood / 土與木之間|細膩編織生活的溫度
板研製所 B.Y-LAB|與食材親密接觸的載體
大古鐵鑄|為愛追尋,以鐵鑄情
台灣第一筷 LAYANA|一雙被珍視的生活食器
好玻 GOODGLAS|烈焰淬鍊而出的玻璃杯器
安達窯|經典的青瓷,能不能更年輕?
Mao`s 樂陶陶|讓器物盛裝日常幸福
許家陶器品 KOGA|在釉色之中流轉歲月
雪膩|以器物點綴廚房的雅緻
山色製物 Whatwood|承載山林印記的的手作食器
千秋陶坊|在器皿中探見流淌於銀河的星球
65 ─ 餐桌上的藝術饗宴 2025 Luxury Tableware Collections
Saint-Louis Apollo 品茗系列|晶瑩杯壁間的時光詩篇
Hermès Tressages Équestres & Kaorumi 餐瓷系列|當馬韻與果香躍上餐桌
Royal Copenhagen 250 周年紀念名瓷|皇室筆觸的瓷藝
Ginori 1735 海神之旅 & DIVA 女神系列茶具|瓷具的跨世代演繹
● 空間魔法篇
68 ─ 無印良品收納術|打造「剛剛好」的廚房空間
70 ─ IKEA 教你打造高效廚房|從需求出發,規劃流暢動線
72 ─ 整理師廖心筠的收納哲學|找回廚房的秩序與樂趣
74 ─ 花藝師陳譓如的生活美學|讓廚房變花房
78 ─ PLUS |廢廢子:廚房裡的日常小漫畫
☉ STYLE & TREND
86 ─ ITEM 微甜的時光餘韻 One Bite at a Time
92 ─ CARS 歡迎來到自動駕駛時代The Age of Self-Driving
☉ CREATIVE BUSINESS
96 ─ TRAVEL THE ONE 南園・山中的無牆美術館|重新定義台灣文化旅居
☉ ART & CULTURE
108 ─ MUSEUM 大師的恆久追尋,江賢二藝術園區開幕
116 ─ ART 轉折多趣的藝術人生|台北當代聯合總監岳鴻飛
120 ─ MOVIE 《海殤— 牡丹與琉球悲歌》|尋索一段被隱沒的台灣史
☉ IDEAL LIFE
128 ─ WORKSPACE 刺青藝術家JOSH LIN 的工作室
134 ─ MY TOWN 我所喜歡的小鎮生活:鶯歌
☉ V DINING
148 ─ TERROIR 台灣地酒的殿堂——RED BAR
154 ─ TIPSY 花香威士忌|杯中的春日花園
☉ OUTRO
160 ─ EDITORS` MURMUR
閱讀更多
雜誌簡介
此電子雜誌為PDF格式。
購買提醒:
1.《VERSE》為電子雜誌,不會有紙本雜誌寄送。購買前請先免費試閱,了解其閱讀形式。
2. 訂購《VERSE》電子雜誌產品,享有 udn 網站會員提供的服務,恕無法享有《VERSE》雜誌紙本提供的訂戶服務。
《VERSE》是一個全新混種的文化媒體,是這個時代文化地景的導覽者與紀錄者,時代精神的介入者與倡議者。
我們以文化為核心書寫時代精神,探索新湧現的文化趨勢與現象,討論正在轉變的價值理念,挖掘正在湧現的生活方式,剖析創意產業的商業策略。
《VERSE》是一本雙月刊的雜誌書加上數位內容,結合深度的文化內容與獨特的視覺美學,創造全新的雜誌閱讀體驗。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