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惠活動
-
現 折賞書好時節,單本88折
-
現 折賞書好時節,兩本以上85折
系列書
出版資訊
出版日期
2025-03-03
線上出版日期
2025-03-13
ISBN
9786267612033
EISBN
9786267612033(EPUB)
分級
普級
語言
繁體中文
閱讀更多
簡介
第一本結合理論與實證的傳播教科書,
了解臺灣十年來的傳播行為變遷。
你知道臺灣人──────
➞ 天天使用Line的民眾高達人口數92%
➞ 邊看電視邊滑手機的人超過40%
➞ 平均每周上網時數接近60小時
➞ 一周花四天追劇,每天看超過80分鐘
➞ 打電動不分男女,超過44%的人都在玩遊戲
無論是使用手機上網、利用社群媒體與通訊軟體維繫人際關係,甚至是追劇、玩遊戲來進行日常娛樂,這些我們熟悉的傳播行為,都是國科會「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的研究項目。
為了深入追蹤與記錄臺灣民眾的傳播媒體使用行為變化,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從2012年開始,蒐集全臺民眾傳播行為資料,每年以不同主題切入,描繪當下臺灣社會傳播現象的最新與多元樣貌,至今已經收集並釋出十年的資料。
同時,也為了讓臺灣傳播相關科系學生能有一本在地有感的教科書,了解台灣十年來的傳播行為變遷,《傳播潮什麼》由十五位國內學者執筆,以圖文並茂的方式,結合理論與實證,寫下這本研究臺灣傳播行為的教科書,帶領學子看到傳播理論在臺灣脈絡下發展的意義。
了解臺灣十年來的傳播行為變遷。
你知道臺灣人──────
➞ 天天使用Line的民眾高達人口數92%
➞ 邊看電視邊滑手機的人超過40%
➞ 平均每周上網時數接近60小時
➞ 一周花四天追劇,每天看超過80分鐘
➞ 打電動不分男女,超過44%的人都在玩遊戲
無論是使用手機上網、利用社群媒體與通訊軟體維繫人際關係,甚至是追劇、玩遊戲來進行日常娛樂,這些我們熟悉的傳播行為,都是國科會「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的研究項目。
為了深入追蹤與記錄臺灣民眾的傳播媒體使用行為變化,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從2012年開始,蒐集全臺民眾傳播行為資料,每年以不同主題切入,描繪當下臺灣社會傳播現象的最新與多元樣貌,至今已經收集並釋出十年的資料。
同時,也為了讓臺灣傳播相關科系學生能有一本在地有感的教科書,了解台灣十年來的傳播行為變遷,《傳播潮什麼》由十五位國內學者執筆,以圖文並茂的方式,結合理論與實證,寫下這本研究臺灣傳播行為的教科書,帶領學子看到傳播理論在臺灣脈絡下發展的意義。
閱讀更多
作者
主編/
張卿卿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特聘研究員兼主任,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計畫主持人。研究興趣涵蓋社會認知、資訊處理、說服與態度,對媒體環境的變化充滿興趣,喜歡探索新的事物,並將相關理論應用於娛樂傳播、政治傳播、健康傳播及科學傳播等領域的研究。同時熱中於整合各類研究方法,希望以新的研究視角來探討學術議題。曾三度獲得國科會/科技部傑出研究獎,並獲得科技部特約研究員與第六十屆教育部學術獎
等殊榮。過去擔任過政治大學傳播學院講座教授、國科會社會學門召集人及社會學門共同召集人。
陶振超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教授,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計畫共同主持人。研究興趣在透過認知科學與量化研究方法,了解人類如何消化、吸收經由媒體傳遞的資訊。陶振超建立傳播與認知實驗室,是臺灣少數運用眼球追蹤、生理訊號(如心跳、膚電、肌電等)探索媒體內容、結構與人類心智之間的互動及影響,並完成大型產學合作。亦參與臺灣傳播資料庫計畫,推動臺灣基礎傳播研究。加入陽明交通大學之前,有豐富的實務經驗,曾參與天下雜誌新媒體部門的成立、進行臺灣首次網際網路使用者調查,並在2000 年創業成立一家網路公司。過去曾擔任國科會社會學門共同召集人。
作者/
許詩嫺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陳怡璇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
陶振超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教授
張卿卿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陳延昇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副教授
林日璇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吳齊殷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林怡瑩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博士生
俞蘋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副教授
張郁敏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特聘教授
韓義興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助理教授
林淑芳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教授
林芝璇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教授
吳岱芸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 助理教授
施琮仁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教授
張卿卿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特聘研究員兼主任,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計畫主持人。研究興趣涵蓋社會認知、資訊處理、說服與態度,對媒體環境的變化充滿興趣,喜歡探索新的事物,並將相關理論應用於娛樂傳播、政治傳播、健康傳播及科學傳播等領域的研究。同時熱中於整合各類研究方法,希望以新的研究視角來探討學術議題。曾三度獲得國科會/科技部傑出研究獎,並獲得科技部特約研究員與第六十屆教育部學術獎
等殊榮。過去擔任過政治大學傳播學院講座教授、國科會社會學門召集人及社會學門共同召集人。
陶振超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教授,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計畫共同主持人。研究興趣在透過認知科學與量化研究方法,了解人類如何消化、吸收經由媒體傳遞的資訊。陶振超建立傳播與認知實驗室,是臺灣少數運用眼球追蹤、生理訊號(如心跳、膚電、肌電等)探索媒體內容、結構與人類心智之間的互動及影響,並完成大型產學合作。亦參與臺灣傳播資料庫計畫,推動臺灣基礎傳播研究。加入陽明交通大學之前,有豐富的實務經驗,曾參與天下雜誌新媒體部門的成立、進行臺灣首次網際網路使用者調查,並在2000 年創業成立一家網路公司。過去曾擔任國科會社會學門共同召集人。
作者/
許詩嫺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陳怡璇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
陶振超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教授
張卿卿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陳延昇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副教授
林日璇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吳齊殷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林怡瑩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博士生
俞蘋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副教授
張郁敏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特聘教授
韓義興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助理教授
林淑芳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教授
林芝璇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教授
吳岱芸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 助理教授
施琮仁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教授
閱讀更多
目錄
序言I 張卿卿
序言II 陶振超
第一部 一般民眾篇
第1章 社會網絡與社會資本:臺灣民眾社群媒體使用行為/許詩嫺
第2 章 終日形影不離:臺灣民眾手機行為的變遷與意涵/陳怡璇
第3 章 從奢侈品到日用品:臺灣民眾的網路使用行為/陶振超
第4 章 戲劇就是生活:臺灣民眾的戲劇生活與成癮/張卿卿
第5 章 不只幽默,還有認同:串流影音使用的娛樂動機與需求滿足之探討/陳延昇
第6 章 數位遊戲遊玩動機與情緒:臺灣民眾數位遊戲使用/林日璇
第7 章 臺灣社會人際溝通模式之變遷與其意涵/吳齊殷
第8 章 萬人響應,一人到場?鍵盤參與的脆弱與強大/林怡瑩
第二部 青少年篇
第9 章 What`s on your and others` minds?臺灣青少年社群媒體使用與幸福感/俞蘋
第10 章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手機:青少年手機使用與多工/張郁敏
第11 章 成癮或斜槓?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探討/韓義興
第12 章 陪伴我們的青春時光:青少年的戲劇觀看/林淑芳
第13 章 Z 世代的流量密碼:青少年的網路影音使用及參與行為/林芝璇
第14 章 What`s your game?青少年遊戲動機與行為/吳岱芸
第15 章 網路上的隱形殺手:青少年與網路霸凌/施琮仁
序言II 陶振超
第一部 一般民眾篇
第1章 社會網絡與社會資本:臺灣民眾社群媒體使用行為/許詩嫺
第2 章 終日形影不離:臺灣民眾手機行為的變遷與意涵/陳怡璇
第3 章 從奢侈品到日用品:臺灣民眾的網路使用行為/陶振超
第4 章 戲劇就是生活:臺灣民眾的戲劇生活與成癮/張卿卿
第5 章 不只幽默,還有認同:串流影音使用的娛樂動機與需求滿足之探討/陳延昇
第6 章 數位遊戲遊玩動機與情緒:臺灣民眾數位遊戲使用/林日璇
第7 章 臺灣社會人際溝通模式之變遷與其意涵/吳齊殷
第8 章 萬人響應,一人到場?鍵盤參與的脆弱與強大/林怡瑩
第二部 青少年篇
第9 章 What`s on your and others` minds?臺灣青少年社群媒體使用與幸福感/俞蘋
第10 章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手機:青少年手機使用與多工/張郁敏
第11 章 成癮或斜槓?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探討/韓義興
第12 章 陪伴我們的青春時光:青少年的戲劇觀看/林淑芳
第13 章 Z 世代的流量密碼:青少年的網路影音使用及參與行為/林芝璇
第14 章 What`s your game?青少年遊戲動機與行為/吳岱芸
第15 章 網路上的隱形殺手:青少年與網路霸凌/施琮仁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