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惠活動
系列書
更多
出版資訊
出版日期
2021-10-20
線上出版日期
2022-03-21
ISBN
9789865505677
EISBN
9789860784084(PDF)、9789865505967(EPUB)
分級
普級
語言
繁體中文
閱讀更多
簡介
★為什麼我們需要閱讀世界史?★
如果不了解歷史,我們便無法明白世界為什麼會成為現在這個模樣。
而如果不了解從過去到現在的世界,我們便難以打造更理想的未來世界。
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需要擁有全球化的視角與觀點。
新世代的公民,需要了解自身存在的世界如何形成。
「歷史」與我們現今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連結!
在108課綱社會領域歷史課程時數縮減的情況下,
本書適時提供了一個更為完整、全面的世界史圖像。
★誰說歷史很沉悶?★
【少年愛讀世界史】帶你穿越時空,看精采故事,成為有見識的世界公民!
好多有趣的歷史知識,透過這本書,你會一清二楚!
★為什麼我們接觸的世界史都是翻譯的?★
翻譯而來的世界史,無法充分符合在地的學習需求。
從本書開始,我們終於有「本土自製」、讓少年愛讀的世界史了!
★為什麼這部世界史最適合少年讀者閱讀?★
這套書所講述的時間,從遠古到現代;依時、依地,脈絡清楚。
所講述的範圍,涵蓋整個世界;而不是某一個地區、民族或國家。
講述的方式﹕不錯過重點,不過度簡化,不「略古詳今」。
是一部真正值得閱讀、可以深度學習、脈絡清晰、內容扎實的世界史。
讓我們有機會好好的認識人類文明的發展,
理解各個時代發生的大事,觀看不同地區的概況,
見識古往今來卓爾不凡的人物。
如此一來,我們的對世界的史識、史觀、視野,
便建構起來、豐富起來、厚實起來了。
【少年愛讀世界史】9(現代史I)
兩次世界大戰:三巨頭,巴黎和會是一場分贓大會?
本卷講述二十世紀前半段,兩次世界大戰都集中在這段期間。從一戰後的巴黎和會,到一九三○年代從美國延燒到歐洲的經濟大恐慌,接著極權政權興起、國際秩序惡化,造成了二戰爆發。
翻開這本書,你將讀到:
兩次世界大戰的起因與影響
晚清的改革與五四運動
美國經濟大恐慌與羅斯福新政
極權政治興起
【精采內容】
經過十九世紀「民族主義」及「民主政治」的洗禮,世界上、尤其在西方世界,各個強權崛起,對內擁有強大的民族向心力,而對外,列強之間又彼此簽定協議,紛紛組成各種軍事聯盟,形成進入二十世紀時,相當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萬一與其中一國發生衝突,有如「牽一髮動全身」,其他與之同盟的國家也會一起加入(或是被捲入)紛爭當中。如此一來,談和協商便愈來愈困難,當強國之間的對峙張力日益緊繃、張力達到最高點時,危險平衡終因一次摩擦被破壞,激烈的對抗一發不可收拾,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世界大戰竟然是由一樁暗殺事件引爆的?
從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開始,歐洲維持了近百年的和平,卻在1914到1918年間,幾乎整個歐陸都陷入一片絕望的戰火,所有國家發展全部停擺,可以說身處戰爭中的國家,失去了一切前進的動力,時間就像停滯一樣,被殘酷砲火無情的偷走了。
你可能會好奇,是怎麼樣的事件,才會引爆一場規模如此巨大、影響如此深遠的大戰?這需要從一樁兩國之間的暗殺事件說起。1914年6月,一名塞爾維亞的民族主義者,因為反對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提出,想要兼併塞爾維亞、將帝國擴展為三元帝國的主張,在塞拉耶佛暗殺了大公夫婦。事發後,兩國紛紛向各自的盟友尋求支援,奧匈帝國取得了德國的支持,俄國則表態將會支持塞爾維亞到底,更警告奧國,俄國還有法國這一個強大的靠山……於是,紛爭的規模愈來愈大,短短一個月後,所有談判全數破局,奧匈帝國正式向塞爾維亞宣戰,先前約定將一起加入戰線的國家也都加入了對戰,點燃一戰的序幕。
若在不同的時空背景,「塞拉耶佛事件」的衝突應僅限於兩國之間,但正因當時特殊的歷史發展,釀成了大戰的爆發。如要真正了解歷史的脈絡,僅以直接相關的事件來解釋是不夠的,往往需要考慮當時的背景。從十九世紀末起,歐洲列強因為高漲的帝國主義,不斷在競爭中合縱連橫,最終形成兩大軍事陣營,只要有任何小火花,皆有可能引發大規模的嚴重衝突。
■三巨頭,巴黎和會是一場分贓大會?
當一戰正式結束,對於戰勝的協約國陣營而言,正是到了「算帳」的時候。戰勝國在1918年舉行戰後和會,稱為「巴黎和會」,然而,參加會議的卻少了戰敗國?
這場只有戰勝國才能參加的會議,彌漫強烈報復的意味,其中最重要的任務是要完成對德國的制裁,也就是《凡爾賽條約》。條文內容被強國操縱的痕跡至為明顯,儼然就是一場由帝國主義列強,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贓大會」。主導會議的是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里蒙梭和美國總統威爾遜,又被稱為「三巨頭」,他們對於德國的「懲罰」,包括經濟制裁、軍事發展限制、領土與殖民地被瓜分等,無情的對待,就像希望德國從此一蹶不振,甚至連簽約地點都是刻意挑選的。條約最後在凡爾賽宮的鏡廳簽定,而這裡正是鐵血宰相俾斯麥主政時期、光榮成立德意志帝國的地方啊!
失去了領土與人口、經濟與國防受到限制,還須背負超過三百億美金賠款的德國,經歷巴黎和會的極盡羞辱之後,舉國人民的民族情感遭到重創,埋下怨恨。這場戰後和會,不但沒有找回歐洲過往的均勢平衡,還埋下了禍根。二十多年後,世界大戰再度爆發,規模比一戰更大、損失更加慘重。
■大清王朝因洋人挫敗,卻因為自己人覆亡
晚清在經歷列強的侵略之後,認知到學習西學的重要,由曾國藩等人主導了「自強運動」,卻無法達到實質的改變。由於清朝政體仍屬舊制,儘管有發展出部分的現代化設施,但也都限於表面,能夠真正大刀闊斧進行的改革還是不足,現代化的洋務運動始終沒有上軌道。
而就在日本與俄國為了爭奪領土而發生「日俄戰爭」,且最後由島國日本打敗了俄帝國後,對清朝的改革派來說,這正是證明立憲優於帝制的最有力證據!唯有淘汰長久以來僵化的體制,學習西方國家制立憲法、採代議制,清朝才得以發展國力與西方列強抗衡、才有未來。
不過,儘管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代表,與當時在位的光緒皇帝,一起推動了「戊戌變法」,卻仍無法脫離實權者慈禧太后的控制,最後舊制的既得利益者起身推翻了改革,變法僅進行了103天便告終,被稱為「百日維新」。
無法及時進入現代化的清朝,最終在時代的洪流中被推翻,革命者於1911年成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而大清帝國在經過兩百多年的興衰迭起後,正式落幕。
■美國經濟大恐慌與羅斯福總統的新政
當長達四年的一戰結束,歐洲各國除了進行「復員」、重建家園外,也因為戰時禁令解除,社會普遍充斥著一種愉悅放縱的氣氛,這也為西歐帶來一種繁榮的景象,各國的工業生產逐漸回復到戰前水準。不過比起歐洲,這時在經濟發展最搶眼的,莫過於美國。
沒有直接參加一戰的美國,不但國土在戰時沒有受到波及,保全了國內的生產力,更因為出借大量資金給歐洲各國,戰後直接躍升世界最大的債權國。此外,美國在戰時的工商業發展非常繁榮,這樣的榮景一直延續到了戰後。1920年代的美國社會,猶如小說《大亨小傳》所描述的夢幻且充滿希望,人民享有高水準的文化與經濟生活,股市做為投資未來的信心指標,在這個時期也不斷膨脹,景氣一片美好,被形容為「一個紙醉金迷、追求享樂的黃金時代」。
然而,建立在投機心理上的股市,在1929年的某個星期五突然崩潰,許多人頓失所有積蓄,甚至選擇走上絕路。這天在歷史上稱為「黑色星期五」,象徵著往後數年,美國經濟大恐慌的開始。
失去了對未來發展的希望,在經濟蕭條、失業率不斷攀升的困境中,羅斯福總統上任了。自1933至1939年,他實施了一連串振興與福利政策,以兩階段進行救濟復興與社會安全的措施,統稱為「新政」。政府將大企業歸至管轄之下,並保障一般民眾的利益,藉此改革體質不良的金融制度,帶領美國經濟漸漸回到正軌,走出大蕭條的陰霾。
★好多有趣的歷史知識,透過這本書,你就會一清二楚!★
★不讀不知道!原來極權法西斯主義會興起,與經濟大恐慌有關係!★
想要了解這些奇妙的歷史,就讓本書為你細細解說。
如果不了解歷史,我們便無法明白世界為什麼會成為現在這個模樣。
而如果不了解從過去到現在的世界,我們便難以打造更理想的未來世界。
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需要擁有全球化的視角與觀點。
新世代的公民,需要了解自身存在的世界如何形成。
「歷史」與我們現今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連結!
在108課綱社會領域歷史課程時數縮減的情況下,
本書適時提供了一個更為完整、全面的世界史圖像。
★誰說歷史很沉悶?★
【少年愛讀世界史】帶你穿越時空,看精采故事,成為有見識的世界公民!
好多有趣的歷史知識,透過這本書,你會一清二楚!
★為什麼我們接觸的世界史都是翻譯的?★
翻譯而來的世界史,無法充分符合在地的學習需求。
從本書開始,我們終於有「本土自製」、讓少年愛讀的世界史了!
★為什麼這部世界史最適合少年讀者閱讀?★
這套書所講述的時間,從遠古到現代;依時、依地,脈絡清楚。
所講述的範圍,涵蓋整個世界;而不是某一個地區、民族或國家。
講述的方式﹕不錯過重點,不過度簡化,不「略古詳今」。
是一部真正值得閱讀、可以深度學習、脈絡清晰、內容扎實的世界史。
讓我們有機會好好的認識人類文明的發展,
理解各個時代發生的大事,觀看不同地區的概況,
見識古往今來卓爾不凡的人物。
如此一來,我們的對世界的史識、史觀、視野,
便建構起來、豐富起來、厚實起來了。
【少年愛讀世界史】9(現代史I)
兩次世界大戰:三巨頭,巴黎和會是一場分贓大會?
本卷講述二十世紀前半段,兩次世界大戰都集中在這段期間。從一戰後的巴黎和會,到一九三○年代從美國延燒到歐洲的經濟大恐慌,接著極權政權興起、國際秩序惡化,造成了二戰爆發。
翻開這本書,你將讀到:
兩次世界大戰的起因與影響
晚清的改革與五四運動
美國經濟大恐慌與羅斯福新政
極權政治興起
【精采內容】
經過十九世紀「民族主義」及「民主政治」的洗禮,世界上、尤其在西方世界,各個強權崛起,對內擁有強大的民族向心力,而對外,列強之間又彼此簽定協議,紛紛組成各種軍事聯盟,形成進入二十世紀時,相當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萬一與其中一國發生衝突,有如「牽一髮動全身」,其他與之同盟的國家也會一起加入(或是被捲入)紛爭當中。如此一來,談和協商便愈來愈困難,當強國之間的對峙張力日益緊繃、張力達到最高點時,危險平衡終因一次摩擦被破壞,激烈的對抗一發不可收拾,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世界大戰竟然是由一樁暗殺事件引爆的?
從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開始,歐洲維持了近百年的和平,卻在1914到1918年間,幾乎整個歐陸都陷入一片絕望的戰火,所有國家發展全部停擺,可以說身處戰爭中的國家,失去了一切前進的動力,時間就像停滯一樣,被殘酷砲火無情的偷走了。
你可能會好奇,是怎麼樣的事件,才會引爆一場規模如此巨大、影響如此深遠的大戰?這需要從一樁兩國之間的暗殺事件說起。1914年6月,一名塞爾維亞的民族主義者,因為反對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提出,想要兼併塞爾維亞、將帝國擴展為三元帝國的主張,在塞拉耶佛暗殺了大公夫婦。事發後,兩國紛紛向各自的盟友尋求支援,奧匈帝國取得了德國的支持,俄國則表態將會支持塞爾維亞到底,更警告奧國,俄國還有法國這一個強大的靠山……於是,紛爭的規模愈來愈大,短短一個月後,所有談判全數破局,奧匈帝國正式向塞爾維亞宣戰,先前約定將一起加入戰線的國家也都加入了對戰,點燃一戰的序幕。
若在不同的時空背景,「塞拉耶佛事件」的衝突應僅限於兩國之間,但正因當時特殊的歷史發展,釀成了大戰的爆發。如要真正了解歷史的脈絡,僅以直接相關的事件來解釋是不夠的,往往需要考慮當時的背景。從十九世紀末起,歐洲列強因為高漲的帝國主義,不斷在競爭中合縱連橫,最終形成兩大軍事陣營,只要有任何小火花,皆有可能引發大規模的嚴重衝突。
■三巨頭,巴黎和會是一場分贓大會?
當一戰正式結束,對於戰勝的協約國陣營而言,正是到了「算帳」的時候。戰勝國在1918年舉行戰後和會,稱為「巴黎和會」,然而,參加會議的卻少了戰敗國?
這場只有戰勝國才能參加的會議,彌漫強烈報復的意味,其中最重要的任務是要完成對德國的制裁,也就是《凡爾賽條約》。條文內容被強國操縱的痕跡至為明顯,儼然就是一場由帝國主義列強,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贓大會」。主導會議的是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里蒙梭和美國總統威爾遜,又被稱為「三巨頭」,他們對於德國的「懲罰」,包括經濟制裁、軍事發展限制、領土與殖民地被瓜分等,無情的對待,就像希望德國從此一蹶不振,甚至連簽約地點都是刻意挑選的。條約最後在凡爾賽宮的鏡廳簽定,而這裡正是鐵血宰相俾斯麥主政時期、光榮成立德意志帝國的地方啊!
失去了領土與人口、經濟與國防受到限制,還須背負超過三百億美金賠款的德國,經歷巴黎和會的極盡羞辱之後,舉國人民的民族情感遭到重創,埋下怨恨。這場戰後和會,不但沒有找回歐洲過往的均勢平衡,還埋下了禍根。二十多年後,世界大戰再度爆發,規模比一戰更大、損失更加慘重。
■大清王朝因洋人挫敗,卻因為自己人覆亡
晚清在經歷列強的侵略之後,認知到學習西學的重要,由曾國藩等人主導了「自強運動」,卻無法達到實質的改變。由於清朝政體仍屬舊制,儘管有發展出部分的現代化設施,但也都限於表面,能夠真正大刀闊斧進行的改革還是不足,現代化的洋務運動始終沒有上軌道。
而就在日本與俄國為了爭奪領土而發生「日俄戰爭」,且最後由島國日本打敗了俄帝國後,對清朝的改革派來說,這正是證明立憲優於帝制的最有力證據!唯有淘汰長久以來僵化的體制,學習西方國家制立憲法、採代議制,清朝才得以發展國力與西方列強抗衡、才有未來。
不過,儘管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代表,與當時在位的光緒皇帝,一起推動了「戊戌變法」,卻仍無法脫離實權者慈禧太后的控制,最後舊制的既得利益者起身推翻了改革,變法僅進行了103天便告終,被稱為「百日維新」。
無法及時進入現代化的清朝,最終在時代的洪流中被推翻,革命者於1911年成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而大清帝國在經過兩百多年的興衰迭起後,正式落幕。
■美國經濟大恐慌與羅斯福總統的新政
當長達四年的一戰結束,歐洲各國除了進行「復員」、重建家園外,也因為戰時禁令解除,社會普遍充斥著一種愉悅放縱的氣氛,這也為西歐帶來一種繁榮的景象,各國的工業生產逐漸回復到戰前水準。不過比起歐洲,這時在經濟發展最搶眼的,莫過於美國。
沒有直接參加一戰的美國,不但國土在戰時沒有受到波及,保全了國內的生產力,更因為出借大量資金給歐洲各國,戰後直接躍升世界最大的債權國。此外,美國在戰時的工商業發展非常繁榮,這樣的榮景一直延續到了戰後。1920年代的美國社會,猶如小說《大亨小傳》所描述的夢幻且充滿希望,人民享有高水準的文化與經濟生活,股市做為投資未來的信心指標,在這個時期也不斷膨脹,景氣一片美好,被形容為「一個紙醉金迷、追求享樂的黃金時代」。
然而,建立在投機心理上的股市,在1929年的某個星期五突然崩潰,許多人頓失所有積蓄,甚至選擇走上絕路。這天在歷史上稱為「黑色星期五」,象徵著往後數年,美國經濟大恐慌的開始。
失去了對未來發展的希望,在經濟蕭條、失業率不斷攀升的困境中,羅斯福總統上任了。自1933至1939年,他實施了一連串振興與福利政策,以兩階段進行救濟復興與社會安全的措施,統稱為「新政」。政府將大企業歸至管轄之下,並保障一般民眾的利益,藉此改革體質不良的金融制度,帶領美國經濟漸漸回到正軌,走出大蕭條的陰霾。
★好多有趣的歷史知識,透過這本書,你就會一清二楚!★
★不讀不知道!原來極權法西斯主義會興起,與經濟大恐慌有關係!★
想要了解這些奇妙的歷史,就讓本書為你細細解說。
閱讀更多
作者
管家琪
臺灣當代最會對青少年說故事的作家之一。1960年出生於臺灣臺北,祖籍江蘇鹽城。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任民生報記者,至今專職寫作已三十年,光是臺灣一地,就已出版創作、翻譯和改寫三百多冊作品,另外在香港、馬來西亞和中國大陸等地,也都有大量的作品出版。作品曾多次得獎,並授權英文、日文、德文及韓文等版本出版,並入選兩岸三地以及新加坡的語文教材。
臺灣當代最會對青少年說故事的作家之一。1960年出生於臺灣臺北,祖籍江蘇鹽城。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任民生報記者,至今專職寫作已三十年,光是臺灣一地,就已出版創作、翻譯和改寫三百多冊作品,另外在香港、馬來西亞和中國大陸等地,也都有大量的作品出版。作品曾多次得獎,並授權英文、日文、德文及韓文等版本出版,並入選兩岸三地以及新加坡的語文教材。
閱讀更多
目錄
拉頁
本卷地圖與年表
歷史教室&知識競技場
總序 為什麼我們要讀世界史?
第一章 動蕩的新紀元初期
1. 世紀之交的歐洲
2. 晚清的改革與革命
3. 多重危機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4. 巴黎和會與國際新秩序
5. 中國的啟蒙運動:五四新文化運動
第二章 中、俄新時代
1.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2. 俄國的革命與內戰
3. 蘇聯的早期發展
第三章 經濟大恐慌
1. 一九二○年代的歐洲
2. 美國經濟大恐慌與羅斯福新政
3. 歐洲經濟大恐慌及影響
第四章 風雨欲來
1. 極權政治的興起
2. 西班牙內戰與人民陣線
第五章 烽火連天
1. 國際秩序的惡化
2.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過
後記 背後的故事
參考書目
專有名詞中英對照
本卷地圖與年表
歷史教室&知識競技場
總序 為什麼我們要讀世界史?
第一章 動蕩的新紀元初期
1. 世紀之交的歐洲
2. 晚清的改革與革命
3. 多重危機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4. 巴黎和會與國際新秩序
5. 中國的啟蒙運動:五四新文化運動
第二章 中、俄新時代
1.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2. 俄國的革命與內戰
3. 蘇聯的早期發展
第三章 經濟大恐慌
1. 一九二○年代的歐洲
2. 美國經濟大恐慌與羅斯福新政
3. 歐洲經濟大恐慌及影響
第四章 風雨欲來
1. 極權政治的興起
2. 西班牙內戰與人民陣線
第五章 烽火連天
1. 國際秩序的惡化
2.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過
後記 背後的故事
參考書目
專有名詞中英對照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