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惠活動
-
現 折賞書好時節,單本88折
-
現 折賞書好時節,兩本以上85折
-
現 折udn好書日 每月25~26號 會員結帳享82折
系列書
更多
出版資訊
出版日期
2018-04-12
線上出版日期
2018-04-17
ISBN
9789869609418
EISBN
分級
限制級,未滿 18 歲請勿購買
語言
繁體中文
閱讀更多
簡介
※ 此電子書內容分級為限制級,未滿 18 歲者請勿購買。
「罪孽吸引著我,讓我如饑似渴地欲求著更為罪惡的東西。」
精液、尿液、血液,淋漓四濺
無法以「情色」解釋的狂暴之作!
▲超越《情色論》,大師喬治.巴塔耶最前衛小說
▲讓羅蘭.巴特、傅柯痙攣顫慄的閱讀體驗
「眼睛無法再承受太陽、性交、屍體與黑暗。」
在屍體旁、在汙穢的茅房、在教堂的懺悔室,在女孩的母親面前……輕狂無畏的少男少女,如獵犬般嗅出藏於肉體深處的欲望,搬演一場場失控春宮。當性愛遊戲變成殺意慶典,他們將迎接著何種結局?
「神父,我還沒有懺悔最可怕的罪行。」幾秒鐘的沉默。「最可怕的罪行就是我在和你說話的時候手淫。」又是幾秒鐘的竊竊私語,最後幾乎是喊出來了:「如果你不相信,我可以給你看。」
窗外是無以為繼的風景/每一種孤獨皆完好如初。
反覆推敲,臨摹困難百味,
以詩意對諸多無解的生命難題點頭示好。
二十年過去,達瑞的首部詩集。
「或許根本問題不在於年紀。當我們面對某種落失、寂寥以及不可得(固然每個人耐受程度有異但總有那刻),時間就不會站在自己這邊,顯得冰冷而快速,難以招架。」
詩集內存有各種自我實踐的方式。面對時間與記憶,我們分別以困難的姿勢標記自己的存在:夜班後重複前往的麵攤、一些銘記卻只能眼看滅逝的時日、幾件褪色衣衫、幾冊未能歸還的書……
日常之中,失去與獲得並行,生活一步一步,永遠有反向經過周身的塵世萬物,既是前進,亦為億萬種離去。
詩集裡堆疊的困難種種,如濃厚之霧,漸次滲透字句裡的某事某處,比例尺千萬分之一的城市縮影上,錯落著一比一等傷等重的愛恨孤寂,時間之蟲悉悉簌簌,每一脫口而出的韻字皆為一種人世轉折,情感的迂迴婉轉,困難之證明。
時間又瘦了
一如曾所在意之事,
相繼成為了浪的留白
不想說的不再想說的……
閱讀更多
作者
喬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 1897-1962)
「我不是哲學家,而是聖人,或者是瘋子。」
法國哲學家與文學家,被視為解構主義、後現代主義等思潮的先驅。對「二戰」後的法國思想界影響甚深,激發了傅柯、德希達、羅蘭.巴特等哲學家,傅柯稱其為「我們這世紀最重要的作家」。
在「一戰」期間,巴塔耶信仰天主教,是虔誠的信徒,還曾立志成為神職人員。但他後來陷入信仰危機,遂拋棄天主教信仰,開始過起與天主教徒截然不同的生活。一九二八年以筆名洛德.奧歇(Lord Auch)推出小說《眼睛的故事》,後以《情色論》廣為人知。他的作品被認為大膽揭露人性的深層欲望,前衛的概念至今仍犀利無比,在讀者腦內植入最切膚的顫慄體驗。
「身體的內部是如此深幽,與從中發出的吶喊相比,虔誠的呼喊只不過是牙牙學語。」
「我不是哲學家,而是聖人,或者是瘋子。」
法國哲學家與文學家,被視為解構主義、後現代主義等思潮的先驅。對「二戰」後的法國思想界影響甚深,激發了傅柯、德希達、羅蘭.巴特等哲學家,傅柯稱其為「我們這世紀最重要的作家」。
在「一戰」期間,巴塔耶信仰天主教,是虔誠的信徒,還曾立志成為神職人員。但他後來陷入信仰危機,遂拋棄天主教信仰,開始過起與天主教徒截然不同的生活。一九二八年以筆名洛德.奧歇(Lord Auch)推出小說《眼睛的故事》,後以《情色論》廣為人知。他的作品被認為大膽揭露人性的深層欲望,前衛的概念至今仍犀利無比,在讀者腦內植入最切膚的顫慄體驗。
「身體的內部是如此深幽,與從中發出的吶喊相比,虔誠的呼喊只不過是牙牙學語。」
閱讀更多
目錄
第一部分:故事
貓的眼睛
諾曼第衣櫃
瑪塞爾的氣味
太陽黑子
血流
西蒙娜
瑪塞爾
女屍睜開的眼睛
淫獸
格拉內羅的眼睛
塞維利亞的陽光下
西蒙娜的懺悔和埃德蒙德先生的彌撒
蒼蠅的腿
第二部分:巧合
《眼睛的故事》續篇提綱
導讀 巴塔耶的自我啟蒙之書 作家 朱嘉漢
導讀 來自尿道的消息 作家 張亦絢
導讀 跟巴塔耶「撿屍,撿詩」—在二十一世紀閱讀《眼睛的故事》 《同志文學史》作者、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紀大偉
賞析 狂歡與汙穢,色情和死亡 —論巴塔耶《眼睛的故事》中的越界思想 作家 張生
貓的眼睛
諾曼第衣櫃
瑪塞爾的氣味
太陽黑子
血流
西蒙娜
瑪塞爾
女屍睜開的眼睛
淫獸
格拉內羅的眼睛
塞維利亞的陽光下
西蒙娜的懺悔和埃德蒙德先生的彌撒
蒼蠅的腿
第二部分:巧合
《眼睛的故事》續篇提綱
導讀 巴塔耶的自我啟蒙之書 作家 朱嘉漢
導讀 來自尿道的消息 作家 張亦絢
導讀 跟巴塔耶「撿屍,撿詩」—在二十一世紀閱讀《眼睛的故事》 《同志文學史》作者、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紀大偉
賞析 狂歡與汙穢,色情和死亡 —論巴塔耶《眼睛的故事》中的越界思想 作家 張生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