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易經解佛家經典:心經、金剛經、六祖壇經、維摩詰經(套書)
組合商品內容
簡介
今日國際紛爭越演越烈,生態環境的污染破壞日益嚴重,造成全球暖化災難不斷,真正的緣由還是因為人心不淨。若能透過佛法層層突破的妙智慧,助人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必對當今世道大有助益。
劉君祖學易四十年,擅長將深奧難解的易理,以生活化的實例佐證,近年更以易經為根柢,遍及群經和佛經。無論篇幅長短,悟理難易,一概以易理易數融通互證。也由此先證不同經典,殊途同歸,而可確立生命主體,應天行道。
在《從易經解佛家經典:心經、金剛經、六祖壇經、維摩詰經》叢書中,劉君祖開創了一種以易解佛的路徑,透過《易經》解釋《心經》、《金剛經》、《六祖壇經》、《維摩詰經》佛教重要經典。以易梳佛,彼此互證,一切法皆是佛法,皆是易法,儒法道法亦復如是。
● 《從易經解心經》
以《易經》解析《心經》,佛易會通,開創了一種以易解佛的特殊路徑。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僅有兩百六十個字,但含義廣博精深,大乘佛法的精要統統都濃縮在其中。「般若波羅蜜多心」是這部經的總名稱,意思是教人依照「般若」妙法修行,便可度脫煩惱的生死苦海,達到究竟安樂的涅槃彼岸。
《心經》的緣起,地點在靈鷲山中部,當時觀自在菩薩正在觀修般若波羅蜜多,而照見五蘊皆自性空。這部經是舍利子與觀自在菩薩有關空性的問答。一般佛經都記載佛說,《心經》卻是觀音菩薩擔綱說法,將大乘佛法的究竟真諦闡述無遺,且能以最少的篇幅,以簡馭繁、化繁為簡,把這些最深刻、最具深厚含蘊的義理講出來,這種成就真是不可思議。
劉君祖學易四十年,擅長將深奧難解的易理,以生活化的實例佐證,近年更以易經為根柢,遍及群經和佛經。在他品讀過的經典中,大概只有《易經・雜卦傳》堪與比擬,文字很精簡,二三個字就蘊藏無盡的密碼。本書以《易經》的義理來解析《心經》,佛易會通,開創了一種以易解佛的路徑。
今日國際紛爭越演越烈,生態環境的污染破壞日益嚴重,造成全球暖化災難不斷,真正的緣由還是因為人心不淨。劉君祖新解《心經》,希望對於學者能有幫助,對於世道有所補益。
● 《從易經解金剛經》
《金剛經》是佛經第一經,《易經》則是華夏第一經,兩個第一的經典如何對話?
劉君祖以易參佛、佛易參證,借用易占,用天算,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
《金剛經》是大乘佛教重要經典之一,也是出家或在家佛教徒經常持誦與抄寫的佛經。它是釋迦牟尼在世時與須菩提等弟子的對話,傳入中土之後,以鳩摩羅什的譯本最為通行,整部經五千多字,通篇討論的是空性智慧,因為漢譯佛典都是飽學之士,文句不但美而且別具深意。
劉君祖學易四十餘年,擅長將深奧難解的易理,結合時事和生活化的實例佐證,近年更以易經為根柢,遍及群經和佛經。劉君祖以易參佛、佛易參證的講經計畫,最先講的就是金剛經,因為它不繞遠路,直指本心,還可以消業力。很多人認為《金剛經》是佛經第一經,《易經》則是華夏第一經,兩個第一的經典如何對話?這也是本書最特別的地方。劉君祖還借用易占,用天算,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有趣的是,曾有學生占卦問《金剛經》說甚麼?《易經》給的答案是〈震卦〉第四爻,爻變是〈復卦〉,只用「震遂泥」三個字,就涵蓋了金剛經的主旨,就是「剝極而復」,就是將層層假象通通都給剝光,自然就會明白了。而劉君祖在講經計畫之前,誠心以易占問各經的主旨,《金剛經》是復卦初爻,爻辭:「不遠復,無祇悔,元吉。」妙的是伏羲老祖還能因材施教,給的答案既簡單又直接,就是〈復卦〉第一爻。顯然老師智慧比較高,不必講遂泥,省卻了中間的過程。或許有讀者會問:若是大家同時占卦呢﹖劉君祖說《易經》都能回答的井井有條,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真是不可思議。
《金剛經》有別於其他佛教經典的地方是,既沒神通,也不放光,更沒有大到匪夷所思的佛像出現,不僅融入平實自然的生活,還要我們既不著有也不著空。《金剛經》掃除一切執著,隨說隨掃,了無罣礙。須菩提也代替大家提出許多重要的問題,像「布施功德」,「應云何住」和「應無所住」的差別等等。
上經離相,下經離念。《金剛經》的上半段很多否定句,一切皆無,一切皆空。進入下半段,師生之間的問答,則是正面的肯定,一切皆是,一切皆有,最後都不執著,把所有的見地都掃乾淨。《金剛經》的般若智慧之所以難懂、難行、難修,是因為它超越世俗凡情太多,「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不要我們產生執著罣礙依賴的心,空有兩不住,此岸就是彼岸。
劉君祖雖是理工背景,但有一代鴻儒毓鋆老師的薰陶,象、數、理三全,在當代是特別難得的。他講解深奧的《易經》和《金剛經》,十分生活化,深入淺出易懂,而且具足了現代嚴密的邏輯思考與先進的科學知識,對於現代知識菁英更具有四兩撥千斤的說服力。
● 《從易經解六祖壇經》
《易經》為生生法,從生生看去,萬法皆生。
《六祖壇經》是無生法,從無生看去,了達諸法。
劉君祖嫻熟易經、通曉壇經,意到筆隨,觸處生機。
佛教由印度傳入中國後發揚光大,萬千部佛經都來自印度,只有《六祖壇經》是中國人所作,因六祖惠能不識字所以是由弟子記錄下來編纂而成,就像《論語》一樣是語錄體。
《六祖壇經》共分十品。〈行由品〉:講述惠能由求法、得法以至講法的事蹟由來。〈般若品〉:惠能在法會上宣講佛法,認為一切智慧由自悟自性而生,是不假外求的般若智慧。〈疑問品〉:惠能回答聽者的種種疑問,駁斥許多世俗錯誤的認知。〈定慧品〉:講定慧一體,定慧雙修。〈坐禪品〉:惠能主張自見本性,對境不亂,才是真正坐禪的境界。〈懺悔品〉:講授無相懺悔,不拘形式。〈機緣品〉:敘述惠能接引一些學生的機遇與因緣。〈頓漸品〉:闡說禪宗頓悟與漸悟說的分歧,以及南北二宗間發生的相關事情。〈護法品〉:朝廷使者受命邀惠能進京接受供養,惠能婉拒並對使者講說禪門宗旨。〈付囑品〉:惠能去世前為弟子說法,以及過世後的種種情景。
《六祖壇經》還記載了爭奪祖師衣缽,五祖弘忍周密部署,秘傳衣缽後催促惠能南逃,往後十餘年,清淨佛門不斷上演買兇追殺之事。這種同門相殘在印度佛經中是看不到的。中國的政治智慧早熟,無所不用其極的政爭酷烈,諸子百家思想皆以經世致用為主,利之所在,弊亦隨之,這裡面很值得我們深思。
劉君祖嫻熟易經、了透壇經,意到筆隨,觸處生機。書中夾敘夾議,還借用易占卦象解析印證,旁徵博引,期能了解其中深意。以《易經》解析《心經》,佛易會通,開創了一種以易解佛的特殊路徑。
● 《從易經解維摩詰經》
劉君祖以深廣之《易經》解析《維摩詰經》,
借用易占卦象解析印證,旁徵博引,期能了解其中深意。
本書主角維摩詰是佛陀的在家弟子,身處紅塵俗世,卻精通大乘佛教義理,具有一般出家人所不能及的修為和見地,這部經主要闡示維摩詰所證之不可思議解脫法門,又稱《淨名經》、《無垢經》、《不可思議解脫法門經》。全書共十四品,三萬三千字,值得慢慢細心品讀。它的記述方式也很有意思,分幾個場景。第一幕從佛陀講經的芒果園開始,然後鏡頭轉到維摩詰的住所,因為維摩詰生病了,佛陀想派他親近的弟子前去探望,但舍利弗、目犍連、須菩提、迦葉、阿難、彌勒等卻都婉拒了。因為他們曾經在修行上被維摩詰糾正、駁倒過,最後智慧第一的文殊師利前去探病,兩大高手展開精彩的論辯,談及大乘佛法中極為殊聖高深的義理。最後探病的隊伍全部轉回第一品的現場,聆聽世尊做總結。
《維摩詰經》以居士說法,折服眾多羅漢乃至菩薩的情景,自古就很吸引文人雅士耽讀傳誦,他周旋於世間各處能夠圓融無礙的本事也令人艷羨。可以在汙泥中修蓮花道,又不必斬斷世俗生活,一直深受傳統文人的激賞。像唐代王維自號摩詰;白居易稱香山居士;蘇東坡詩詞中常出現天女散花的摩詰境界;玄奘法師西行求法,還特地去尋維摩詰臥病的斗室。
若照佛教說法,末法時期魔強法弱,披著佛皮魔骨的假貨太多,所以主要傳法的責任在居士,反而不是出家人。維摩詰不僅是位仁慈慷慨的慈善家也是亙古出名的大居士,能夠在出世與入世間圓通無礙。疫情持續,天災不斷,人心憂懼不安,身處迷離亂局,寰宇風雲變色,希望能夠修習維摩詰的本事從容應對,進而旋轉乾坤普濟眾生。
劉君祖延續以易參佛、易佛互證的觀點,以深廣之《易經》解析《維摩詰經》,還借用易占卦象解析印證,旁徵博引,期能了解其中深意。
劉君祖學易四十年,擅長將深奧難解的易理,以生活化的實例佐證,近年更以易經為根柢,遍及群經和佛經。無論篇幅長短,悟理難易,一概以易理易數融通互證。也由此先證不同經典,殊途同歸,而可確立生命主體,應天行道。
在《從易經解佛家經典:心經、金剛經、六祖壇經、維摩詰經》叢書中,劉君祖開創了一種以易解佛的路徑,透過《易經》解釋《心經》、《金剛經》、《六祖壇經》、《維摩詰經》佛教重要經典。以易梳佛,彼此互證,一切法皆是佛法,皆是易法,儒法道法亦復如是。
● 《從易經解心經》
以《易經》解析《心經》,佛易會通,開創了一種以易解佛的特殊路徑。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僅有兩百六十個字,但含義廣博精深,大乘佛法的精要統統都濃縮在其中。「般若波羅蜜多心」是這部經的總名稱,意思是教人依照「般若」妙法修行,便可度脫煩惱的生死苦海,達到究竟安樂的涅槃彼岸。
《心經》的緣起,地點在靈鷲山中部,當時觀自在菩薩正在觀修般若波羅蜜多,而照見五蘊皆自性空。這部經是舍利子與觀自在菩薩有關空性的問答。一般佛經都記載佛說,《心經》卻是觀音菩薩擔綱說法,將大乘佛法的究竟真諦闡述無遺,且能以最少的篇幅,以簡馭繁、化繁為簡,把這些最深刻、最具深厚含蘊的義理講出來,這種成就真是不可思議。
劉君祖學易四十年,擅長將深奧難解的易理,以生活化的實例佐證,近年更以易經為根柢,遍及群經和佛經。在他品讀過的經典中,大概只有《易經・雜卦傳》堪與比擬,文字很精簡,二三個字就蘊藏無盡的密碼。本書以《易經》的義理來解析《心經》,佛易會通,開創了一種以易解佛的路徑。
今日國際紛爭越演越烈,生態環境的污染破壞日益嚴重,造成全球暖化災難不斷,真正的緣由還是因為人心不淨。劉君祖新解《心經》,希望對於學者能有幫助,對於世道有所補益。
● 《從易經解金剛經》
《金剛經》是佛經第一經,《易經》則是華夏第一經,兩個第一的經典如何對話?
劉君祖以易參佛、佛易參證,借用易占,用天算,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
《金剛經》是大乘佛教重要經典之一,也是出家或在家佛教徒經常持誦與抄寫的佛經。它是釋迦牟尼在世時與須菩提等弟子的對話,傳入中土之後,以鳩摩羅什的譯本最為通行,整部經五千多字,通篇討論的是空性智慧,因為漢譯佛典都是飽學之士,文句不但美而且別具深意。
劉君祖學易四十餘年,擅長將深奧難解的易理,結合時事和生活化的實例佐證,近年更以易經為根柢,遍及群經和佛經。劉君祖以易參佛、佛易參證的講經計畫,最先講的就是金剛經,因為它不繞遠路,直指本心,還可以消業力。很多人認為《金剛經》是佛經第一經,《易經》則是華夏第一經,兩個第一的經典如何對話?這也是本書最特別的地方。劉君祖還借用易占,用天算,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有趣的是,曾有學生占卦問《金剛經》說甚麼?《易經》給的答案是〈震卦〉第四爻,爻變是〈復卦〉,只用「震遂泥」三個字,就涵蓋了金剛經的主旨,就是「剝極而復」,就是將層層假象通通都給剝光,自然就會明白了。而劉君祖在講經計畫之前,誠心以易占問各經的主旨,《金剛經》是復卦初爻,爻辭:「不遠復,無祇悔,元吉。」妙的是伏羲老祖還能因材施教,給的答案既簡單又直接,就是〈復卦〉第一爻。顯然老師智慧比較高,不必講遂泥,省卻了中間的過程。或許有讀者會問:若是大家同時占卦呢﹖劉君祖說《易經》都能回答的井井有條,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真是不可思議。
《金剛經》有別於其他佛教經典的地方是,既沒神通,也不放光,更沒有大到匪夷所思的佛像出現,不僅融入平實自然的生活,還要我們既不著有也不著空。《金剛經》掃除一切執著,隨說隨掃,了無罣礙。須菩提也代替大家提出許多重要的問題,像「布施功德」,「應云何住」和「應無所住」的差別等等。
上經離相,下經離念。《金剛經》的上半段很多否定句,一切皆無,一切皆空。進入下半段,師生之間的問答,則是正面的肯定,一切皆是,一切皆有,最後都不執著,把所有的見地都掃乾淨。《金剛經》的般若智慧之所以難懂、難行、難修,是因為它超越世俗凡情太多,「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不要我們產生執著罣礙依賴的心,空有兩不住,此岸就是彼岸。
劉君祖雖是理工背景,但有一代鴻儒毓鋆老師的薰陶,象、數、理三全,在當代是特別難得的。他講解深奧的《易經》和《金剛經》,十分生活化,深入淺出易懂,而且具足了現代嚴密的邏輯思考與先進的科學知識,對於現代知識菁英更具有四兩撥千斤的說服力。
● 《從易經解六祖壇經》
《易經》為生生法,從生生看去,萬法皆生。
《六祖壇經》是無生法,從無生看去,了達諸法。
劉君祖嫻熟易經、通曉壇經,意到筆隨,觸處生機。
佛教由印度傳入中國後發揚光大,萬千部佛經都來自印度,只有《六祖壇經》是中國人所作,因六祖惠能不識字所以是由弟子記錄下來編纂而成,就像《論語》一樣是語錄體。
《六祖壇經》共分十品。〈行由品〉:講述惠能由求法、得法以至講法的事蹟由來。〈般若品〉:惠能在法會上宣講佛法,認為一切智慧由自悟自性而生,是不假外求的般若智慧。〈疑問品〉:惠能回答聽者的種種疑問,駁斥許多世俗錯誤的認知。〈定慧品〉:講定慧一體,定慧雙修。〈坐禪品〉:惠能主張自見本性,對境不亂,才是真正坐禪的境界。〈懺悔品〉:講授無相懺悔,不拘形式。〈機緣品〉:敘述惠能接引一些學生的機遇與因緣。〈頓漸品〉:闡說禪宗頓悟與漸悟說的分歧,以及南北二宗間發生的相關事情。〈護法品〉:朝廷使者受命邀惠能進京接受供養,惠能婉拒並對使者講說禪門宗旨。〈付囑品〉:惠能去世前為弟子說法,以及過世後的種種情景。
《六祖壇經》還記載了爭奪祖師衣缽,五祖弘忍周密部署,秘傳衣缽後催促惠能南逃,往後十餘年,清淨佛門不斷上演買兇追殺之事。這種同門相殘在印度佛經中是看不到的。中國的政治智慧早熟,無所不用其極的政爭酷烈,諸子百家思想皆以經世致用為主,利之所在,弊亦隨之,這裡面很值得我們深思。
劉君祖嫻熟易經、了透壇經,意到筆隨,觸處生機。書中夾敘夾議,還借用易占卦象解析印證,旁徵博引,期能了解其中深意。以《易經》解析《心經》,佛易會通,開創了一種以易解佛的特殊路徑。
● 《從易經解維摩詰經》
劉君祖以深廣之《易經》解析《維摩詰經》,
借用易占卦象解析印證,旁徵博引,期能了解其中深意。
本書主角維摩詰是佛陀的在家弟子,身處紅塵俗世,卻精通大乘佛教義理,具有一般出家人所不能及的修為和見地,這部經主要闡示維摩詰所證之不可思議解脫法門,又稱《淨名經》、《無垢經》、《不可思議解脫法門經》。全書共十四品,三萬三千字,值得慢慢細心品讀。它的記述方式也很有意思,分幾個場景。第一幕從佛陀講經的芒果園開始,然後鏡頭轉到維摩詰的住所,因為維摩詰生病了,佛陀想派他親近的弟子前去探望,但舍利弗、目犍連、須菩提、迦葉、阿難、彌勒等卻都婉拒了。因為他們曾經在修行上被維摩詰糾正、駁倒過,最後智慧第一的文殊師利前去探病,兩大高手展開精彩的論辯,談及大乘佛法中極為殊聖高深的義理。最後探病的隊伍全部轉回第一品的現場,聆聽世尊做總結。
《維摩詰經》以居士說法,折服眾多羅漢乃至菩薩的情景,自古就很吸引文人雅士耽讀傳誦,他周旋於世間各處能夠圓融無礙的本事也令人艷羨。可以在汙泥中修蓮花道,又不必斬斷世俗生活,一直深受傳統文人的激賞。像唐代王維自號摩詰;白居易稱香山居士;蘇東坡詩詞中常出現天女散花的摩詰境界;玄奘法師西行求法,還特地去尋維摩詰臥病的斗室。
若照佛教說法,末法時期魔強法弱,披著佛皮魔骨的假貨太多,所以主要傳法的責任在居士,反而不是出家人。維摩詰不僅是位仁慈慷慨的慈善家也是亙古出名的大居士,能夠在出世與入世間圓通無礙。疫情持續,天災不斷,人心憂懼不安,身處迷離亂局,寰宇風雲變色,希望能夠修習維摩詰的本事從容應對,進而旋轉乾坤普濟眾生。
劉君祖延續以易參佛、易佛互證的觀點,以深廣之《易經》解析《維摩詰經》,還借用易占卦象解析印證,旁徵博引,期能了解其中深意。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