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 琅琅悅讀

活動專區 改編動畫的人氣漫畫《舞伎家的料理人》5、6集上市 賞書好時節,電子書85折起 《感謝人生》新書上市


取消 確認

疼痛先醫腦:慢性疼痛是大腦的壞習慣

疼痛先醫腦:慢性疼痛是大腦的壞習慣

集  數
31集
總 長 度
6 小時4 分鐘27 秒
分  類
健康養生
上 架 日
2025/02/18
王偉全
主講人 - 王偉全
超全能診所醫療院長
NT$ 400
NT$ 400
加入購物車
注意事項:
購買後欲收聽,請下載 一刻鯨選App 享受更完整地收聽體驗(如:看文稿、下載音頻於離線播放)。網站僅提供試聽與購買。
音頻列表
課程簡介
  • 01重新連結大腦與肌肉

    13:08
  • 02疼痛時軟硬體都要處理

    07:43
  • 03病毒、細菌也跟疼痛有關?!

    21:36
  • 04談疲勞、性荷爾蒙與疼痛

    16:48
  • 05黴菌毒素全面入侵:疼痛、疲勞、鼻竇、抖動

    08:51
  • 06有聲書增訂導言

    試聽
    06:56
  • 07諸神黃昏「大腦神經發炎」

    09:17
  • 08為什麼吃消炎藥、打針沒用?

    09:43
  • 09疼痛不會好,單單只是結構問題嗎?

    09:42
  • 10善用大腦的下水道:膠淋巴排毒系統

    03:04
  • 11為什麼疼痛要治療大腦?

    試聽
    15:32
  • 12肥大細胞活化症候群

    11:15
  • 13只要我的大腦長這樣,就不可能會痛!

    15:18
  • 14深層核心如何檢測?

    10:08
  • 15順應生物鐘,晝夜節律,讓疼痛入睡

    09:43
  • 16睡眠多夢內分泌之王,褪黑激素不只是助眠

    10:33
  • 17疼痛儲藏在自律神經裡

    10:33
  • 18自律神經之王,後疫情時代健康的鑰匙

    05:46
  • 19迷人的疼痛中樞:島葉、前扣帶迴

    04:40
  • 20醫學實證讓疼痛永遠不會好的情緒有哪些?

    23:50
  • 21微生物能量學眼中的自律神經

    10:47
  • 22釋放壓力,恐懼中樞:杏仁核

    20:27
  • 23急慢性過敏原與疼痛同源

    12:06
  • 24等價理論:病原體、毒素、未解情緒

    13:04
  • 25用肌肉重組大腦

    試聽
    20:08
  • 26久病不癒的四大根因

    15:24
  • 27關閉疼痛基因COMT,提高甲基力

    06:39
  • 28安撫「腦中的惡魔」:預設模式網路

    05:51
  • 29荊棘之冠治療腦霧有奇效

    08:44
  • 30覺察慢性疼痛帶給你的好處:次級獲益

    07:19
  • 31整合醫學帶給我和病人的價值

    19:52

時報出版

  • 為什麼身體慢性疼痛要治療大腦?
  • 「要病灶好了,我才不會痛」是個錯誤的可怕迷思!

復健疼痛雙專科醫師,教你運用肌肉、營養、情緒,透過神經可塑性,治癒大腦,戰勝疼痛!

由王偉全醫師解釋疼痛機轉、清楚分類原發痛與代償痛,改變腦對動作的恐懼、從深層核心釋放代償,從多面向介入處理中樞敏感化的問題,你疼痛也可以被有效控制!有聲書特別收錄最新的疼痛調控核心的分享。

  • 重塑大腦,戰勝慢性疼痛的4M終極配方!
  • Motor Control:用肌肉重組大腦
  • MCAS:用排毒療程翻新大腦
  • Model Your Brain:覺察情緒,用冥想改善疼痛
  • Move On:追求動態平衡,穩定就是生存

或許你感覺是「某個部位疼痛」,但一直處理局部,不是沒用,就是不斷復發,這是因為大腦沒處理永遠不會好!眾多研究證實,慢性疼痛影響到大腦!問題出在哪?要如何處理?王偉全醫師為你詳盡剖析。

本有聲書節錄《疼痛先醫腦:慢性疼痛是大腦的壞習慣》一書的精華內容。


剪輯工程:王奕久

分集內容

01:有聲書增訂導言

  • 在《疼痛先醫腦》出版後,不僅獲得了廣大讀者的共鳴,也在慢性疼痛患者社群中掀起熱烈討論,更讓我欣慰的是,許多來自醫療界的朋友,包括醫師、治療師、營養師、教練及身心靈工作者,對這本書表現出濃厚興趣,並給予了許多寶貴的回饋。

02:為什麼疼痛要治療大腦?

  • 這本書的初心是臨床上太多為慢性所苦的病人,儘管再怎麼告訴他傷得不嚴重,與疼痛不成比例,這個痛可能有其他問題,但他還是不相信。

03:用肌肉重組大腦

  • 做疼痛治療的醫師,或許常有一種感覺:網球肘、足底筋膜炎、腰痛等問題,好治療的很好治療,難治療的異常難治療,甚至會拖好幾年!我認為原因就出在好治療的是原發痛,難治療的是代償痛。

04:重新連結大腦與肌肉

  • 我常稱神經肌肉控制為「看不見的結構」,「腦和肌肉之間」的連結是軟體,相對於骨骼、肌肉、筋膜、肌腱、韌帶是看得見的硬體。

05:深層核心如何檢測?

  • 首先你要試著找出自己的弱連結,分為站姿、坐姿、躺姿的肌力測試,需要2人一起進行,分別是病人和協助施力測試的人。

06:疼痛不會好,單單只是結構問題嗎?

  • 所有慢性疼痛都不是單單只是結構問題!只是比例的問題。要怎麼知道你的痛主因是不是結構呢?

07:疼痛時軟硬體都要處理

  • 局部問題不需要處理嗎?當然要啊!就像我一開始說的「硬體、軟體」比喻一樣,局部問題是硬體的部分。

08:為什麼吃消炎藥、打針沒用?

  • 做增生療法及再生治療久了,很多醫師會轉介困難的個案給我,我發現這些人的思路常會執著在「我的問題點在哪?」但問題就在於你的問題不是一個點而已!

09:肥大細胞活化症候群

  • 肥大細胞在我們的皮膚、呼吸道、腸胃道、大腦(尤其是感覺中樞丘腦,與疼痛感知有關),常駐在血腦障壁周圍,當看到有病原、過敏原侵入時,它便扮演守衛者的角色。

10:急慢性過敏原與疼痛同源

  • 急慢性過敏原檢測絕對是你人生必做的檢測清單之一!因為你每天都要吃,你值得知道你哪些適合吃,哪些不適合吃。

11:病毒、細菌也跟疼痛有關?!

  • 後疫情年代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便指出不只冠狀病毒,流感病毒、細小病毒B19、德國麻疹病毒、B型肝炎病毒, C型肝炎病毒、甲病毒都可能造成關節炎或肌肉痛,感染後關節炎並非新鮮事。或許你也曾有得流感時,關節或肌肉痠痛的感覺?

12:黴菌毒素全面入侵:疼痛、疲勞、鼻竇、抖動

  • 我將黴菌毒素從病原體中特別提出來的原因是牠因為黴菌毒素極為難纏,排毒時要同時處理毒素、生物膜,給予結合劑、心理支持,才有辦法痊癒。

13:諸神黃昏「大腦神經發炎」

  • 這裡先將用排毒療程翻新大腦做個小總結吧!無論是「DAMP損傷分子模式」或「PAMP病原體分子模式」均都會活化肥大細胞,造成連鎖反應,患處持續低度發炎疼痛,你的身體根本分不清楚是誰造成!

14:善用大腦的下水道:膠淋巴排毒系統

  • 我們一直提到大腦神經發炎,意思就是即微膠細胞處於「M1發炎狀態」,微膠細胞它和淋巴系統結合在一起排毒,稱為膠淋巴排毒系統。

15:荊棘之冠治療腦霧有奇效

  • 前面提到最慘的情況:自噬粒線體,主要於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漸凍人、肝病及老化有關。每次看到病人有嚴重的粒線體失能,我都會倒吸一口氣。

16:釋放壓力,恐懼中樞:杏仁核

  • 你或許不曾發現壓力會加劇疼痛,你或許不曾發現睡眠會影響疼痛,你或許不曾發現焦慮憂鬱會惡化疼痛,你甚至不知道覺察情緒是改善疼痛的關鍵。

17:只要我的大腦長這樣,就不可能會痛!

  • 書中一位六十出頭的女士,服用大量的止痛藥,Moskowitz醫師給她看「慢性疼痛的腦」和「無痛的腦」的照片,並告訴她:「只要你的大腦長這樣,就不可能會痛!」

18:迷人的疼痛中樞:島葉、前扣帶迴

  • 疼痛中樞島葉、前扣帶迴的作用是:情緒記憶、情緒反應、情緒自覺控制、將情緒與身體感覺聯繫起來。不覺得看起來很迷人嗎?疼痛中樞竟然全受到情緒調控!

19:覺察慢性疼痛帶給你的好處:次級獲益

  • 最新的慢性疼痛認知療法理論:動機決定模型,這個理論是指在我們的頭腹內側的延腦,有所謂的ON細胞和OFF細胞,就像開關一樣,我們永遠在分析何者的CP值較高。

20:安撫「腦中的惡魔」:預設模式網路

  • 在阿茲海默症病、憂鬱症的病人上,預設模式網路常出問題,所以我特別推薦交感神經過於亢奮、每天忙碌的現代人,可以每天安撫一下你腦中的惡魔。

21:久病不癒的四大根因

  • 久病不癒也代表大腦對於某個東西緊捉不放,「大腦中跟疼痛相關的神經元受損時,它們會不斷發出假警報,讓我們相信問題出在我們的身體上,而實際上問題主要出在我們的大腦上。往往身體已經痊癒,大腦的疼痛警報系統仍在吱吱作響。」

22:微生物能量學眼中的自律神經

  • 我們每個人都是超過160兆細胞組成的「超級生物體」,其中只有一成是我們人體的體細胞,而其他都是腸胃道、皮膚等等地方的菌叢,有20倍的基因;他們會遷徙、消長,來來去去,有自己的喜好和集散地,並且也有自己的基因表現,製造出不同的蛋白質、神經傳導物質,影響我們的新陳代謝與情緒。

23:等價理論:病原體、毒素、未解情緒

  • Klinghardt醫學博士2007年曾在〈重金屬排毒綜合回顧:我30年醫學實踐的臨床精要〉一文中提到:「每次病患的心理治療有突破的時候,症狀都會暫時變糟,出現排毒反應,此時他的尿液檢測都會出現超標的毒性金屬,即使沒有使用任何藥劑!」

24:醫學實證讓疼痛永遠不會好的情緒有哪些?

  • 有些情緒已經經醫學實證會讓疼痛永遠不會好,比如:完美主義與恐懼、受害者情結、憤怒、羞恥與高敏感族群。現在來談談這些讓疼痛永遠不會好的情緒以及應該採取什麼對策。

25:疼痛儲藏在自律神經裡

  • 接下來我要談穩定與平衡,談改變大腦成健康大腦後,要如何讓它穩定地維持在這狀態。內容所提到的生理機制多具二元性,但沒有絕對的哪一方好、哪一方壞,而是追求一個動態平衡,例如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甲基化、基因與酵素快慢。

26:自律神經之王,後疫情時代健康的鑰匙

  • 在我的整合門診中,不乏各種複雜及困難的病人,其中的一個共同點,都是他們很多人都曾經經歷過巨大的壓力事件,或巨大的生活或工作壓力讓他們燃燒殆盡,這會產生「腎上腺疲勞」。

27:關閉疼痛基因COMT,提高甲基力

  • 你會不會好奇,為什麼有些人好似特別怕痛?怕痛會不會跟基因有關?真的有相關研究,最知名的疼痛基因就是COMT(兒茶酚-O-甲基轉移酶),可以從名字看出跟甲基化有關。到底什麼是甲基化呢?

28:談疲勞、性荷爾蒙與疼痛

  • 接著來談腎上腺疲勞影響修復的另外兩個原因:前面提到壓力或受傷的情況下,身體會分泌壓力荷爾蒙可體松,它是一種類固醇,會抑制膠原蛋白合成,讓你骨骼關節的受傷難以修復。

29:睡眠多夢內分泌之王,褪黑激素不只是助眠

  • 先從有「第三眼」之稱的松果體開始說起。松果體是腦部的天線,接收外界訊息、光線、電磁波;如果沿著大腦周邊,按照費氏常數的黃金比例做分割,這條黃金螺旋將精確地結束於松果體這個點上。

30:順應生物鐘,晝夜節律,讓疼痛入睡

  • 醫師開藥的背後有非常多的邏輯,如果問到這個藥要白天吃還是晚上吃,其中一個參考的原則,就是把藥物分成「偏睏」還是「偏醒」。偏睏的晚上吃,偏醒的白天吃,讓整天充滿精神,晚上睡得飽滿,對身心健康的影響十分重大。

31:整合醫學帶給我和病人的價值

  • 我朋友說他開車每次轉方向盤時,輪胎那邊都會都會出現連結帶動的怪聲音,他把這個情形說給修車廠聽,修車廠仔細檢查之後才發現是引擎皮帶的問題,還說這個一般的例行檢查不一定會檢查出來,通常可能要幾萬公里後才會出現怪聲音,平時需要特別注意才會發現。

主講人

王偉全
王偉全
  • 超全能診所醫療院長 
  • 雙專科──復健專科/疼痛專科
  • 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Taiwan Association of Prolotherapy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TAPRM)理事長(2020/8/16-)、副理事長(2014/2/22-2020/8/15)
  • 超全能診所院長(2021/8/11-)
  • 台灣運動醫學醫學會(TASM)監事(2020-)
  • 美國功能醫學會(IFM)AFMCP認證醫師(2018/9/6-)
  • 香港肌骼醫學會(HKIMM)fellowship(2016-)
  • 台灣疼痛醫學會(TPS)會員醫師(2018-)
  • 台灣生物等同性荷爾蒙學會(BHAT)發起人、監事(2021/6-)
  • 前 台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部 總醫師(2007-2011)
  • 美國骨內科學會(AAOM) 會員醫師(2013-)
  • 美國超音波導引注射工作坊(MSKUS)多次進修
  • 注射肌動學(Injectional Kinesiology, InK)課程創辦人(2020/11/28-)
  • 前 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復健科 主治醫師(2011-2013)
  • 前 長安醫院復健科 主任(2015-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