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之道‧徵文優勝作品】劉家麟/只含一顆,就剛剛好

前幾天帶家人去旅遊,途中到了饗食天堂用餐,是那種選擇非常多的自助餐廳,從海鮮、肉類、蔬菜,到中式、西式料理,還有各式甜點與糖果。對孩子來說,簡直就像走進了天堂,味蕾一次被滿足到底。
我們平常對女兒吃甜食有點規矩,於是還沒開吃前就先談好條件。太太轉述她和大女兒小Q的對話──她跟小Q說:「等一下冰淇淋只能選一種吃,或者小熊軟糖也可以選,但只能選一樣。」
小Q想了想說:「那我選小熊軟糖。」
太太又補充:「只能吃一粒喔。」
小Q點點頭,說:「好,我就吃一粒。」
我一時好奇,問她:「妳確定嗎?小熊軟糖那麼小,只能一顆喔?」
小Q說:「可是冰淇淋很快就吃掉了,小熊軟糖可以含好久。」
我沒說話。她阿嬤聽見,忍不住插嘴:「妳怎麼那麼笨?冰淇淋比較大啊!」
我趕緊用眼神提醒,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那頓飯我們都吃得很飽,肉、海鮮、蔬菜,該吃的沒少。
回程車上,阿嬤問:「啊妳糖果還在含喔?」
小Q笑著說:「對啊,我要含到回家。」
我聽著她的回答,心裡突然靜了一下:原來,這樣也可以啊。
我很少發呆,總在想怎麼利用時間的縫隙,完成更多事。不是因為特別勤奮,而是閒不下來。就拿煮飯來說,我不常下廚,可一旦煮了,總會先把鍋碗洗乾淨,才肯坐下來吃飯。連玩個手機遊戲,我也會研究怎麼破關最快、怎麼升級最有效率。不是為了趕時間,而是習慣讓每件事「做得完整」,彷彿完成比感受還重要。
工作上,我安排會議、規畫拜訪、任務閉環;生活中,我是父親、是丈夫、是兒子,是陪女兒上課的夥伴,是回答她們各種「為什麼」的解說員。網路時代、AI洪流,各種新知每天傾洩而來,我一邊點頭、一邊學習,有時佩服,有時焦慮。但那一顆小熊軟糖提醒我:自己可以慢下來的,不是事情做完了才慢;是你選擇怎麼做,事情才會慢。
那天晚上我突然明白,自己一直都在「接」:接任務、接情緒、接角色,但從沒「含」過什麼──像小Q那樣,一顆就好,不急著嚼,不急著換,讓它慢慢化開、慢慢存在。
謝謝妳,小Q。妳不是教我怎麼吃糖,而是教我怎麼靜下來。有時候,靜,不是靠排除喧囂,而是靠選擇──只含一顆,就剛剛好。
|延伸閱讀:
【評審短評-1】凌明玉/在生活中接住靜心的瞬間
【評審短評-2】林佳樺/在喧囂的縫隙種下一株寧靜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