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瓊/在德國,吃泡麵的方法

在德國,吃泡麵的方法。圖/紅林
在德國,吃泡麵的方法。圖/紅林

前陣子網傳「維力炸醬麵加士力架巧克力」的吃法,朋友皆知我家阿德是控,問我可有試過?沒有,在離開台灣十幾年後,泡麵變成我家最珍貴的食物之一。

春節過後在臉書上看到網友的貼文:「吃膩大魚大肉,就簡單吃碗泡麵吧」,看得我有些心酸,吃泡麵是的日常,但在我家,泡麵勝過大魚大肉!

我常笑我家阿德先生是「被香腸耽誤的台灣胃」,他貪愛台灣泡麵簡直出乎我意料之外,程度是最好每天都能吃上一餐泡麵。

當然不可以也不可能,我家泡麵不是空運過來,就是女兒來德國過年探親時搭商務艙捎來的,算算一包泡麵起碼兩百元起跳,哪有天天過年的?於是,說好每周吃一次,特別的日子如生日、結婚紀念日、耶誕夜,甚至(女兒沒飛來的)除夕夜也能吃。

既然泡麵在我家如此珍貴,自然要有不同於台灣加肉加蛋加青菜的特別吃法。加乳酪是其一,幾乎素食的我其實不太吃乳酪,唯獨鍾情與法國Roquefort和英格蘭Stilton有「世界三大藍紋乳酪」美譽、號稱「起司界勞斯萊斯」的義大利Gorgonzola藍紋乳酪。當初阿德在義大利小鋪買了這款乳酪,頻頻誘勸我品嘗一口,我從此愛上,那口感根本是舌尖上的鄉愁──豆腐乳嘛!

曾經煮了肉燥米粉,覺得味道稍嫌單薄,在冰箱翻找配料,想起有人會加乳酪,那幾天又犯鄉愁,就加Gorgonzola吧!真絕配,湯頭濃淡有層次,前味是肉燥的清鮮,後韻是乳酪溫和又濃郁的乳香,這一配,回不去普通乳酪了。

在台灣吃泡麵,加青菜再平常不過,高麗菜小白菜青江菜豆芽菜韭菜茼蒿……想吃什麼就加什麼,但在德國是想吃什麼沒什麼,尤其我住的小城就我一個台灣人,除非到隔壁大城的某超市購買亞洲食材;我最常加的是美生菜和季節性的菠菜嬰(或菠菜葉),住在葉菜類沙漠國,我已經被訓練到「隨遇而食」了。

有次要煮炸醬麵才發現沒有青菜可加,靈光一閃,冷凍庫有現成的Rahm Spinat(奶油菠菜泥),完全不違和,含蓄的奶香更提升了炸醬微辣的醬香味兒。

每年三、四月,是我吃得最幸福的Bärlauch月,熊蔥(或稱野韭菜)的味道類似蔥蒜苗綜合體,鮮甜幼嫩,流穿我居住的城市、離家五分鐘的Neumagen河邊長滿了熊蔥,根本是產地直送餐桌的新鮮。德國人只拿來拌沙拉吃,因為實在不便宜,超市一百克賣兩歐元,一斤就是台幣四百二十元。產季時,每回煮麵便奢侈地丟一大把下鍋,想念的韭菜味瞬間在嘴裡漾開,那一刻,我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

若做上一鍋養生的「枸杞花茶葉蛋」敦親睦鄰時,花茶蛋香配素羹麵也絕好味。

簡單但幸福的泡麵晚餐,是生活裡的溫柔之一;更重要的是,阿德認為我很會煮台菜餵飽他的台灣胃已經很賢慧了,煮泡麵的我更是特別賢慧,好有成就感啊!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泡麵 台灣人 德國 美味記憶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靜心之道‧徵文優勝作品】古家榕/好好呼吸

李廖潘子/用千元SPA承擔千萬債務

劉利梅/我的神隊友

【靜心之道‧徵文優勝作品】金默穎/讓水帶走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