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夏/做自己的媽媽

致電,關心其身體與起居,她回覆感冒後咳得厲害,正嘗試著什麼樣的藥。敘述完後,通話陷入一片靜寂,因為她並沒有想問我問題。

掛上電話,思索幾乎每一次都是我主動聯絡,母親在我十八歲離家讀書後,除非有要事,不然多年來始終不曾來電。市話撥手機實在太貴了,她解釋。

但她其實是一位盡責母親,煮飯洗衣,灑掃環境,讓三個孩子可以飽食成長。只是大學住居宿舍,聽聞他人父母殷勤探視或電話叮嚀;及至擔任教職,眼見眾多家長儘管有工作,對孩子教育的投入與陪伴卻不曾減損,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和母親如此疏遠──因為她除了供吃住,其他一律不多聞問。

初經來時的是自己去超商添購,發育後該改穿的內衣是觀察同學後,自己去商場採買,更不用說課業、友情、愛情等習題,全憑個人摸索。

她常哀嘆外婆偏心阿姨,鮮少關懷她,卻無意間複製這種疏離。兼以學歷不高,內心潛藏自卑,對於任何關係處於被動,只因害怕被拒。階段,孩子們以冷漠回應她的冷漠,然而年齡漸長,我明白她渴望被關愛,畢竟誰不喜歡沉浸在愛的喜悅。

於是,從前她是孩子的母親,現在孩子是她生活的分母,不只負擔其開銷,閒暇時還帶領總是窩居在家的她走逛台灣。而其他手足在我一次次邀約出遊聚餐下,也逐漸拉近與母親的關係。

我也曾怨懟不滿,抱怨身為家庭主婦的母親只顧沉溺在父親背棄她的哀傷中,不願多花些時間心思在兒女身上。但我發現這種情緒只會讓朋友遠離,自己也不快樂。

「做自己的媽媽,假想在你遭遇困難時,心中渴望的那種媽媽會如何鼓勵你,你就那樣鼓勵自己。」讀到這段話,讓我學會救贖自己,釋懷過去。

「想得到什麼,就要先付出什麼。」不要去計較愛的先後多寡,這也是我即將邁入不惑之年的體悟。

而當我這樣做時,驚喜發現,母親竟然愈來愈像我渴望的那種媽媽了。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母親 衛生棉 青少年 兒女心情 親子之間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黃以宸/爆米花的啟發

April Chiu/兩歲的叛逆

韋韋/全家都要做的事

李燕瓊/冬季戀歌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