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甫/嗜甜,我的中年叛逆?

嗜甜,我的中年叛逆?圖/翁靖雅
嗜甜,我的中年叛逆?圖/翁靖雅

我從小是個乖寶寶。年少時心中雖常懷「不諧於俗」之感,但因生性悶騷,又懶得聽人說教,沒真的顯露過什麼不良行徑。

我所謂的「不良」,就是該依循的,卻叛逆;該節制的,卻放縱;該臣服的,卻忤逆。「不良」不是「壞」,因為並沒有傷害他人——它不是惡意,而是一種脫軌的自由,是在人生某個階段重新審視處境、規範與自我之後,做出的一點「微微偏離」。那種任性是,「知道不該,卻偏要」、「明知代價,仍要為之」的心境。人生走到了中年,若還對某些事懷藏著不滿足,常常就會想要來一點這種任性,或許就增生了幾個「不良嗜好」。

我所依戀的,如今竟使我痛苦

我的中年不滿足,是突然對牛奶過敏了。

我以為,過了三十幾歲,大概是體質轉變,很多以往熱衷的食物,現在一吃就過敏。酒喝了會癢,蝦吃了會癢;牛奶喝了,腸胃沒事,但嘴裂唇癢,延續數周,十分難受。這其中衝擊最大的,就是牛奶過敏。想當年,我與牛奶是多麼熱切地為伍。學生時代,重訓或慢跑結束,走進超市揀一瓶一公升的牛奶暢飲;在台北泡咖啡館,我總是點一杯卡布奇諾;而家裡的茶櫃裡總有幾款國內外的紅茶,任我取小鍋悶煮,加入鮮奶煮成奶茶,與午後的時光相伴;更別提蛋糕、冰淇淋、起司等乳製品或甜點,雖然不特別追求,但也從不拒絕。直到嘴唇皮膚開始出現異常反應,發現竟是牛奶使然,屢試不爽。

酒我可以不喝,蝦可以忍耐不吃,但連牛奶也奪走,太無情了。我覺得身體背叛了我,拖累了我。我所依戀的,如今竟使我痛苦,逼得我不得不遠離。莫非真的是年紀到了?年輕時的不可一世,面對中年的身體,有些事不得不臣服。

沒有了鮮奶,我轉而嗜甜。珍珠豆花、熱可可,酥餅、蛋糕、巧克力。妻子看我鳳梨酥一塊一塊吃,瞪眼喊著:「小心肝!」明明來到要控糖的年紀了,卻不想要連甜食也讓別人定奪。知道糖對身體不好,但相較於那些讓我過敏的食物,在不會產生立即不適的情況下,吃甜食成了我唯一的叛逆。我早睡早起規律運動,但優雅歡迎冰品飲料;我少油少肉少生氣,但積極滿足飯後甜點的口腹之慾;我在節制中不節制,放任糖蜜流進縫隙。

原來身體不是背叛我,是啟蒙我

今年我安排了兩周休假,到印度道院短期靜修。修道院內養了六隻黃牛,每天擠了牛奶,就直接提去廚房。我實驗性地喝了幾次,驚喜地確認這裡的牛奶不會使我過敏後,便照三餐暢飲又甜又美味的香料奶茶,心中充滿複雜與重生的喜悅。

一位和我同病相憐的朋友知道這事後告訴我,她曾在華德福牧場見習,以BD自然農法飼養未育種成乳量高的牛種。牛奶是現擠現喝,不經高溫殺菌程序,味道不同於市售鮮奶,好喝舒服,而且她喝了不會過敏!這和我在印度道院的經驗非常相似,我不禁推測,「過敏源」也許就發生在牛乳生產的整套飼育方式上。

我原本以為對牛奶過敏是我個人體質的問題,但似乎不完全是這樣。難道我所過敏的,不是牛奶本身,而是畜牧工業化、量產與流通產生的副作用?莫非我的身體排斥的,不是牛乳,而是那一套與自然和樸質脫節的體制?

我還沒有定論,但現在我知道,我的身體不是背叛我,而是啟蒙我:並不是我的身體異常,我要尊重它對良與不良的真實反饋。

回到都會生活的我,恐怕得繼續與市售鮮奶保持距離了。但也罷,理解了自己身體要的是什麼,令我心中升起一股純淨的篤定。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我也當有所吃,有所不吃。倘若連這份難得的自知也背叛了,那才是真正的中年不良吧。

那麼,我的甜食叛逆,還要不要繼續叛逆下去啊?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中年後開始有點不良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宋文郁/午時水

曾韻樺/你好,外星人

小莊/蛋糕上的草莓

夏夏/躺椅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