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彥如/走路的時間

還在公司上班時,某些日子我會渴望走路回家,慢慢移動雙腿,一次一步,一步一距離地前行,把鎮日累積的壓力與焦慮釋放掉。

走路回家,本身就是餘裕,下班後沒有趕著去哪裡聚會,沒有待採購的雜物,指針六點三十分,果斷決定今日的工作今日告一段落,把電腦關機,推開附有滑輪的辦公椅,和同事們說聲明天見。在等紅綠燈時深深吸氣,邁開腳步朝家回去。

回家的路線沒有固定,但大方向是一致的,有時我穿越公園(與夜間慢跑、遛狗的人擦肩而過),走馬路大道(有時候走上彼時還在的天橋,低頭看一陣川流的車潮,下橋後買兩顆蘿蔔絲餅);有時鑽進巷弄一帶不分左右地亂繞,讓路燈一盞一盞在背後閃過,停下來與屋頂上的貓對望。

這段2.5公里的路,常常被我走成一個多小時,心無旁騖,披著夜色夜風,一邊思考,一邊放掉思考。回到家後踢掉鞋子,褪下衣服,直接去洗澡,白天煩心的事情,懸而未定的決策,遭受的委屈,都已經透過長長的慢行、緩緩的移動,消耗大半了。走路是我心的防空洞。

然而,變成自由工作者後,幾乎都在家裡辦公的我,意外喪失了走路回家的機會。手機app的步伐統計,從半年前平均日行萬步,到現在不到五千,我開始刻意走出門,刻意從家裡走路回家。黃昏時分,學童下課、道路湧現下班車潮,穿戴全副武裝運動衣裝的歐吉桑歐巴桑夾著腋下快走,緊身褲的女子騎單車而過,被蹓的狗翹著尾巴碎步,我與眾人逆行,繞著一條條巷子,一路往河邊走去。來到河濱公園一處無人的空地,在長椅上躺下,夕陽斜斜照在我的側臉,我讓身體裡頭惶惶的躁動,被移動消耗,被走路安撫,被暫停定佇在此時此刻。

走路走到寫成一本書的韓國演員河正宇,在《走路的人》裡頭寫著:「無論置身什麼處境,無論擁有什麼,走路,是只要我活著,就能繼續的事。」我想的也大約是如此,走路是活著,走出去,再從外面慢慢、慢慢,走路回家;可是有時候也有這個心情,走到無處之地,只待在一個地方,讓走路的時間,變成僅僅只是時間。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生活進行式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林逸欣/送你一袋大便--我是說真的!

陳祖安/全明星村一日遊

張馨潔/摸小狗的早上

小令/喝茶與旅遊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