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比比鳥/一碗麵
我頻頻看表,終於離約定的時間只剩十分鐘。我悄悄離開會場。香港展覽中心冷氣開得極強,一踏出門口,迎面而來的是夾帶海風的熱氣,還有早在一旁微笑的臉。來人仔細看了看我,問累不累,像好久不見、異國重逢的姊姊。我的工作模式瞬間切換到off,臉部線條放鬆下來。
門口人多,不適合聊天,我們快步離開高聳建築物,轉進小巷。香港的節奏快,工業風的建築物與百年老店鱗次,不到十分鐘,我們已從商務人士的緊湊進入庶民生活的日常。路上陸續出現穿著制服聊個不停的中學生,以及佇立菜攤等待找錢的上班族婦女。這是傍晚五點多的香港,餐廳招牌紛紛亮燈。
她帶我走進一家麵店,是我從未在觀光客指南上看過的店家。我點了蝦仁雲吞麵,雲吞清爽滑膩,湯淡而有味,跟我吃過的名店味道不太一樣,特別合台灣人的胃。雲吞很燙,吃麵很忙,我趁空說明她的書在台灣的推廣與銷售,看得出來她不是很在意,神情始終淡淡的。
吃完麵,作家起身結帳。通常與作家吃飯,大多是出版社請客。但一碗麵?我毫不爭論,乖乖領受,她領著我去地鐵站,揮揮手,走了。我突然多出一個晚上的時間。那天晚上是留在飯店休息,還是在街頭散步,散開連日社交積累的疲累,我已經忘了,印象深刻的是原來她只是來跟我吃一碗麵,如此而已。
編輯跟作家約見面是常有的事,談寫作計畫、書籍銷售狀況,相處久了也會分享近況。到異地書展約作家見面,那是去到人家的地盤,許多作家會掏出自己的私房愛店。每位作者風格不同,出沒的時間與地點也不一樣。我參加了好幾次香港書展,因此去過許多在地人才知道的私房餐廳:古蹟改造的文青咖啡館、百年奶茶店鋪、蘭桂坊最潮的酒吧、北角已經歇業的熱炒店……每想到一處就浮上一張記憶中的臉,組成了我對香港這座城市的理解。地鐵站旁的雲吞麵因為樸實,反而難忘。
十年說長也不長,這座城市白雲蒼狗,如今成了我回不去的地方。離開出版的我少了跟作家們約吃飯見面的理由,儘管現在社群發達,常能一窺彼此生活鱗爪,可是書裡最能理解更深一層的體悟與改變,特別是歷經疫情與種種變故之後。最近得知當年一起吃麵的作者隔了十幾年終於要出書了,我就像個超級書迷,興奮地等待著收到書的那一刻。也許,還有機會在台灣,請她吃一碗餛飩麵。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