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魯/與孵豆芽桶共浴

近日讀到一篇回憶三十年前在馬祖當兵的文章,作者提及在寒風刺骨的冬天,僅花費十元就能在民營浴室享受一次無比幸福的熱水澡,讓我想起更早之前,自己在北竿經歷的洗澡窘境。

七○年代初期,兩岸情勢依然嚴峻,「單日砲擊」持續進行。我駐防在馬祖列島的最高峰北竿「壁山」(標高298公尺)峰頂附近,其高度與台北近郊著名的「指南宮」(海拔285公尺)相近,單趟徒步上下山需耗時半小時。夜晚外出沒有路燈,僅能倚靠皎潔月色和攜帶的手電筒。

當時北竿電廠猶未完成,軍民皆靠小型柴油發電機每晚供電四至六小時。駐地周遭缺乏穩定水源,日常用水多靠收集雨水,因此別說洗熱水澡了,就連簡單的沐浴沖澡也屬奢求,非每日皆能如願。

營區附近設有一座以水泥砌成的小型蓄水池,僅以矮牆與馬路相隔,幾無隱蔽作用。儘管周遭並無百姓民宅,我們仍得以「戰鬥澡」方式快速沖洗,以防「春光外洩」。偏偏每當洗到一半,就瞥見掛有將官車牌的吉普車緩緩駛來,此時只好趕緊半蹲地躲在隔牆後面,裸著上身舉手敬禮,場面既尷尬又狼狽。

到了枯水期,洗澡更加不易,趁著站哨前將臉盆置於坑道岩壁旁,讓水滴慢慢積累,待站崗結束後勉強蓄得半盆,就用毛巾浸水擦拭全身,自我安慰這也算是洗過澡了。

為此,大夥兒常在非單日砲擊的夜晚相約下山,專程到塘岐村的民營浴室洗澡。當地百姓為了迎合阿兵哥的需求,紛將自家房舍改建成僅有木板相隔的簡易浴室,並抽取地下水。同時間,浴室一角多半也擺放著正在孵泡豆芽的大桶,我們就緊靠在這些約與大腿齊高的桶旁沖洗。想到這些豆芽不久之後就將成為桌上佳肴,我們總是小心翼翼地站遠點,深怕影響了它們的生長環境。

時至今日,即便已經過去半個世紀,與大桶豆芽共處一室的奇特場景,仍烙印在腦海,成為服役最為難忘的一幕。但話說回來,當年洗澡後的舒暢感,其實常在摸黑走回山頂駐地時消逝──一路穩步上行後不免汗流浹背,讓人慨嘆有些「得不償失」。同袍們自我解嘲,笑說固然滿身大汗,但已屬洗淨身體後的「香汗淋漓」,且又能在山上再撐一段日子,就此釋懷。

回首當年艱苦歲月,慶幸其時年輕壯盛,而能將吃苦當成磨練,最終安然退伍返家。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記憶藏寶圖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九里安西王/槍口下的機密任務

柏格利/【網路徵文優勝作】愛的把手

林比比鳥/一碗麵

汪漢澄/虛空之樂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