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名慶/當你的興趣,成為我的工作

廣義地說,書(或,以書的形式整理、呈現的知識系統)正是各式各樣興趣的具體延伸吧。想知道更多,「怎麼想」、「怎麼做到的」、「為什麼」、「根據什麼」,也是對於願意啟動無盡好奇與「有為者亦若是」志氣的人們的支持和鼓舞。

在曾經「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所謂興趣,大抵還是指一些正職工作以外,增添生活情味、提供閒聊談資的休閒活動;甚至是不輕易示人的祕密。或是,孩子或退休長者才較有餘裕擁有的,打發時間(讓照顧者得以稍微贖回個人時間)的方式。只是後來逐漸染上競爭或功利色彩的這一切就難免走味了。當年的人們恐怕也難以想像,僅時隔幾代,今日的「趣味經濟」以及在各領域狂熱追求趣味、體驗感的盛況,怎樣遞嬗著改寫人們認知的影響。

昔往被視為生活配角的興趣,如今愈來愈多專家冒出頭來,將投入可觀精神、時間發展出來的技藝構築成書,也可謂水到渠成。出版同業們並漸漸覺察,適度分出心力和資源關注小眾市場,可能開闢一線生機,同時守住市場的多元價值。不過盼望與考驗常是一體兩面,譬如今天在許多領域都正迫切面臨著,軍備競賽似的,如何結合各種新科技與媒介,疲於奔命地填補人性常態「還要更有趣」的無盡慾念。

普遍情況,我輩編者們未必常有機會剛好負責到自己興趣範圍的作品。好處是,正可藉由各種合作機遇拓寬興趣與視野,經驗值和人脈,來日總用得著。只是製作這類興趣或技藝書,還有非常實際的代價。比如,圖片與圖說的數量、品質要求,應運而生的反覆確認、溝通等勞務,以及時間,通常會是其他較單純(例如文字為主)作品的好幾倍──這且不提攝影師酬勞或彩頁印刷成本,或能否與有默契的排版設計師搭配。如果因此排擠到激盪的餘裕、落實創意的發揮空間的話,當真是可惜了。

能做到感興趣的題材,無疑極幸運。饒是如此,老天爺還是能開玩笑……譬如,最典型的:因共情更求好心切,或太體貼作者各種需求(甚至得花大把精神時時給對方打氣),反而難有施展。而對於完成度、資源與限制的焦慮程度,必定高於其他作品。我聽過一則前輩的睿智勸告:不要為了想跟作者拉近關係或便於溝通,輕率透露對該興趣領域的熟悉或情感。讓作者安心和交付信任的,始終該以編輯專業優先。誠哉斯言。

但興趣仍是關鍵起點。我們在邀稿時的開場白,不論稿件性質或篇幅,不論是否熟悉或初次接觸受邀者,在說明需求細節與報酬後,慣例總會接著類似「您會有興趣嗎」這樣的措辭。現在細品,老實說,還真不是客套話。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青春名人堂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汪漢澄/小世界與大流行

畢珍麗/葡萄上的標籤

情書簡訊

蔡偉立/促進地球能量循環的抹香鯨幫浦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