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耀威/空間富翁

某天有個朋友開玩笑說我是「空間富翁」,那是我第一次聽到市面上正流行的「XX富翁」及其延伸用法,確實簡潔明瞭,也是第一次發現自己能跟「富翁」一詞沾上邊,社會果然在進化中,不是有錢人才是富翁,各種的「擁有很多」都可以是富翁。朋友會這樣說我,是因為當時我直接與間接經營管理六個空間,兩個在台南,四個在台東,全部都是租的,但我個人需要負擔的租金加起來不超過一萬;或許從這個角度來說,擁有卻沒有造成負擔,也是一種人生的富裕。

我之所以持有那麼多空間,扣除自用的部分,是希望其他的空間能以「宜居生活體驗」的方向來活用;所謂的宜居,除了舒適之外,還想設法降低房價在日常開銷的占比。由於房子都是租來的,我得以藉著「管理調度」,讓空間效益提升,再加上「分攤租金」的模式,居住者的負擔就能減輕。這都不是新概念,我只是設法透過舊有的觀念,組合創造出新的可能,哪怕是一時半刻的幸福感受,也能讓空間之於人的價值,真正被體現。

其中一個空間,有兩個游牧型室友,每月會來住幾天,加上長住的我,三個人分攤房租。房子有三間房間,一般來說就是「一人一間」,但我希望藉著提升空間效益造福他人,所以與室友們說好,房間無用時,私人物品要清空,有一位室友就收納在一個密封箱內、放置於樓梯間。空出來的空間,可以用來接待朋友,或是以不合理的價格(例如一周一千元含水電),租給能銜接房間空窗期的需求者。這些分租之外的收入,就用來作為空間的修繕基金。要讓這樣的模式穩定運作,只要有妥善的「管理調度」即可。當然還需要「信任」、「公開透明」、「生活輕盈」以及「維持的心力」,也要練習保持「不把空間當作謀生工具」的心態,如此一來,便能以低成本創造出空間價值,帶給人幸福。

運用這樣的模式,慢慢形成一套中短期空間管理心法,再逐步藉著教育訓練,培育出民間兼職管家,同步落實空間使用者的自我管理,似乎能套用在當前許多閒置空間上。想像那些因為利慾或無解的問題而空著的房子,一一地亮起生活其中的燈,彷彿夏夜晚空中的星星般,使人抬頭微笑。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高耀威 青春名人堂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葉含氤/毛毛錢與毛毛鞋

朱靜容/我是一條內陸河

李奕萱/那邊是墓仔埔欸!

小象邦邦/情書簡訊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