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豐/死亡,或者目盲

李修慧《身體演化我》書影。(圖/木馬提供)
李修慧《身體演化我》書影。(圖/木馬提供)

推薦書:李修慧《身體演化我》(木馬文化出版)

初讀《身體演化我》,必須分成幾次才能讀畢。每首詩都承載深沉主題,如同一把小刀,劃開表象,呈露事物的內裡。李修慧寫詩,兼擅散文、評論與報導,首本詩集《身體演化我》分為六輯,涵蓋媒體、性別、社會、家庭與身體等多元主題,視角切換,多聲部共鳴,體現詩人凜冽的觀照。詩人亦如刀刃,在不同角度下反射光芒。

於是我們首先聚焦磨礪的功力。以詩直面社會現實向來頗具難度,如何避免詩中的「議題性」大於「文學性」,考驗詩人美學轉化的技術,更能從中窺見詩人的勇氣與毅力。在此,李修慧顯然有意另闢蹊徑,展現別於前輩詩人的獨特平衡感。詩中角色形象鮮明,動作俐落,各自的聲音與身姿間,蘊含詩人的批判精神;引號中的對話看似淺顯直白,卻暗藏力道,精準串連詩行,形塑獨幕劇般的高峰時刻。

〈福音〉聚焦記者工作的難為,「死亡,或者目盲」的拉扯具象化為異形世界保衛戰,爆破與傷痕都千真萬確。〈舌的幻痛〉關注斷指餐廳移工的生存,食客的舌頭作為全詩感知痛覺的場域,「斷」與「幻」象徵肉身傷缺,更指向資本主義下的底層勞工生活;「以及隨著手指進入所有人的口腔/在濕潤裡化開、化開的/鹹味,不知來自何方」,有血有淚,震盪讀者的感官與情思。

若說〈福音〉與〈舌的幻痛〉等詩作直指媒體與勞動現場的消耗與隱忍,詩集中的另一條路徑,則將眼光帶回自身身體,反映女性身處社會,明裡暗裡遭受的傷害與不平等。〈愛人說〉對話印度尼泊爾等地有關月經的傳統,比起「愛人」,更顯露一股深沉的「駭人」。〈複數的死亡〉中,「當同輩的男性詩人/談論所謂真正的死亡/喔那卓越的、永恆的、驚嘆號的、屬於全人類的哲學命題/我一邊握著吸塵器,一邊計算/要兼多少工,薪水才能跟男性同儕一樣多」。是的,即便在文學場域中,性別結構的桎梏依然存在。李修慧詩作中的凝視與對抗,便格外具有警醒的力道。

在李修慧筆下,身體不只是單純的意象,而是承擔現實苦難,回擊壓迫的具體存在。〈壁虎阿迪,你靜靜的在那裡〉是全書的壓卷之作,可以視作詩人的回顧與反芻。阿迪是敘述者「我」的呼告對象,也未嘗不是「我」的投射。從「那麼年輕、那麼小,那麼不懂得避險」,到「你已經非常善於躲避,善於在陰暗的角落/多次蛻皮,在不受人類打擾的窄縫中/餵養自己」,成長的代價,其實是一次次的斷尾,以及「帶著曾斷的、如今細小的尾/持續生活在牆縫、櫃隙」。而詩人端視弱小頑強的壁虎,眼神中或許仍然含藏期待。

一旦看見,勢必就不一樣了。眼神是觀察,是介入,也是抉擇。讀畢《身體演化我》,無論如何,都「不會再擅自認為,你是我想像中的那個樣子」(〈壁虎阿迪,你靜靜的在那裡〉)。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書評〈新詩〉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陳鋒哲/天橋與地道

三浦紫苑 文/王華懋 譯/不擅長但喜歡

朱德庸/here+there=朱德庸

康文炳/壯闊的時代,嘲諷的歷史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