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眠/智者領域展開

孫得欽《想死的愚人》書影。(圖/註異文庫提供)
孫得欽《想死的愚人》書影。(圖/註異文庫提供)

推薦書:孫得欽《想死的愚人》(註異文庫出版)

收錄三首詩的《想死的愚人》,可說是對死生的極限思考與體驗,想死也是想生。〈愚人的花園〉對信仰與崇拜的探索非常有趣,一部分詩作也讓我聯想到徐四金的《香水》,絕對的擁有也是絕對的空無,墜落與飛翔又何嘗有分野。〈愚人散步〉是跨宗教式漫遊,遇見了不同的神,也才有了「一切都是那麼溫柔……就連碾碎的方式都是溫柔的」的深刻領悟。

《想死的愚人》乃愚人故事集,如同奧爾嘉.朵卡萩將各種幻想精密化、現實化、科學化或宗教化的《怪誕故事集》(其中一篇〈轉蛻〉描寫將死之人如何轉化為動物、回到自然的新科學,恰恰是漫畫《愚者之夜》「轉花手術」的動物版),也像是伊塔羅.卡爾維諾精巧簡短的人性故事連綴,如《困難的愛故事集》、《馬可瓦多》等,以最小的篇幅,披露出最大的人性探索。

而愚人是什麼人呢?孫得欽的愚人,與《13:廖人詩集》癲狂降乩世間萬物、妖魔感爆棚的廖人不同,前者是平靜地穿梭在各種奇思異想之間,留下一些足夠光亮神聖的東西。清水崇的恐怖電影《稀人》細述了著迷於恐懼的攝影師,在地下迷宮帶回吸血維生的人形生物,最後以自身之血餵食,真正體驗到恐怖的究極。稀人在日文裡為從異國到訪之神,《想死的愚人》不也是造訪孫得欽、讓他寫出更多情感與思索的稀人嗎?

愚人是餘人,多餘的人,剩餘的人,也是餘留的人;同時更是娛人,自娛娛人,孫得欽以詩歌完成的哲思故事,的確不乏娛樂性,猶若神話傳奇;或許也不妨是予人,給予自己或給予世界一份禮物的人。

《史記.淮陰侯傳》有云:「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那麼,智者不就是有那一得的愚者嗎?只專注於一得這件事,本身就是充滿智慧的。而人們大多是眼巴巴看待那一失並不斷放大其嚴重性的愚者。村上春樹《刺殺騎士團長》是這麼寫的:「我們不是被自己手上所擁有的東西,或即將到手的東西推動著向前走,而是被一直失去的東西,現在手上沒有的東西推動著向前走。」若然我們能夠回頭專注凝視己身所有的事物,絕望就不會是毀滅式,而是創造式的。《想死的愚人》如許細靜地演繹人間得失、智愚有無、方死方生,真是再溫柔不過了。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書評〈新詩〉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陳鋒哲/天橋與地道

三浦紫苑 文/王華懋 譯/不擅長但喜歡

朱德庸/here+there=朱德庸

康文炳/壯闊的時代,嘲諷的歷史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