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雲/宇宙感的來源:序與失序

《今年的夏天似乎少了蟬聲》書影。(圖/時報提供)
《今年的夏天似乎少了蟬聲》書影。(圖/時報提供)

推薦書:李有成《今年的夏天似乎少了蟬聲》(時報出版)

詩是心物交感後的映現,從《今年的夏天似乎少了蟬聲》中,我們可以看見馬華詩人李有成的詩作是如何遙遠且深刻地回應「觸景生情」、「因物起興」的詩學傳統。物景,作為日光與目光所照之處(在是書中,常以「落葉」作為象徵的核心),引發詩人情思震盪的媒介本是意象的泉源,而潛藏於此中的「時間」(及其引起的移動、劇變、離散)才是一切詩作的母題,也是詩人憂世抒懷的基本態度——焦慮、憂心、呼喚、界定——之呈現。

這也是李有成詩作中「宇宙感」的來源:有序與無序,感而後的答與應。此不僅僅是牽涉著詩人對於世事的關懷、對地理物景的感應(全書有三分之一的題目皆與地景有關,如旗津、高雄、三芝、和平東路、霧台谷川大橋),同時也反映在其詩作的形式之上。全書詩句多落在二十行前後,兩大節為主。詩人藉此形式引發多重指涉的意旨、或強化對比或深化或前後遷變的情境,成為技術層面極為精采的一部分。

在此書中,可見李有成善於運用同一詞彙、句子如子母金釦一般地使之前鋪後應,並於其中埋入詩眼,又於詩末點題。如〈寒蟬〉一詩:「所謂寒蟬,留下的/無非是茂葉濃蔭的回憶」詩句所呈之「思曩昔」的特徵,其實是後方諷諭意念的樞紐,乃為轉出次節末尾言外之音所用。「穿過樹蔭,蟬聲未必悅耳/甚至吵雜,喧譁,卻像生活/那樣真實,充滿想像/彷彿微不足道的故事/要以平凡的語言,告訴我們」,詩人藉由蟬鳴與否,來喻珍貴的言論乃出自於有感所發、不平之鳴,也約莫有了格物所得之理的意味(與之相類者還有〈羣龜〉、〈蟬骸〉、〈鼠事〉、〈蚊災〉等作)。

這般「感」與「應」,並不在少數。如〈我寫詩的理由〉一詩,全詩五節,每節四句。首節寫到:「我寫詩/是因為一對老年夫婦/被開罰單了,他們的玉蘭花也被沒收/一對老年夫婦」,指出寫作的原因乃見不平,故欲發聲。次節到詩末,則以同樣的形式依序寫賣糖炒栗子的中年男子、賣街頭食物的年輕男人、拿下口罩吃蛋餅的水電工人、除去口罩在樹下吃便當的外賣小哥等。除可見詩人對於弱勢的關懷,每節尾句的再現主體之謂,亦突出了事件中人物之社會底層的身分,迫使讀者去思考此中的法理與人情。

這是技術與內容的相互加分。在不同的詩作裡,可見詩人以相同或相似的句式來作為每節首句,達到在情節上首節遮藏、次節揭露,首節以景召喚情意,次節以景返影情思的作用。無論是「在學童之間,朗朗笑聲裡」對時光的傷逝,又或者「掃葉人仍在忙碌」終似證悟般安於世間的空寂。能在時間之流裡捕捉水面的流光,刻舟求劍,使刻痕於靠岸後仍能遙遙為我們指出江河之中的失卻之物、隱匿之物,這是詩人特有的才華,亦是《今年的夏天似乎少了蟬聲》中最顯著的特徵。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書評〈新詩〉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章楷治/靠近一首詩

白樵/高速運轉的例外狀態

聯副/路寒袖主講〈我們的文學夢〉

聯副/2024 第1屆台積電旭日書獎徵獎 今日截止!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