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芬伶/我看見昨天

出土陪葬物不算主動的遺產,而是被強迫的文化遺產,古人墓葬絕不想被發現,因此通常埋得很深很隱密,有些人幸運躲過,有些人一再被盜挖。

盜墓筆記小說那麼多,我一本都讀不下去,那是探險幻想故事,誇大挖墓過程險之又險,其實不險,真險的是墓主,還有那些文物,可惜描寫不多,作者想必對古物古人皆沒興趣。那些歷史越悠久的出土品越引發我的興趣,它通常是歷史與文獻的大發現。

大約是小學時,在《讀者文摘》中,記錄埃及法老王圖坦卡門出土的文物及其人的歷史,其中的金面具讓我們看見三千多年前栩栩如生的古埃及人長相,還有金匕首上鑲嵌著外星隕石,這是我與古文物第一次接觸,它喚醒我的古物魂,那些墓主生前用過的遺物與墓室中的金犬與象形文字,訴說著墓主的一生。只活十八年的圖坦卡門,因近親通婚的習俗,一條腿殘疾及天生唇裂,他的兒女也因近親通婚皆早夭,原來古希臘悲劇有些是史實,並非完全虛構。傳說圖坦卡門說過:「我看見了昨天;我知道明天。」這是先知或神通之人,我一再翻閱文字與圖片,那裡存在刺點嗎?因此不知所以的狂熱。最近研究外星人成為顯學,有說造金字塔的埃及人是外星人,所以那顆隕石不是隕落的,而是來自外星。

二○○九年為作小說田野,跑了一趟安陽,去看婦好的墓,出土的真文物都在河南省博物館,墓址中的都是仿品,堆滿銅器、貝殼、甲骨片,陳列的銅器都刻有「婦好」或「好」等字,展覽館中有她使用的武器銅鉞,十分巨大,這個大力神將,從沒打過敗戰,可她也愛美,遺物中有瑪瑙項鍊、象牙、骨製耳環、還有玉珮組之類,光是髮笄,玉製的有二十八件,骨製的有四百九十九件,可見她也熱愛妝扮,這些物件說出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而那人的個性因此立體浮現,這個武丁妃子,揭開商王朝的女力時代,她們或為女史、女巫,掌有與神溝通的能力,像她這樣文武雙全的女子,地位不輸王侯,因此才配在銅器上刻有名號。

人們可能更重視那一對象徵地位的大方鼎,武丁時期銅器燒到巔峰,我不收銅器,看展也只看銘文,銅器是國之神器,因此少有銘文,那是人之文,非神之文,青銅器年代過於久遠,多造假之仿品,傳世真品不會出現在你眼前,除非出土品,那多半髒汙且伴隨銅鏽銅臭,光聞就得閉氣,再說細菌毒素很多,真只能遠觀。

觀看墓葬出土紀錄片是刺激又虐心的過程,夾雜著好奇與良心不安,因古人事死如事生,他帶著生前所有珍寶,深埋地下,信奉靈魂不死,有一天靈魂會與物質結合,羽化登仙。這些墓主成仙是否未可知,他絕不想被挖掘,曝屍於眾,破壞他的不朽計畫,這讓我們在觀看時感到良心不安、於情也不忍。然挖開也就挖開,有時於己有傷的事,對文物作了保存,也算貢獻,雖然是被迫,然有奇冤者得到雪恥、有珍稀文獻出土,可造福千百世人。

如海昏侯墓是我見過最具悲劇性的墓葬,他是漢武帝之孫,十九歲從昌邑王倉卒被立為皇帝,在位僅二十七天被廢,之後封海昏侯,三十歲被貶到蠻荒的南昌古豫章郡為王,三十三歲因吃毒瓜暴斃。他的前半生享受無上富貴,後半生忍辱偷生無比窩囊,一直受到嚴密監視,跟軟禁差不多,大門不敢開,只從小門送食物,在當地有人看到這位被廢掉的皇帝,眼小臉黑,不良於行。史書記載多是負面的,說他荒淫無度,在二十七天幹出一千多件惡行,似乎已對此人下了定論。

這裡面存在有許多疑惑,史書記載他貌雖不至醜,但怪是有的。想想他的祖父是漢武,長得高大英俊,祖母李夫人有傾國之貌,父親劉髆想必長得更好,可惜舅舅李廣利投奔匈奴,後人避提。母親受寵愛,兒子想必也是,否則不會取名「髆」,是肩膀之意,呂后外戚之亂後,娶妻不娶高門大族,只娶漂亮的,因此子孫長相都不會太差,為何劉賀如此怪誕,完全不聽勸,且行為誇張,會不會自閉或亞斯?過動?古人沒這些名詞,就是長得不好又出錯頻頻,這讓人產生許多聯想。也許五歲喪父,讓他沒有得到好的教養,或者放縱酒色,早早的把身體搞壞;腿拐,想必是中風的後遺症。臉色青黑、眼小是病容的寫照吧?

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幾萬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幾百萬個五銖銅錢,及四百多個餅金、麟趾金、馬蹄金,重達幾萬公斤,這跟其他漢王侯墓只出幾餅金,相去太誇張了,這是他貪得無饜的證明?經過考證,他是武帝之孫二代昌邑王,昌邑是齊最繁華之地,在劉髆時代早就富可敵國,再者,他被廢之後,朝廷特准他保留家產,因之所有家產送到南昌,其中五銖錢有兩百多種形制,可說是累代之物,而那些黃金都做成「酎金」,也就是為宗廟祭祀之用,成色特別高,不能在民間使用。「酎金」為每年諸侯王為祭宗廟對朝廷的特貢,每年要二百斤,劉賀被廢十四年,至少要出三千斤,然劉賀被廢,曾經的諸侯王劉家子弟,被逐出劉氏宗族,免告廟之禮,也就是連祭拜祖先的資格都給免去。這裡面有他的祖父漢武、父母親、列祖列宗,這是何等沉重的打擊,說是免去,也沒說不得,就算不得,他每年還是準備好超過的份額,一直到死都沒放棄要祭宗廟,總以為有一天會得到赦免,他心情的苦悶與終極的念想可說十分強烈。無奈突來的死亡,客死他鄉,魂魄都不得歸鄉,這些「酎金」如果暴露,恐怕又是大罪一條,他的嗣子已夭亡,在無人繼承下,只有將一切財物隨葬地下,因他畢竟做過皇帝,漢人厚葬之風興盛,因之也沒人追究,他那些「酎金」有過半是藏在棺木底層的,可見滅跡的成分居多。如果沒打開這些封藏的祕密,如何得知劉賀的個性與真心。

然故事還沒完,他墓中最重要的文物是孔子像與大量的竹簡,他既是在齊地長大,又拜《齊論語》大師王吉為師,自然也受儒士教養,有人形容他「短衣大袴,冠惠文冠,佩玉環,簪筆持牘趨謁」,完全是一個儒生的樣子。

可能年少輕狂害了他,或是朝廷政爭的犧牲品,他被廢之後想必有了些改變,行為謹慎,想必也不敢揮霍。出土的竹簡已成一堆爛泥,還好挖掘的年代較晚,科技較發達,從二○一○到二○二○仍在恢復解譯,一根如蜷曲的土條伸直為竹簡,讓我們知道劉賀的心愛書籍:《論語》、《易經》、《禮記》、《醫書》、《五色食勝》、《悼亡賦》和《簽牌》、《奏牘》,其中的《齊論語》比現在流傳的《魯論語》多一篇〈智道〉,並有一面銅鏡的背面漆畫為孔子像,但見至聖先師個子修長,仙氣飄飄,跟後代繪製的矮胖嚴肅形象完全不同,漆畫上書「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是遵從孔子的教誨,自我約束也自我安慰。劉賀不愧為王吉徒弟,愛讀儒家經典,且將之陪葬,《齊論語》的出土太重要了,《齊論語》為昌邑中尉王吉所傳,竹簡反面寫著「智道」,正面寫有:「孔子智道之昜也,昜昜云者,三日。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御也。」有人說「智道」為「知道」,智通知,然智道有「智之道」與「知道」兩義。

這一篇有人作研究,解「昜」(易)為平,易易為平平,又以易為「繹禮」,古有「繹禮輕,故不順慎通,傳絲衣為祭服」。因此整段是講「繹禮」的平易近人,如云(古雲)之美。我覺得另類的解法可以很多,如其中有三個易,可解釋為變易,也就是說孔子知曉道的變易,它的變易一而再再而三,如雲彩之變化萬千,三為多數,即多雲的天空,因此他說這就是道的美,沒人能抵抗得了。另一解為孔子愛好《易經》,講道之變易,如同易理之變易,如雲彩之多變,三日讓我們想到「蠱卦曰,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先庚三日,後庚三日」,《易經》中的三日都不是指三天。而是指天地之變,物極必反,如雲多則為雨,雨多為澤,如此生生不已。這裡說明孔子仰天象,知易理,因此才知道之美與不易與變易之理,這是令人讚嘆,心悅誠服的啊!

《論語》中談到《易經》有「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一般以五十為五年、十年,《易經》為悔過之書,如能多年長期研讀,也許可以避免患上大過。孔子也覺得自己一生犯過大過與小過,小過難免,大過是需要有先見之明,讀《易經》能知過與避禍。

不管怎麼解釋,這章都很重要,孔子講仁義之道,禮樂之教,在追求大爭的戰國時代,可說逆向操作,他的思想多講實用,不談鬼神虛玄之道,這章說明他的思想的根本,就是變易與不易之道。

海昏侯喜讀《論語》、《易經》、《禮記》,可見是通三經的好學之士,當然他也重養生之道,也有《醫書》、《五色食勝》之類,他也懂得玩樂,如兩套編鐘,一套編磬,這是帝王的規格,畢竟他曾為皇帝。還有製酒之蒸餾銅器,將造酒技術提前一千年,以前文獻都說製酒技術在元代,那當然不可能,史上有這麼多酒仙,曹植、陶潛、李白……酒的文化應該很早,之前以為是自然發酵酒,原來是燒酒啊!

這是墓葬文物出土迷人之處,它的過程漫長而乏味,一個大墓從開挖到整理修復常常要十年之久,海昏侯墓已整理十年,還有文獻待破解,有時一個考古研究員一生能參與一件大墓探勘就不錯了,那要怎樣的耐心與專注。

挖開的泥土應該很臭,還有水銀丹砂等毒素,早期的人只戴手套,不戴口罩,讓人好緊張。

(周芬伶散文集《隱形古物商》近日將由印刻出版)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當代散文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王正方/寫論文、誰殺了傑克甘迺迪?

林煥彰/招潮蟹喜歡說

栩栩/貓與狀聲詞

探照燈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