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的月光曲-台積電文學沙龍80現場報導】侯延卿╱曼波奇緣

駱以軍。
(圖/本報記者許正宏攝影)
駱以軍。 (圖/本報記者許正宏攝影)

3月25日舉行的「」文學沙龍,邀請小說家、楊隸亞對談與朗讀,由詩人楊澤主持。

駱以軍與楊隸亞因參與演出楊澤的《新寶島曼波》而結緣。駱以軍與楊隸亞都熱愛文學與算命,駱以軍比楊隸亞年長十七歲,看楊隸亞的命盤與他同樣是「雄宿朝元」的格局,熱心地以過來人的角度提醒楊隸亞要做好哪些心理建設。

楊澤笑說:「駱以軍常算命自誤,幸好沒有誤人!」在楊澤眼中,瘦小的楊隸亞穿著寬大的衣衫,外型像卓別林,內在則像她的書名《女子漢》,有一種冷眼旁觀式的酷。

楊隸亞。 (圖/本報記者許正宏攝影)

楊隸亞原本不叫楊隸亞,學生時代參加大小文學獎常鎩羽而歸,眼見身邊較熟悉的同學、學弟都有很好的表現,因此曾經非常失落,也懷疑自己是否寫得不夠好。2014年夏天,她陪同一位在娛樂圈工作的朋友算命,朋友慫恿楊隸亞既來之就順便問問看自己的命運,結果那天命理師給了她一個新的名字「楊隸亞」。然後神奇的事發生了,那年十月她獲得林榮三文學獎的散文首獎。楊隸亞覺得奇怪,她還是原來的她,作品寫的也是原本她所知所想的事情,為什麼換個名字就有完全迥異的成績,莫非命理領域中果真存在一個神祕的盒子,等待人們去打開?這打開了她對命理研究的好奇。

駱以軍自二、三十歲即以梵谷為師法對象,燃燒生命投入創作,搞壞身體,五十歲心肌梗塞摔倒路邊,歷經波折才檢查出糖尿病,總覺得內在的生命火苗將熄。楊澤是駱以軍的大學老師,駱以軍有幸受到楊澤照顧,他形容楊澤是觀音菩薩。

楊隸亞回憶楊澤找她拍片時,僅以FB的Messenger留言:「拍紀錄片,要不要演?」楊隸亞什麼都沒想就回覆:「好。」拍片過程中,有一場戲是駱以軍在咖啡店角落抽菸,楊隸亞騎著摩托車從他面前那條街經過。拍戲當天下著大雨,為了那一場戲的各個拍攝角度,楊隸亞淋雨騎了三十趟!但能跟自己崇拜的小說家停格在同一個畫面,楊隸亞說至今回想起來仍然覺得幸福。對楊隸亞而言,雖然也曾有過上班族的經驗,但最快樂最平靜的時刻還是閱讀小說和寫作的時候。

幾年前楊隸亞有個參加海外文學交流的機會,她選擇馬來西亞,學了一點馬來文,與當地人有近距離接觸,開始覺得應該為生活中不了解的族群寫一些故事。於是她構思台灣形形色色的人,包括外省人、本省人、原住民、從別的國家來台灣的人,在台灣怎麼生活、如何互動,2021年以《台北男子圖鑑》成為第22屆台北文學年金得主。這次她選讀的〈飄洋過海來做工〉,就是印尼青年來台工作的故事。去年她以《雲端家族》獲得文化部青年創作獎勵,這個獎勵限定年齡要在四十歲以下,她忖度四十歲以後沒了補助,能否繼續寫作就得看自己的本事了。

駱以軍近年迷戀壽山石,他引述清代高兆的《觀石錄》,每塊壽山石各有不同的美,有的如凍雨欲垂,有的如夏日蒸雲……高兆記錄、收藏壽山石,是駱以軍的「忘年(400年)之交」。

預計年底上映的《新寶島曼波》是一部創新敘事方法的「偽紀錄片」,充滿音樂與歌舞,屆時駱以軍將貢獻他的寶貝壽山石做有獎徵答回饋觀眾,敬請期待!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駱以軍 紀錄片 星期五的月光曲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幾米/空氣朋友

鄭如晴/水晶公寓

鍾玲/兩位唐朝女禪師:元機尼師、實際尼師

聯副/中年的覺悟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