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社會科學】阿潑/站在自己的法律立場上

《我是這麼說的》書影。
(圖/網路與書提供)
《我是這麼說的》書影。 (圖/網路與書提供)

推薦書:Ruth Bader Ginsburg,Mary Hartnett,Wendy W. Williams/著,游淑峰/譯《我是這麼說的》(網路與書出版)

1993年即被總統任命為的金斯伯格,始終被認為是美國司法傳奇與人權的促進者,她多年來以「異見者」身分主張平權與正義,其智識與丰采讓大眾折服,竟使她如文化搖滾明星一般存在。與她相關的創作不僅有出版與,包含音樂和歌劇,甚至還有新發現的螳螂物種以她為名。無論如何,2020年九月離開人間的金斯伯格,留下諸多遺產給這個世界,除了代表時代進步的最高法院判決、性別平權的象徵、具有洞見與膽識的言詞,還有珍貴無比的法律人文思想。

《我是這麼說的》是金斯伯格與兩位法律研究者共同編述撰著,集結了這位自由派大法官這一生重要的思考與著述,早從13歲在校刊社發表的文章,到大學時期反駁麥卡錫主義作為的論述,他各個時期的雜文、講稿、判詞,乃至於歌劇腳本,都收錄其中。

因此,這本書以「RBG不恐龍大法官,人生言論唯一自選集」為副題,看起來有點浮誇,但不無真切,因為它透過五個切面,讓金斯伯格以自己的言說來證陳(表演)自己。既能呈現他的個性、價值、思辨與成果,也是美國社會與時代推進的歷程展演──從一個男女刻板分工的時代,到法學院可以有許多女學生、司法界眾多女法官,而法學院院長有三成是女性,最高法院大法官九人中女性有三。金斯伯格見證了這樣的改變,而她自己更是推動者之一。

換句話說,這本書可以看成金斯伯格與她的法律社會正義的精選集。儘管如此,此書全無法律人習於擺弄的專業語彙,也不見艱澀枯燥的陳述,卻是清晰可明的文句,雄辯滔滔地提出質疑,甚至善用文本故事地旁徵博引。我讀著讀著,不免想像,金斯伯格如果是現在的Youtuber,或者擁有個部落格,恐怕也會熱情地在上面評寫、發表如此書集結的文章吧?

例如我印象最深的是,金斯伯格以諸多歌劇文本來展現法律的精神,甚至進一步闡述他反對的立場,就像許多人看了電影或舞台劇,難免會藉此談論自己對某些議題的看法──2015年,最高法院贊成死刑注射是作為被允許的方式,金斯伯格加入撰寫不同意見書,論點是:不管採用何種方式,死刑本身即違憲。但絕大多數戲劇文本,不論受裁判者是否情有可原,最後都會死於死刑判決之下,而其中一齣歌劇的母親以詠嘆調唱出:「殺了他又如何?」

當然,一個大法官最擅長,也最無可取代的,是書寫她對個案的觀點與見解。金斯伯格經手的許多案件,都很有代表性,她從不畏懼提出「我反對」,像是將墮胎視為刑事犯罪、女性薪酬不公平、選舉投票的歧視性、廢止平價醫療法案等等。金斯伯格自己寫道,她堅信最有效的不同意見書,是「站在自己的法律立場上」,如此能闡明分歧,但不傷及合議精神,或傷害公眾對司法的尊重與信任。就像以她為名的歌劇中的一個曲目〈我們不同,我們一體〉,強調即便大法官們對議題意見不同,但對侍奉的體制的尊重卻是一致的,如此才能完成工作,而不損傷現今政府各組織部門運作的敵意。這本書想呈現的,或許也是這位總是精神爍爍的「異見者」對於法律,對於民主憲政體制的強大信心吧。

大法官 死刑 美國 電影 柯林頓 聯副書評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朱德庸/here+there=朱德庸

詹玫君/從此身到彼身

聯副/葉懿瑩作品〈切片冬瓜〉

陳正虔/可以看見大腦在發亮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