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30年後仍讓人心驚 移民、幫派、警察這不是浪漫巴黎

《恨》30週年4K修復版。圖/好威映象提供
《恨》30週年4K修復版。圖/好威映象提供

★ 坎城影展最佳
盧米埃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 法國凱薩獎最佳影片、最佳製片、最佳剪輯
★《黑天鵝》凱薩獎影帝文森卡索超神演技影史經典

郊區族群的躁動不安

《恨》(La Haine)30週年4K修復版,講述九零年代的巴黎十八區,許多來自中東、非洲的移民族群在此落腳,更有許多黑道幫派聚集。地方勢力割據,恩仇複雜難解,風聲鶴唳的警民衝突已成街頭日常。某天,在一場鎮暴行動中,猶太少年文茲的好友逃跑不及,慘遭警方痛毆並因而住院。混亂中意外拾獲警槍的文茲難平,與夥伴們開始尋找向這個世界報復的機會⋯⋯。

改編自真實事件,導、演俱佳的法國才子馬修卡索維茲自編自導、一鳴驚人的狂傲力作,融入個人參與示威活動的經驗,攜手初次獨挑大樑的金獎影帝文森卡索,描繪巴黎郊區邊緣青年不安、騷動且危險的二十四小時。張力十足的影像語言和沉痛深刻的社會觀察,更獲全球影評、影迷極力盛讚,譽為影史必看經典神作。5月29日上映。

《恨》30週年4K修復版。圖/好威映象提供

馬修卡索維茲(Mathieu Kassovitz)導演介紹

本片導演馬修卡索維茲(Mathieu Kassovitz)|法國知名導演、編劇、演員,1967年出生於巴黎。父親是匈牙利裔導演、母親是法國剪接師,自小耳濡目染於創作環境。卡索維茲以1995年自編自導的電影《恨》一戰成名,全片聚焦巴黎郊區青年與警察間的緊張關係,深刻揭示法國社會邊緣階層的憤怒與絕望,風格寫實、節奏緊湊,黑白影像強化了電影的張力與性。《恨》勇奪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並成為90年代法國電影的重要代表作。

卡索維茲的導演風格著重社會批判與現實描繪,常以緊張氛圍與快速剪輯呈現角色的心理壓力與社會動盪。他也擅長透過鏡頭語言探索身分認同、暴力與城市邊緣化等議題。此外,他亦以演員身分活躍影壇,參與《第五元素》、《艾蜜莉的異想世界》、《慕尼黑》等作品演出,同時其執導並演出之影集《巴黎情報局》更在法國造成轟動收視。

《恨》30週年4K修復版。圖/好威映象提供

《恨》30週年4K修復版。圖/好威映象提供

《恨》30週年4K修復版。圖/好威映象提供

《恨》30週年4K修復版。圖/好威映象提供

《恨》30週年4K修復版。圖/好威映象提供

《恨》30週年4K修復版。圖/好威映象提供

《恨》30週年4K修復版。圖/好威映象提供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巴黎 電影 憤怒 導演 法國 政治 移民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勞勃阿特曼:眾生喧嘩」主題影展:《外科醫生》《花村》《幻象》《三女性》等看大師生涯代表作

《長安的荔枝》金句分享:拔刀相助的背後,總有利益索取

《親密之海》台劇登紐約亞洲影展 李銘順:容易動情,並不代表花心

《白衣蒼狗》探討非法移工與長照困境「不妥協的凝視」募資啟動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