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鴻/認真凝視苦難 帶給我們繼續奮戰的力量 ──記「人權藝術生活節」

劇場導演鴻鴻連續三年擔任國家人權博物館「人權藝術生活節」策展人。(圖/鴻鴻 提供)
劇場導演鴻鴻連續三年擔任國家人權博物館「人權藝術生活節」策展人。(圖/鴻鴻 提供)

文︱鴻鴻(詩人、人權藝術生活節策展人)

圖片提供︱

2020年,我受人權館陳俊宏館長委以重任,希望打造一個藝術與主題並重的人權藝術生活節。雖然臺灣的轉型正義舉步維艱,但民間的人權奮鬥史卻愈挫愈奮,帶給大家無數勇氣與靈感。藝術上,從來就是自由的鮮明表徵,藝術證明了每個人的獨特性不但是必要的,也是美好的。當代藝術尤其勇於挑戰各種社會、政治與意識型態的禁忌,翻轉習焉不察的成規陋習,捍衛每個獨立個體能夠受到尊重、享有自由,這些原就是藝術存在的基本價值。近年來後解嚴世代的各領域創作者們,自動自發地鉤沉被遺忘的史實、出以強烈的表達手法,展現積極的藝術介入精神。此時此刻,以一個藝術節匯整過往的努力,拓展未來的路向,確實可以是一塊促使時代進步的踏腳石。

2020人權藝術生活節。(圖/國家人權博物館 提供)

我不由得回想起,2006年車臣戰役期間,我有機會隨舞蹈空間舞團往訪阿姆斯特丹,剛好看到當地舉行的人權影展,當屆是車臣專題。多部關於戰爭與流亡的電影,讓我對車臣與俄羅斯的糾葛有了完整的認識,對車臣的抗爭有了震撼性的感動,也對於一個藝術節可以發揮的功能,有了全新看法。往後我策展的臺北詩歌節、新北市電影節,人權都成為核心議題,包括邀約世界各地終生致力於抗爭的詩人,與臺灣的詩人和歌手交流;規劃社會性、政治性的電影單元,喚醒觀眾的自覺意識。我所領導的黑眼睛跨劇團,也不斷邀約年輕藝術家針對被掩蓋的,進行考掘性的對話。一個完整的藝術節,當然能夠匯集更多力量,對議題有更全方位的探討,也能吸引更多不同的群眾。

我心目中人權藝術生活節的定位,人權是價值骨幹,雖從經驗出發,但也需要延伸到其他當代人權議題,如兒童、移工、性別、族群、乃至身心障礙⋯⋯。人權是普世議題,也跟每一個體各自的身份與處境相關,需要更多理解。然而,作為一個藝術節,不能僅靠議題,作品的質感與品味、多樣性與開創性,也必須到位,才能夠吸引更多關注和討論。因此,每屆藝術生活節應該要包括、音樂、舞蹈、影像、展覽、、講座、沉浸或漫遊等不同型態的活動,考量、覺青、親子、一般民眾等不同對象,也必須持續開拓面向與深化議題。藝術可以幫助我們在生活中理解與感受他人與己身的相關,對於人權觀念的釐清與普及,發揮更多潛移默化的效益。

人權藝術生活節的主場在景美紀念園區,兼及其他不義遺址與展演場所。景美的設施均為歷史建物,在演出的硬體要求上有其不足之處,必須克服。但其獨特空間性格與苦難的暗影,卻也成為展演的重要背景,鼓舞著藝術家們奮力表達真相。

2020年第一屆主題訂為「霜降到清明」,源於學者林傳凱領導學生與藝術合作者們,針對白色恐怖緣起所作的考察─「霜降」正是1950年臺大、師院學生被押赴馬場町行刑的日子,不只是歷史的時間點,也是威權的鮮明象徵;「清明」不只是告慰死者的紀念日,也意味著「澄澈的理解」。以一顆清明的心,去理解那個嚴寒的時代,作為平復、療癒長期凍傷的開始。我為主題所賦的詩是這樣寫的:

那些失去的你

那些失去的我

那些再也回不來的靈魂

再也回不來只能讓他們留下的空白

推著此刻的你

此刻的我

重新開始歌唱

重新開始滾動

雨靜了

雲也停了霜降之後是清明

因應「霜降七十」,再拒劇團以一場音樂會將演出場地延伸到臺大水源校區草坪的「八卦池」旁,該校區在1949至1999年間為國防醫學院所在地,亦是1950年代存放政治犯屍體的地方。覆疊在今日生活中的歷史真實空間,藉著藝術的語言,發出自己的聲音。他們以「寂靜的迴響」音樂會,將白色恐怖檔案轉化為歌曲與聲音創作,從雷鬼、唸歌、敘事音樂、民謠到噪音。其中包括受難人的逃亡過程,政治犯對自身性別認同轉變的自述,創作者關於何謂「正義」或「邪惡」的反芻思考⋯⋯這些沒有聲音的檔案背後的故事,都在這場悼亡的音樂會重新現聲/身。另外以水源校區為起點,也規劃了兩齣「漫遊者劇場」,讓觀眾戴著耳機遊走,在不同角落聆聽,將觀眾行走中所見的實存地景轉譯為象徵或歷史時空。

2021年人權藝術生活節-噤夢之夜

過往與白恐相關的音樂,多為思鄉歌謠與抗爭歌曲。我希望能開拓更多音樂類型,從古典、爵士到重金屬,與不同世代和族群接軌。例如第一屆開幕以薩克斯風自由獨奏搭配商禽詩劇〈門或者天空〉和默劇表演;也有「記憶與詩的爵士夜」,邀約多位詩人前輩與謝明諺爵士四重奏共同演出獻給戒嚴年代的詩篇;林理惠為美國黑人女歌手的平權名曲FourWomen重新填入白恐受難女性的歌詞,成為盪氣迴腸的〈請問芳名〉,動人的歌喉令人淚下。第二屆的開幕演出則由馬世芳策劃了「提燈上路」音樂會,邀請巴奈、林生祥與高一生的外孫女高蕾雅等人演唱,並同步發行人權CD專輯《守望天明》。此外還有以重金屬搖滾演繹歷史悲劇的「噤夢之夜」,吸引了樂團「恆月三途」的眾多粉絲初訪景美園區;以留聲機播放蟲膠曲盤重返日治時期的禁歌歲月;以及在「寂靜鎮壓」講座音樂會中,演出美國作曲家Zack Browning為二二八所作的樂曲,希望帶給參與者更多不同的聆聽體驗。

藝術生活節設在11月20日國際兒童人權日與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之間,每年也特別規劃了「兒童日」的活動,希望能從兒童權利開始,對每一個生命理解與尊重。前兩年邀請了向來關注白恐議題的夾腳拖劇團,以及擅長突破傳統觀演關係的明日和合製作所,分別以物件及光影劇場,和機器人互動劇場的方式,帶給親子迥異於一般兒童劇的驚喜。今年則預計邀約資深的偶戲團飛人集社,推出以族群歧視為主題的音樂戲劇。

2021年人權藝術生活節-寂靜鎮壓音樂會。(圖/國家人權博物館 提供)

國家人權博物館近兩年的重要工程之一,是請作家胡淑雯、童偉格編輯出版《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四卷與《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五卷,整理並詮釋了臺灣文學史上對於戒嚴年代的真實記憶。不同作家的不同視角,提供了許多人性幽微的省察,讓讀者對自由被侵害的有形、無形影響,有深刻的體會。於是我在首屆藝術生活節規劃了「小說讀演」劇場,選擇其中部分篇章,將這批臺灣的重要文學資產,轉化為劇場的動能,也希望啟發更多創作者從中取材。而第二屆也迎來了盜火劇團以《回聲》為題的小說搬演。

第二屆的主題訂為「異端的回聲」,著重不同身份的記憶表述,並增入無障礙人權的主題。異端,係指不見容於「正常」體制的思想。在戒嚴體制下,任何自由言行都可能被視為異端,加以懲戒。然而對「異端」的寬容與保障,正是人權思維最重要的價值。另一方面,「異端」也意指不同角落。惟有聆聽來自不同角落、不同立場的幽微聲音,在對人性多層次的理解之下,才可能讓真實不致被理念覆蓋,轉型才可能實現真正的正義。

舞蹈在身體感上,往往更能表達無法言宣的苦痛。第一屆我們邀請何曉玫編舞的《極相林》,像是一場痛覺儀式,舞者的身體成為紀念碑般的存在。第二屆則邀約舞蹈家周書毅和身障劇場工作者鄭志忠合作的《阿忠與我》,探究身體在社會下的壓迫與不自由處境。

2021年人權藝術生活節-阿忠與我。(圖/國家人權博物館 提供)

由河床劇團設計的影像裝置藝術《時光蟲洞》,將白恐受難者的故事從口語轉化為動畫短片,在按摩床下方的螢幕裡播放,迫使觀眾趴下,自床上的洞口窺視,從物理上改變觀眾體驗這些故事的方式。這是個影像的時代,第一屆我們輪播多齣相關主題的劇場表演,包括《明白歌》與《非常上訴》;第二屆則邀約了三部短片來和觀眾對話,包括劇情片、紀錄片、實驗片,展現年輕影像創作者回溯他們未曾擁有的記憶的獨特手法。

2021年人權藝術生活節-時光蟲洞。(圖/國家人權博物館 提供)

看到許多民眾因為藝術生活節而首度來訪景美園區,甚至奔相走告,我經常深感激動。藝術家平日各自埋頭創作,但內心的關懷實與彼此默默共鳴;甚至看似離經叛道的風格實驗,也往往成為社會往前發展的關鍵趨力。在一個藝術節當中,這些努力都化為可感、可見、可以互相激盪的火花。在即將展開的第三屆人權藝術生活節當中,除了繼續開發文學讀演、不義遺址的漫遊者劇場,也預計和香港來臺的國際級藝術家黃國才合作,展出他以抗爭為主軸的行為藝術。認真凝視過往與今日世界的苦難,可以帶給我們繼續奮戰的力量。我們也期待這裡能成為一個更寬廣的平台,鼓舞更多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對人權議題勇敢地發聲、自由地表白。

延伸閱讀

2022人權藝術生活節「記憶導航」再次邀請詩人暨導演鴻鴻擔任策展人,與多位臺灣與香港的優秀藝術家,策劃音樂、舞蹈、戲劇與親子節目、常態展覽及短片展等系列展演,自11月19日至12月10日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登場,更多活動資訊可詳見

2022年人權藝術生活節官網

2022年人權藝術生活節臉書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國家人權博物館 歷史 文學 白色恐怖 文青 創作 劇場 閱讀專題 閱讀藝文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你吃的是什麼烤鴨?北京與廣式烤鴨之間的3種差異

西班牙人到來=北臺灣歷史的開端?和平島考古的啟發

琅客來了/黃玉郎:刀光劍影情紛亂,拳來腿往六十載

國資圖打造全臺首創 AI 智慧館員 天天服務上百位讀者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