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借閱所】享受自己的特質,跟自己好好相處《停止內耗》

(圖/故事借閱所 提供)
(圖/故事借閱所 提供)

大家好!我是,在故事借閱所,讓我們借一本好書,探索自己,閱讀世界。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一整天下來,其實沒做什麼事,卻覺得好累。或者,很想做些什麼,卻總是想得多做得少,過段時間回頭看,光陰蹉跎了,精神磨耗了,就是人還停留在原地踏步。

這本由師撰寫的《停止內耗》正是在解析「為什麼光是待著就很累」的心理狀態,而這裡所謂的「累」,更正確的定義應該是心累,根據作者專業的諮商經驗與心理觀察,很多時候,體力上的勞累反而會讓我們沒有多餘的心力去胡思亂想,心比較不會累,他並不是建議大家都變成旋轉陀螺來麻痺自己,而是我們可以跟著專業的心理分析與步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釐清感受,積極的自助,停止無意義卻很傷身的心理內耗。

(圖/故事借閱所 提供)

不過,光是要踏出第一步,也就是瞭解自己就很不容易了。無論從作者描述的個案困境或引用的心理學理論,都得到相同的結論,我們往往渴望去探索陌生的世界,結識陌生的人,後來卻發現,最不了解的,其實是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呢?這跟我們的群我意識有關,個人的做法與選擇,經常是因為「大家都這樣」,或者「人家希望我這樣」而採取行動,我們太習慣活在別人的眼光裡,按照社會默許的規則過日子,然而作者輔導過許多看起來正常的個案,實則過得很茫然,甚至為了維持自己既定的「人設」而過得非常辛苦,因此這本書開宗明義就告訴大家,你就是你,你有權利想的、做的跟別人不一樣,每個人的生活節奏都應該由自己掌握。

(圖/故事借閱所 提供)

這話聽起來很爽快,然而下一刻,我們可能就會開始擔心,特立獨行會不會受到別人批評啊?我的父母家人或先生太太會不會對我失望,小心喔,這就是精神內耗的開始,我們經常覺得心很累,常常不是真的發生了什麼大不了的事,而是內心的小劇場演得太厲害,我對於作者所說的「別把自己放那麼大」非常認同,那些心裡的百轉千迴在別人眼中,多數時候根本都無足輕重,只有我們自己本身很在意而已,既然如此,幹嘛白白擔憂那麼多。別人請你幫忙,但你真的不方便,在接受與拒絕之間猶疑困擾,忙還沒幫,已經累得半死,其實,你幫不上,他還是能找到其他人或其他方法解決,被請託,並不代表你很重要或者無可取代。

當然,助人為快樂之本,如果做某些事能讓我們自己真的感到滿足,何樂而不為,善的循環是幸福的迴圈,但如果是唯恐破壞人際關係、產生內疚或者怕人家以為自己無能或不友善,那麼可能就會不小心落入內耗的迴圈了,作者說「取悅,是一場高成本的內耗。」我真的是再贊成不過。

書名:《停止內耗》
作者:若杉
出版社:大牌出版
出版時間:2022年10月5日

但是人一旦曲解了「做自己」的意義,強迫症似地負重前行,不斷為自己調高目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內耗,我們經常說的「完美主義者」其實很不快樂,因為世上沒有完美這件事,於是怎麼樣也達不到標準,作者認為,有時候承認自己不夠好,世界反而就好多了,不夠好不是不好,是還有空間讓我們更好,但這個空間是讓我們進步、調整,而不是焦慮、自卑,作者舉了個案的職場困境,團隊裡好像每個人都比我強,所以我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永遠沒辦法做到「足夠好」,但心理諮商師卻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情況,能夠與一群高手合作,身旁有優秀的人讓自己學習,是何等幸運的事!他在這裡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當人們關注的焦點從「我」變成「我們」,就能自然將比較的心態,轉化為更健康的學習與合作關係,不夠好,才能讓我們覺察每一天的意義,讓明天比今天更好。

對於幸福感,作者還提供了一個很棒的建議,學學吧,把擅長的事做成喜歡的事,擅長,能讓我們相對不費力地把事情做得好,得到樂趣也受到外界正向回饋,讓這件事變得越來越喜歡。借閱這本《停止內耗》,讓我們好好享受自己的特質,跟自己好好相處。

●本文推薦閱讀書由出版品牌:《停止內耗》,授權於聯合新聞網閱讀頻道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詹慶齡 心理諮商 村上春樹 閱讀專題 閱讀藝文 讀書共和國 大牌出版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西班牙人到來=北臺灣歷史的開端?和平島考古的啟發

琅客來了/黃玉郎:刀光劍影情紛亂,拳來腿往六十載

國資圖打造全臺首創 AI 智慧館員 天天服務上百位讀者

兩百年前彰化西門內的天才畫家「吳天華」──#名單之後121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