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美瑤/百老匯街不懂遊子的心情 —— 一個紐約客的老北平地圖,還有《俠隱》與張北海

1990年紐約,張北海在聯合國辦公室。(取材自第一財經)
1990年紐約,張北海在聯合國辦公室。(取材自第一財經)

2015年五月,我到參加書展,會議結束返台前一天,先生正式約我下午到他家,他說我得用腳走一趟下城,才算沒有白來。

沿著地鐵Canal St.站出口,我憑著印象走到他家。上個世紀90年代末我就曾跟人走進這處樓層挑高、loft風格的公寓,在那裡見到當時寓居紐約的華人藝術家、作家、明星、學者......印象中那個客廳好大,彷彿奔紐約的華人都踏進過這百老滙街上的張北海客廳。1986年,阿城到美國,讀到《七十年代》月刊上張北海寫紐約,立刻把自己歸為「張迷」,還住進張家寫了電影劇本。我有幸在90年代末踏進這個客廳,興奮之情可想而知。不過那次朝聖,最讓我好奇的是餐桌旁掛著一大張1936年老北平地圖,當時只聽說他正寫小說,不知道書名,也不知道何時會出版。

老紐約帶我走經沿途新穎的餐廳跟酒吧,他指引我看的多半是有故事有歷史的房子,沿著百老匯街一路往南,穿過華爾街,走到海港旁,我們從濱海酒吧眺望愛麗絲島,接著再繞行到9.11 MEMORIAL,兩處大水池四周石板上刻著受難者的名字,長長的一大串,幾朵新鮮玫瑰插在板縫中,我們就默默站著看。

走進ODEON,我們開始喝當天的第一杯威士忌,我問起姜文四月正式宣布要改編《俠隱》拍成電影,他的看法。小說寫的是盧溝橋事件前夕的,是個老胡同還在、城牆還沒拆盡的老北平。姜文的北京經驗應該是文革後了,怎麼辦。我順便告訴他2000年讀《俠隱》,我以為他是因為退休後寫膩了紐約,想改變創作路子。

我坦白自己外行到不知道他的父親是響應辛亥革命的第一人張子奇,不知道他來自一個出生時馮玉祥會送歐米茄錶的家庭,不知道他的童年就是經歷了內戰到抗戰的北平歲月。張自忠、二十九軍......這些小說裡的名字,其實都是些他叫叔叔伯伯的人......相隔15年我才知道,張北海不只是在寫小說,李天然是他用文字來悼念父輩、追憶北平留在他童年記憶裡的模樣。

喝完酒,老紐約帶我走到下東城的Katz's Delicatessen吃煙薰牛肉三明治,大概80年代看過《When Harry meets Sally》電影的人都會央求他帶路吃這味。最後一站,老紐約知道我喜歡爵士時代的作品,帶我到名聞遐邇的Algonquin Hotel酒吧,我們數算著最後出沒在此的田納西·威廉斯、亞瑟·米勒和勞倫斯·奧利佛......我在滿盈的歷史感中感到醉意,他告訴我《俠隱》寫了六年的點滴我聽了也記不住了。第二天一早搭車到機場前,回憶前一夜,我想起的只有陳昇為他寫的<老嬉皮>:

百老匯街不懂遊子的心情
走在異鄉午夜陌生的街道
I wanna go home

想家的張北海寫出了個遊俠李天然,讓他在《俠隱》裡回到張北海出生那年(1936)的北平,讓他住進東直門附近的胡同、去東四大街九條編畫報、到順天府吃涮羊肉、在炒豆胡同殺了日本特務、跟心上人沿著鼓樓走到後海訴情衷......臘八粥、元宵、捲餅、京醬拌麵還有街上賣的玩的......小說裡吃足了整整一個四季,而我總算知道俠客李天然一杯接一杯倒的威士忌,其實是替張北海喝的,他說不出口的歸鄉感情,也盡是張北海的。

●本文獲發行人暨總編輯葉美瑤女士授權轉載,新經典文化為張北海 2018 年最後一本著作《俠隱》的出版社。

張北海在北京拆胡同建環道最激烈的時代,以長篇現代武俠小說《俠隱》向「消逝的老北京」致敬。(圖/新經典文化)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新經典文化 張北海 北京 紐約 閱讀藝文 閱讀專題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不一樣的山水畫!M+博物館「山鳴水應」用新視角看藝術

漫步青島老城區:探訪上世紀的文藝書店、民宿及咖啡館

搭火車遍遊新疆!開箱「西域幸福號」與消逝的歷史景點

近半世紀清爽不敗的口味──5大必點經典越南風味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