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借閱所】打破「燃脂」迷思,借閱《燃》正確地理解我們的身體

(圖/故事借閱所 提供)
(圖/故事借閱所 提供)

文/|故事借閱所

大家好!我是,在故事借閱所,讓我們借一本好書,探索自己,閱讀世界。

說起探索自己,這本由頂尖科學家執筆的大作《燃》,絕對有助於我們正確地理解「身體」這具精密的代謝引擎是如何運作的?不過聽到這,請先不要急著簡化新陳代謝的定義,誤以為由於代謝就是燃燒能量,所以燃燒能量等於減脂,而減脂又等於減肥,作者以長期、大量的科學實證和研究數據告訴我們,正確答案是也不是。那麼,激烈運動到底會不會讓你瘦呢?還有,現在很流行的生酮飲食和各式各樣的斷食減肥法,真的能夠有效幫助我們排毒減重嗎?看完它,你將會得到全新的認知。

書名:燃
作者:赫曼. 龐策
出版社:方舟文化
出版日期:2022/05/05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杜克大學的人類演化學家,他從演化的觀點探討我們人類究竟是怎麼一步步地在物競天擇之下,繁衍下來並登上萬物之靈的寶座,而這一切,都與我們的能量調節機制脫不了關係,也就是說,我們身體內部如何燃燒卡路里,不只關乎胖瘦健康,更是物種得以生存繁衍的重要關鍵。

為了揭開這把身體內部之火的重重奧秘,作者和他的研究團隊花了好幾年時間,來回非洲坦尚尼亞進行田野調查,他們近距離觀察到現在還以狩獵採集維生的哈札人,為這些樣本進行代謝測量,結果驚人的發現,為了覓食,平均每天走十幾公里路的哈札族,每日的總熱量消耗竟然跟久坐不動的美國上班族差不多,首先就破除了活動量越大、消耗能量也就越多的迷思,但是這個結果乍看之下,不免會讓認真運動努力瘦身的人感到沮喪,畢竟許多人都以為除了維持生命必須的基礎代謝佔我們能量燃燒的百分之七十之外,對於燃燒卡路里這檔事,我們唯一能夠做主控制的就是另外那百分之三十的刻意與非刻意活動,然而這場橫跨演化生物學、生理學和人類學的大規模研究卻告訴我們,身體可不是你以為的那麼簡單。

(圖/故事借閱所 提供)

活動量比一般都市上班族多出好幾倍的哈札人,身體運作的邏輯其實跟所有其他種族的人類是一樣的,當活動量大,增加能量消耗時,身體就會很聰明地節省其它的能量消耗,例如降低基礎代謝來維持恆定,看他這麼說明,我就恍然大悟了,為什麼認真做了幾天運動之後,體重機上的數字還是紋風不動,當平常像顆沙發馬鈴薯的我突然心血來潮運動幾天,我的基礎代謝率反而可能因為這種身體自動保護機制而下降,以維持平衡,這也說明了,我們的人類祖先之所以能在艱困的環境中捱過飢餓,代代繁衍下來,靠的就是這項研究的重大發現,身體的每日能量消耗是受限的。

看到這裡,可能你會跟我產生相同的疑問,那麼在大饑荒當中餓死的人們和現代人的肥胖症又該怎麼解釋?在這本書裡,引用了大量實驗室和田野調查的長期研究數據,梳理出十幾種不同情境的能量消耗模型,一一拆解新陳代謝的廬山真面目,無論人處在哪種情境、導出哪種模型,研究結果都揭示了幾個基本道理,首先,能量是生命的通貨,沒有它,你就會死。其次,當你吸收的能量總是比燃燒的多,必然會累積,恐怖的是,脂肪可以在我們身體裡無限膨脹,但是要想燃燒它卻得經過好幾道生理關卡,也就是說,真想減肥的話,控制飲食、減少熱量攝取可比運動要實際得多。

然而,要特別一提的是,運動雖然不會燃燒更多的熱量,但它確實會改變這些熱量的使用方式,讓人維持健康活力,遠離代謝疾病的威脅,有效降低死亡風險,同時,運動對於維持下降以後的體重也是很好的工具。

這本幽默有趣的科普書,除了研究宏偉廣泛,比對樣本從草原上勤奮的哈札人到不太活動的上班族,再到我們的靈長類親戚人猿,幫助人們理解生命如何仰賴燃燒能量而活,最有意思的是它還自然地連結了生命哲學,還記得我一開始的提問嗎?人類何以演化為萬物之靈,研究結果證明了,因為我們把能量投資在大腦,而且學習比思考消耗的能量更多,另外,通常以愛為名的分享行為,原來也是驅動我們進化的一大動力,而人類能量燃燒的極致並不是時髦的三鐵或,而是懷孕和分娩,科學和哲學相互呼應構築了這一頁演化大歷史,借閱這本《燃》,讓我們更懂得說自己的故事。

●本文推薦閱讀書由讀書共和國出版品牌:所出版之《燃》,授權於聯合新聞網閱讀頻道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讀書共和國 閱讀專題 閱讀藝文 方舟文化 詹慶齡 脂肪 馬拉松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近半世紀清爽不敗的口味──5大必點經典越南風味

為創作甘願孤獨的嘉義西畫家「翁崑德」──#名單之後122

專題/集合啦,武俠迷!琅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專題一次看

被流量綁架的「社群時代」與現代心靈考──黃哲斌╳傅榆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