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文物月刊】「鑑古─乾隆朝的宮廷銅器收藏」特展介紹

(左)商晚期 獸面紋貫耳壺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右)清《西清續鑑•乙編》卷五頁三十四 周饕餮尊四 民國二十年(1931)北平古物陳列所影印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內府圖繪寫本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左)商晚期 獸面紋貫耳壺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右)清《西清續鑑•乙編》卷五頁三十四 周饕餮尊四 民國二十年(1931)北平古物陳列所影印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內府圖繪寫本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文︱張莅(任職於器物處)

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1736-1795在位)擁有許多古代的銅器,這些銅器布置於各個宮殿,和其他珍貴收藏一樣,是清宮日常生活中的景致。乾隆皇帝曾召集群臣,為銅器丈量尺寸、手繪圖像、撰寫說明。他在位的六十年間,持續進行整理、著錄工作,完成了三套宮廷收藏銅器的圖錄。這項為清宮銅器留下形影紀錄的圖鑑出版工作,在當年的技術條件之下,是既耗費人力又需要時間的大工程。

商晚期 亞觚 附清乾隆時期木箍與木座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皇帝曾經為個別銅器寫下詩文作品,文中可見歷史情懷以及儒學智識,並且將詩作泥金刻題於精工製作的木質臺座上,與之相配收藏。如院藏商代晚期〈亞觚〉配有木箍與臺座,箍上可見乾隆三十五年(1770)所作的五言詩:「生緑重重蔚,深紅點點塗。立旂銘可辨,執木器斯殊。於古誠無二,匪今始不觚。睪然發遐想,東序伴河圖。」臺座上題「乾隆御賞」款,底有器名「周亞觚一」。詩中由銅器鏽色引發古物感興,並回應《論語・雍也》和《尚書・顧命》之文,展現乾隆皇帝對於銅器的理解和鑑賞,出自儒家經典的詮釋脈絡。另如春秋晚期〈邾大宰鐘〉配作專屬的紫檀木架,除見皇帝詩題,亦錄有群臣的詠頌,為宮廷圍繞古銅器之唱和,留下珍貴紀錄。

春秋晚期 邾大宰鐘 附清乾隆時期紫檀木架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特別引起乾隆皇帝的注意,並為之題詩至少七首以上的,是一套乾隆二十四年(1759)於江西出土的古銅鐘,當時適逢平定回部,因此視為祥瑞之徵。清高宗將十一件古鐘視為一套,另補鑄大呂一件,以合於古代十二律,並相配古律名之。本院所藏為相配律名「仲呂」及「蕤賓」者。

春秋晚期 者減鐘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進入清宮的十一件古鐘,存放於特別設立的韻古堂,並收錄於《西清續鑑・甲編》,名為〈周鎛鐘〉。據書中的器物圖繪和文字紀錄,十一件鐘的形制、紋飾皆相同,尺寸由大至小排列。銘文內容大致相同,各自成篇。乾隆皇帝曾數度詠詩,反覆回憶此事,可見此器在他心中的重要性和象徵意義。

清 乾隆 玉獸面紋貫耳壺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清 竹雕獸面紋貫耳壺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認識銅器的第一步,在於器物專有名稱和形體樣貌的連結,宋代的編書方式,即是按器形的分類作為卷次安排,以達到圖鑑的效果。到了乾隆皇帝的《西清古鑑》時,由名稱來看,書中的銅器已達七十個類別,同時成為其他材質模仿的古器範本。

從禮器應用的角度,乾隆皇帝曾將古銅器重新選配,作為國子監的孔廟祭器,呈現當時對於周代禮器組合的想像。乾隆三十三年(1768),命大學士傅恆修葺國子監文廟。隔年落成,擇內府藏周代銅器十件,頒置於文廟大成殿,作禮器用備。乾隆四十四年(1778),錄此十件銅器圖像於書冊,一併存放國子監內。乾隆皇帝於國子監文廟陳列此「周笵十器」,以尊孔子從周之志。

南宋至明 太師望簋、蓋銘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現此「周笵十器」皆藏於本院,據《欽定國子監志》記載,「周笵十器」包括〈周康侯鼎〉〈周犧尊〉〈周內言卣〉〈周犧首罍〉〈周雷紋壺〉〈周召仲簠〉〈周盟簋〉〈周雷紋觚〉〈周子爵〉〈周素洗〉。十件銅器的名稱雖皆冠周代,以現在的眼光審視,卻有半數為宋以後的仿古器。以〈周盟簋〉為例,全器作圓角長方形,帶蓋,蓋頂有四個獸形鈕,圈足。蓋頂面紋飾為斜角對稱的兩獸,器身飾竊曲紋及瓦紋,器外底作網格紋。全器形制近於兩周之際流行的「盨」。蓋與內底均有銘文「大師小子師望作彝」,明顯仿自《宣和博古圖》的〈周太師望簋〉。

商代和周代製作的銅器,距今約三千年,在漫長的傳世過程中,或經鑑賞考究,載之書冊,或經改製重組,面貌丕變,又或隨著收藏者留有時代的印記。今日,為能更清楚地認識典藏於的銅器,除了探究原器承載的時空訊息,每一件器物的傳世經歷,亦是關鍵的拼圖,現代科技和數位人文則幫助我們一步一步的重建過去可能發生的故事。經過時間推移,銅器從歷史現場、宮廷收藏,進入到博物館,一次又一次的註解,記錄著古物,也記錄了時代。

本文摘錄自《故宮文物月刊》453期12月號,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閱讀」頻道,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因應疫情警戒升級,故宮南北院區自110年5月15日起全面閉園閉館,恢復開園開館日詳見故宮官網最新消息。

「鑑古─乾隆朝的宮廷銅器收藏」展覽資訊:

● 開放時間:每週二至週日 09:00 ~ 17:00(每週一休館)

●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 陳列室304 (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 瞭解更多:連結


乾隆皇帝 博物館 國立故宮博物院 閱讀專題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追憶琦君 《琦君傳》作者宇文正:從琦君的書進入成長歲月是一件幸福的事

「文物檢測與修復在故宮」特展:瓷器的修復與重修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館長 馬湘萍:讓圖書館成為全國人民心中的閱讀地標

蔣勳/美的感知來自日常,以聲領你入心的體悟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