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閱讀之樂──臺文館的「文學樂園」開幕啟用

經過一年的空間調度,受到觀眾喜愛的「兒童文學書房」變身「文學樂園」於2021年2月2日開幕,本文採訪擅長營造空間,給予體驗的築點設計(archicake)暢談規劃理念。
文/羅健宏;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從「兒童文學書房」到「文學樂園」可以感受到,全新落成的閱讀空間從單純的閱讀提升到更豐富的體驗,負責這次設計的築點設計總監鍾秉宏建築師表示,由於太太剛好在圖書界服務,聽過許多管理圖書館遇到的問題。他說,「文學樂園正好是一個機會!」讓他能用建築專業訓練,來統整並提出適合兒童閱讀的空間應該具有的模樣。
讓各種可能發生的開放空間
如果要描述「兒童」的行為特質,「好動」絕對會是最佳形容。在規劃時,鍾秉宏將自己想像成這群使用者,「就像是在地上爬行的動物、會隨時隨地提出問題、會想要奔跑。」無法長時間專注在書本上。他說,如果要為這群使用者打造適合閱讀的環境,適合他們行動的空間便相當重要。
文學樂園的空間格局為長方形,依照使用需求劃分為前後間,交界處設有讀者服務臺。前間規劃為閱覽室,書櫃靠著牆面放置,閱覽的桌椅則擺放在中央,形成被書櫃包圍的空間格局。館員或志工坐在讀者服務臺,可以直接看見使用者,少了視線的死角,在管理上也變得更加方便。
以往為了爭取更多的藏書,圖書館習慣將書櫃成排擺放,現在的擺法雖然看起來有點浪費,但因為沒有空間阻隔,兒童可以更加自在地移動。鍾秉宏表示,就如同科技業流行的開放辦公空間,這樣的格局顯得更有彈性,使用上也多了其他可能。鍾秉宏表示,自己在做策展時,也常常應用這樣的概念。而且只要把館藏陳列擺滿,就能創造出被書本包圍的閱讀環境。
用色彩展現兒童的閱讀需求
除了打造一個適合行動的空間,鍾秉宏進一步指出,文學樂園的設計皆是從兒童的尺度出發。然而,不同年紀的兒童對於閱讀的需求都不一樣。像是年紀較小的孩童因為還不懂文字及文意,需要旁人陪同閱讀,回應他們的各種提問。因此,幼童需要的是可以陪伴的空間。未來文學樂園也會開放給國小、國中生利用,已能獨立閱讀的學童,需要的反而是能讓他們安靜翻閱書本的空間。
將不同年齡層所需的機能整合,並顧及同時在空間中的家長、老師和館員,為了替閱覽空間整理出脈絡,呈現一致性,設計團隊使用不同顏色的地毯進行機能上的區隔。從綠色、黃色、橙色,再到服務臺後方的藍色橡膠板,一種顏色的地毯就代表一種特定的年齡需求。
進入文學樂園,綠色的地毯上面放置了平坦及靠背的大型沙發,提供家長跟需要伴讀的幼童使用。考慮到家長可以帶著大包小包的東西,這裡也有足夠的空間放置隨身用品,牆邊也規劃了嬰兒車的放置處;黃色地毯是活動廣場,延伸至牆面的空間設計了內嵌的黃色框框,讓說故事的志工或繪本作家,可以坐在這裡進行分享,醒目黃色的背景聚集大家的目光;橘色地毯上是獨立座位。讀者服務臺後方則是青少年文學區、桌遊體驗區,以及以文學為主題的體感遊戲區。
增加兒童閱讀意願的細部設計
考量兒童不習慣利用書背資訊找書,開架式的書櫃經過重新設計,擺放書本的空間就做得比一般書櫃來得大、活動書櫃也改成封面朝前的陳列方式,讓兒童更容易翻找,並根據封面插畫或標語,選擇自己想看的書。而無法伸手拿取的位置,則作為展示使用。
再看築點設計的設計,黃色地毯上有三角形及圓形物體各一,最初並不在規劃的藍圖之中。鍾秉宏說,兒童喜歡躲藏空間。他們喜歡藏在裡面,營造屬於自己的小世界。因此團隊將山洞簡化成挖空的幾何三角形、沙坑則變成大塊的圓凹鋪面,讓兒童可以拿著書躲在洞裡閱讀,或是趴在上面休息。書櫃轉角和柱子旁,則會放上紙筆,讀累了就可以在這裡畫畫。廣場活動進行時,沙發上的親子、獨立座位的兒童,只要調整座位就能直接參與活動。如有需要更大的活動空間,閱覽區的設備皆能移動。
鍾秉宏與設計團隊期待兒童會真心喜歡這個為他們量身打造的空間,在這裡感受到迷人的閱讀體驗。鍾秉宏說,我的兒童樂園不是鬧哄哄的遊樂場,「而是能讓小朋友在書的世界裡面徜徉,找到閱讀的快樂。」拿起一本書、翻開書扉,走進作家打造的閱讀世界。
本文由國立臺灣文學館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閱讀」頻道,原文發表於《閱:文學》69期,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2020年12月號。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