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絕症」嗎?台大名醫陳晉興出書鼓勵患者勿輕易放棄

《肺癌的預防與治療:全面贏戰臺灣新國病》。(圖/天下文化)
《肺癌的預防與治療:全面贏戰臺灣新國病》。(圖/天下文化)

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癌症死因,肺癌已超越肝癌成為新國病。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發表新書「肺癌的治療與預防」,他說,做為一個外科醫師,在自己專業上繼續努力,為的是能為肺癌患者提供更多幫助,因此希望患者不要輕易放棄,「我在努力,請你也別輕易放棄。」

他說,但因肺癌患者愈來愈多,面對形形色色的患者問題,受限於看診時間實在太短,很難滿足所有人的需要。因此藉由新書,在最短時間內解惑民眾對肺癌的疑問。

陳晉興說,他22年前當主治醫師時,曾有一對年輕夫婦、帶著兩個小小孩到診間,太太一看到他就馬上跪下,流著眼淚拜託救她先生,希望讓先生能看到小孩長大,當時她先生被確診為肺腺癌第四期,而兩個孩子一個約5歲站在一旁,另一個還抱在手上,約只有幾個月大,看著他們一家四口他很無奈,已經沒辦法開刀,也沒有好的化療藥物或標靶藥可以用。 病人最後頹喪的離開再沒有出現過,但可以預料約3到6個月後可能就會離開人世。

陳晉興說,現在肺癌患者愈來愈多,一整天門診平均要看200位肺癌病患,面對形形色色的患者問題,從手術相關到為什麼會得肺癌、危險因子是什麼、如何預防等,大家顯然都有不少疑問,他非常希望能給予每名病患完整答案,但可惜受限於看診時間實在太短,很難滿足所有人的需要。因此藉由新書,在最短時間內解惑民眾對肺癌的疑問。

陳晉興新書中整理了門診患者常見的問題及答案共20題,方便讀者查詢,以下摘錄6題為民眾解惑。

Q:肺癌是「絕症」嗎?

A:在醫學進步下,現在已不需要把肺癌看作是絕症。 肺癌若能藉由最初期診斷,並妥善加以治療,治癒率乎可達到將近百分之百。所謂的治癒率,一般以5年存活率估計,這並不是說患者只能活5年而是經過治療後,5年內沒復發,就可以算是根治了。

當然也有少數案例,隔了6、7年後復發。通常會復發的肺癌病人,期別以二、三期以上為多,或是發現時的腫瘤就已經很大了。如此即使追蹤5年後也須謹愼監控。

Q:咳血,是肺癌的症狀嗎?

A:過往年代像肺結核等疾病無藥可路,一旦感染形同絕症,但時至今日,經醫學檢驗可找出咳血問題,給予適當治療。病人會咳血,代表肺部出血,除了可能罹患肺結核,也有可能是肺癌。尤其是「中央型」肺癌患者。 但現代常見的肺癌為「周邊型」肺癌,也就是肺腺癌居多,咳血症狀相對少見。

Q:我的家人有肺癌,我會不會是下一個?

A:肺癌不會傳染,但是會遺傳,有著高度「家族史」關聯性,尤其華人具有特殊基因變異,有研究發現,親等愈近在三親等內罹患肺癌的人數愈多時,其他家人得到肺癌的機率就愈高。

Q:時常咳嗽,是感冒、過敏、氣喘還是肺病?

A:肺病是包含肺部發炎及長腫瘤。肺部發炎除咳嗽症狀外,常合併發燒、呼吸困難及有黃膿痰。「中央型」肺癌會引發咳嗽,但「周邊型」肺癌則較不會,因此並不是有慢性咳嗽就是有肺癌。

Q:抽電子煙會不會得肺癌?

A:電子煙出現的時間還不算久,研究時間不夠長,還不足以確認它和肺癌之間有沒有關係。但依衛福部食藥署調查,隨機抽樣31件電子煙發現,百分之百含有甲醛,90%含有乙醛,80%含有尼古丁,且有成癮及中毒危險。因此,從電子煙所含的致癌物質可以推測,引起肺癌、膀胱癌等癌症機率是高的。

Q:做家事常吸到灰塵,這會成為肺癌高危險群嗎?

A:在文獻中較少看到灰塵與肺癌的相關研究,但最近有人進行檢測發現,使用掃地機器人清掃會造成PM2.5狂飆,檢測掃地機器人運轉10分鐘後,揚塵的濃度是背景值的6倍,PM10和PM2.5的濃度最少也高出背景值2倍,空汙濃度達到「紅色警戒」,使用吸塵器時,後方氣旋所造成的微粒揚塵也會高達13倍,建議使用這些家電要多注意。

Q:得過肺癌的人,會是新冠肺炎高危險群嗎?

A:曾有研究發現,兩者間並無相關性。原因是新冠肺炎的危險因子為飛沫和接觸感染,肺癌患者和其他人一樣,若沒做好防護都有很高的感染風險。而肺癌患者因免疫力較差,尤其正在接受化療或放療的患者,一旦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病情及併發症都會較為嚴重且死亡率較高。

陳晉興說,肺癌患者愈來愈多,受限於看診時間實在太短,很難滿足所有人的需要,盼藉由新書在最短時間內解惑民眾對肺癌的疑問。記者沈能元/攝影

●欲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歡迎前往閱讀《肺癌的預防與治療:全面贏戰臺灣新國病》電子書,udn會員獨享購書優惠。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琅琅悅讀 聲明

423世界閱讀日 Hami書城邀請全臺免費共讀 一起用科技穿越臺灣歷史

日本書店店員最想賣的書!出道作《奪取天下的少女》獲獎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快思慢想》作者康納曼辭世 享壽90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