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完整園林建築「林本源園邸」:從江南到台灣,一探優雅的園林工藝文化

板橋「林本源園邸」是目前台灣僅存最完整的園林建築,將蘇州江南的園林文化完好保留下來。 圖/兩岸書院提供
板橋「林本源園邸」是目前台灣僅存最完整的園林建築,將蘇州江南的園林文化完好保留下來。 圖/兩岸書院提供

疫情期間,作家、紀錄片製作人趙麗娜花費兩年深入台灣山海與城市,以紀錄片與田野調查形式,聚焦台灣當代日常中逐漸被遺忘的珍貴社會題材,從藝文、、飲食到工藝橫跨100位百工各業重要人士、100個島嶼生活場域,完成《我在臺灣遇見你》一系列影音計畫,並由城市影像cityimages發行,體現在地文化與歷史底蘊。

人稱板橋林家花園的「林本源園邸」,是目前台灣僅存最完整的園林建築,晚清至今歷經多次修繕整飭,將蘇州江南的園林文化完好保留下來。《我在臺灣遇見你》特別邀請擁有台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教授、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與古建築專家身份的李乾朗,以及三次元建築設計公司董事長盧文銘,透過兩位深入研究園林設計、文化、建築工法的背景,針對林家花園的園林工藝美學進行深入淺出的精彩剖析與觀察。

林家於1850年代舉族搬遷至板橋,為避開漳泉械鬥,於弼益館旁興建三落大厝,大厝建材使用中國與台灣的珍貴高級木材,裝潢富麗堂皇,堪稱是那個時代之下的台灣最佳建築。大厝完工後開始興築江南庭園,並聘請文人呂西村、謝琯樵等名士擔任家庭教師,為北台灣帶起濃厚文學氣息。然而林本源園邸的興建時間並無精確時間,但是一般來說,林本源園邸是隨著林家主厝興建而陸續完工。

「當時很多研究現代建築的人,不見得會注意不見得會注意古代的廟,但是會注意到古代園林,人生如何可以修身養性。」古建築專家李乾朗指出,蘇州園林比寺廟更吸引人,正是因為它已經超乎宗教範疇,更靠近人生修養的議題,所以園林反而引起更多人的興趣。江南園林是中華文化中,古典文化的代表,不僅工藝美學水準高,也幻化出古代文人內心的世界。

古典園林藝術始於春秋戰國,晚清時期,私家園林各地都有,但是蘇州最著名、數量最多,1997年蘇州園林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當時的江南園林凝聚眾多知識份子與匠人,集哲學、文學與繪畫等藝文氣息於一地,一磚一瓦的建築設計皆蘊含幾十世紀的文化傳承,成為庭園典範的發源地。

蘇州江南園林最出名的有三:網師園、拙政園、留園,李乾朗說:「留園是當時知名實業家盛宣懷曾經買過的庭園,他與台灣板橋林家有遠房姻親關係;板橋林家花園的園林規劃是否受到江南庭園的影響?也是當年許多熱衷研究之人的課題之一。」

台南「吳園」保留了江南園林特色。 圖/兩岸書院提供

三次元建築設計公司董事長盧文銘說道:「閩南跟江南庭園的佈局大同小異,差別在於規模大小與材料,由於建築本身需要就地取材,因此江南的灰瓦白牆,來到閩南變成紅牆紅瓦、以池子為中心的四面建築體。」他進一步補充,林家花園裡有一處船屋為角度45度安排,與一般主建物呈現垂直或水平的經緯線擺法不同,讓園子顯得格外活潑,也具有趣味性。

按照園林的地域劃分,可區分為江南園林、嶺南園林、皇家園林,其中江南園林的構造更符合古代文人嚮往高妙自適的山林之隱,索性將大自然景緻全部搬進宅院,提升居家生活的賞趣功能,透過匠心設計於方寸之間疊山理水、移步換景。

台北「林安泰古厝」。 圖/兩岸書院提供

「江南庭院在於理水,在一片怪石嶙峋之中設計一片水池,並做泊岸設計。」李乾朗分享,站在林家花園水池旁,彷彿站在岸邊碼頭;至於入園後無法忽視的奇石假山,更需要深厚工藝才能完成,「蘇州文人塑造庭園,會植花木、造水池都可以找一般匠人;但是要用石頭打造一座山則需要聘請『疊山家』,這些人對於石頭的肌理紋路瞭若指掌,要有國畫底子的畫家才有辦法。」

針對園林景緻,盧文銘則說:「從窗框不同角度看進去,可以看見廊道中的不同景色,他們利用《易經》的虛實概念,亦即牆壁是實,牆壁開一個洞就是虛;運用假山造型,享受虛實空間的交替。」李乾朗也分享,時期的台灣與江南因為貿易而關係密切,因此1949年以後,台灣庭園開始受到江南庭園影響,人的移動帶動文化交流。

(2078) 城市影像CITY IMAGES - YouTube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新北 建築 清代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抽獎】2024世界閱讀日/海明威、金城武都來過!法國巴黎最具人文風格的獨立書店:莎士比亞書店

駁二荷蘭藝術家拼貼近萬張「台味街拍」 呈現台灣路上觀察

【抽獎】乾隆皇是個奶茶控?清代皇帝琺瑯碗你最愛哪一個?

高美館X泰德美術館鉅獻《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5/25早鳥票搶票、6/29大師原畫開展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