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爆發 有望仿歐美推定目劇

台灣演員全英語演出的外百老匯音樂劇「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大獲成功,有望催生本土定目劇。圖/活性介面製作提供
台灣演員全英語演出的外百老匯音樂劇「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大獲成功,有望催生本土定目劇。圖/活性介面製作提供

陰影籠罩之下,於台北演出的外「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簡稱)」卻開出長紅票房,還吸引文化部長李永得率文化部人員前來「考察」,在小型劇場連演半年逾一五○場。此劇的成功也為台灣疫後音樂劇帶來全新演出模式,有望發展出倫敦、紐約等大城行之有年的定目音樂劇。

今年也是台製音樂劇爆發的一年,有近四十齣音樂劇陸續上演, 包括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彭蒙惠的自傳音樂劇「因愛啟程」、改編自暢銷書的「你好,我是接體員」、兒童音樂劇「新龜兔賽跑」等。

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分析,兩年疫情讓國際劇團來不了,台灣本土劇團得到更多舞台;而音樂劇有歌有舞、是最輕鬆、最能打動觀眾走進劇場的入門款劇種,種種因素造成台灣音樂劇累積的能量一舉爆發。

引進LPC的活性界面製作創辦人陳午明說,台灣演員用英語原汁原味演出外百老匯史上第二長壽的音樂劇,給觀眾「偽出國」、到紐約看戲的氛圍。而LPC在台北一○一旁的小型劇場演出、開放觀眾輕鬆自在地邊看戲邊喝酒水,打造「去劇場看戲就像上酒吧、看電影一樣日常」的情境。

根據問卷調查,此劇每場觀眾有三成為第一次進劇場的觀眾,包括上班族、大學生等。為台灣開拓新的劇場觀眾。

LPC之後,另一齣外百老匯音樂劇「The Fantasticks夢幻愛程」也採台灣演員用英語演出的同一模式上演,九月於松山文創園區演出兩個月。

引進此劇的華文音樂劇公司營運長高莉雅說,原本擔心台灣演員演外國音樂劇的方式,本地觀眾無法接受,但看到LPC的受歡迎讓她安心。她指出,日本和南韓擁有成熟的音樂劇產業,剛開始也是先引進西方成功音樂劇版權、本地劇團演出,從中熟悉音樂劇的製作與經營,再慢慢發展本土音樂劇。

陳午明透露,他還有至少五齣西方定目音樂劇想採同一模式引進台灣。他認為,台灣劇團可先用引進外國成功定目劇的方式「練兵」,讓演員熟悉定目劇的演出模式、培養觀眾,有助於台灣發展自己的定目音樂劇。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音樂劇 劇場 疫情 LPC 南村劇場 百老匯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華山文博會捕捉野生臺史博 「限定提袋」輕鬆帶回家

萌寵、幻獸通通有!南美館新展「愛洛蒙」用藝術感受動物魅力

臺史博特展「捷克斯洛伐克 X 旅人 X 福爾摩沙 1920's 」 重返臺灣與捷克百年相遇

音樂餐廳「艾迪亞」傳奇搬上舞台 神秘美聲天后助陣

猜你喜歡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